在中医药迈向国际化的进程中,外资企业的协同成为重要推力,却也伴随着合作磨合的考验。津村与紫光辰济此前合作最终未能落地,这一案例再次引发行业关注外资与本土企业如何在中医药领域实现协作发展,理性审视两者合作中的机遇与挑战,对整个产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
从业务协同的角度看,中外企业在中医药领域存在互补空间。以中药材为例,津村在产地管理、质量控制和流程规范方面积累了较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如GACP标准和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能帮助紫光辰济优化从产地筛选、药材种植到成品加工等各个环节,提升最终产品的质量与安全;而紫光辰济扎根本土市场,更熟悉国内药材资源、产区特点与工艺习惯等,能够帮助津村更有效地理解本土原料特点与生产环境。同时,津村的全球化市场渠道,还能为紫光辰济的经典中成药搭建出海路径,推动产品进入海外市场。两者本有望形成协同效应,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
然而,中外企业在中医药领域开展合作往往面临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中医药本身兼具文化属性、历史积淀与独立的理论体系,各方在理解方式、技术路径选择与产品开发思路上容易出现差异;同时,中外市场在药品注册、生产规范及质量评价方面存在各自的监管体系,客观上增加了合作的复杂度。此外,双方企业在合作节奏、资源投入方式以及未来市场定位上也常需经过充分沟通与调整,确保彼此在长期发展目标上形成一致预期。
![]()
津村与紫光辰济合作未能继续推进,正反映了中医药领域跨国合作需要在理念、制度与执行层面实现更深层次的匹配与磨合,也为行业积累了值得参考的实践经验。无论是产品开发、体系建设,还是国际市场拓展,中外双方均需在早期明确合作愿景,加强紧密沟通与对接,稳固合作基础。进一步而言,监管部门与行业组织也可在标准衔接、国际市场准入指南及跨国合作流程等方面提供支持,帮助企业更高效地化解信息不对称,降低合作成本,为中医药国际化营造更加健康的外部环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