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当美国众议院的共和党民粹派向德国选择党抛出访美橄榄枝,一场横跨大西洋的民粹联动正式浮出水面。40 名政客的访美计划虽人数存疑,却已撕开西方政治的深层裂痕。
特朗普及其 MAGA 支持者与欧洲极右翼政党的惺惺相惜,正在重塑西方政坛格局。德国选择党用不到 8 年时间从反欧元团体逆袭成最大反对派
法国国民联盟在争议中持续壮大,这背后是西方社会难以弥合的矛盾。
这场民粹浪潮不仅让德国当局紧急将选择党定性为极右翼组织,更可能动摇美西方霸权根基,甚至给全球贸易格局带来连锁反应。
一、8 年逆袭之路:德国选择党的崛起密码
![]()
2013 年,一支反欧元团体在欧洲政坛悄然成立,这便是德国选择党的前身。彼时欧债危机肆虐,激进势力将矛头直指欧元
认为这种凌驾于各国主权之上的货币,让各国失去了自主调控汇率和流通的权力。
在选择党看来,德国对深陷危机的南欧国家进行大规模纾困,不仅没能解决问题,反而让本国经济和纳税人背上了沉重包袱。
他们坚信,只有从欧盟手中夺回货币发行等核心自主权,德国才能摆脱困境。
2015 年前后,叙利亚内战升级引发中东难民潮,百万级难民涌入德国,这给正处于发展关键期的选择党带来了强劲发展势头。
其反移民、反欧盟的激进主张,精准击中了部分德国民众的担忧,支持者数量大幅增长。
2017 年,选择党通过合法选举成功进入州议会,迈出了冲击主流政坛的关键一步。此后数年,该党支持率持续攀升,截至 2025 年 11 月,其民调支持率稳定在 26%,稳居德国各政党首位。
短短不到 8 年时间,选择党就从边缘团体成长为能与基民盟、社民党两大传统政党抗衡的最大反对派。
在德国东部的萨克森 - 安哈尔特州和梅克伦堡 - 西波美拉尼亚州,其支持率更是高达 40%,远超其他政党。
选择党的支持者版图呈现出鲜明特征:既包括寻求经济主权的中小企业主,也有反感移民涌入的中产阶级,更覆盖了几乎整个前东德地区。
这种地域性支持源于两德统一后的发展失衡,原东德地区并未充分享受到统一红利,反而在全球化浪潮中遭受冲击。
柏林墙倒塌后,东西德的心理裂痕不仅没有弥合,反而持续扩大。选择党精准捕捉到前东德民众的不满情绪,成功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使得德国事实上的分裂状态得以延续。
二、跨大西洋联动:民粹势力的抱团取暖
特朗普及其 MAGA 支持者对各国极右翼政党向来青睐有加,这种政治偏好随着特朗普重返白宫变得更加明显。德国选择党虽在国内备受主流政坛孤立,却得到了美国民粹势力的持续声援。
2025 年,在美国议员安娜・卢纳等人的主导下,众议院共和党民粹派正式邀请德国选择党部分政客访美。
卢纳对外宣称将有 40 名选择党政客参与此次行程,选择党方面承认计划属实,但表示实际人数可能少于美方表述。
这场跨大西洋的政治互动,被外界视为民粹主义联盟成型的重要信号。特朗普的前政治盟友、亿万富豪马斯克多次通过和社交媒体发声,公开支持魏德尔和选择党,直言只有他们才能 “拯救德国”。
面对这种态势,德国当局反应迅速,于 2025 年 5 月正式将选择党定性为 “极右翼组织”,赋予政府对其展开监控和调查的合法权力。
![]()
这一决定引发选择党强烈谴责,而特朗普政府的副总统万斯、国务卿鲁比奥随即出面指责柏林当局。
值得注意的是,一向在外交事务上追随华盛顿的德国政府,此次却以 “捍卫民主” 为名强硬回绝了特朗普政府的指责。
这种分歧背后,是西方内部围绕民粹主义的激烈博弈,也暴露了跨大西洋同盟的潜在裂痕。
无独有偶,法国国民联盟作为欧洲极右翼的另一支重要力量,也与特朗普阵营保持着微妙的联系。勒庞家族主导的这一政党肇始于冷战时代
如今已与德国选择党并驾齐驱,成为欧洲大陆最具实力的反对派之一。
欧洲极右翼政党与美国民粹势力的相互提携,本质上是各取所需。前者希望借助美国的影响力突破国内主流势力的围剿
后者则试图通过扶持欧洲盟友扩大民粹阵营,共同对抗所谓的 “全球主义者”。
三、政坛地震:规则改写与阴谋论漩涡
极右翼势力的崛起,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改写西方政坛的传统游戏规则。9 月 14 日北莱茵 - 威斯特法伦州地方选举前不到一个月,7 名选择党候选人接连去世,引发舆论哗然。
德国警方给出的结论是这些候选人多为 “自然死亡”,没有证据表明存在谋杀行为,但这一说法未能平息质疑。
北威州是德国人口第一大州,选择党正在此积极扩张影响力,此时出现候选人集中离世的怪事,难免让人浮想联翩。
这种争议并非个例,西方建制派与极右翼势力的对抗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在特朗普异军突起之前,西方选举即便存在明显漏洞
失败者也不会公开质疑结果,2000 年美国总统选举中戈尔的 “愿赌服输” 就是典型例子。
但特朗普打破了这一惯例,他至今不承认 2020 年大选败给拜登,还呼应普京的观点,称邮寄选票被滥用,导致自己的支持率被 “剥夺”。
这种对体制的公开挑战,沉重打击了西方民众对旧有制度的信任。
当建制派发现难以在制度框架内遏制极右翼时,开始动用行政和法律手段进行反击。2025 年,法国国民联盟精神领袖勒庞被控挪用欧盟资金罪,被巴黎刑事法院判处监禁 4 年,同时 5 年内不得竞选公职。
德国选择党同样面临多重压力,除了被定性为极右翼组织,还长期遭受 “新纳粹” 等指控。俄乌冲突爆发后,该党因反对升级对俄制裁、阻挠军援乌克兰,又被指责为普京的支持者。
基民盟和社民党主导的德国主流政坛,始终拒绝与选择党展开任何合作。这种孤立政策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选择党的执政空间,却未能阻止其支持率的持续攀升
反而让西方政坛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
建制派的深层担忧在于,极端排外的纳粹思潮可能随着民粹泛滥卷土重来,削弱既得利益集团掌控西方世界的能力。
但被全球化碾压、饱受移民冲击的白人民众,已对精英集团和主流媒体失去信任,纷纷把希望寄托在极右翼政党身上。
四、霸权动摇:全球格局的连锁反应
![]()
特朗普和 MAGA 对德国选择党的支持,从长远来看可能是一把双刃剑,甚至成为冲击美国霸权的潜在隐患。法国和德国作为欧洲大国,其体量绝非中小国家可比,两国极右翼政党的诉求中,本身就蕴含着强烈的战略自主精神。
法国国民联盟主张 “法国优先”,德国选择党倡导 “德国优先”,这种文化民族主义和经济自主诉求,与特朗普的 “美国优先” 存在天然冲突。
一旦极右翼政党在法德正式执政,跨大西洋同盟的暂时同盟关系可能不复存在。
这种冲突将直接冲击北约和欧盟的稳定。北约作为跨大西洋军事同盟,长期依赖美国的主导和欧洲国家的配合,而战略自主诉求的抬头,可能导致欧洲在国防、外交等领域与美国分道扬镳。
欧盟的处境则更为微妙,德国选择党从成立之初就秉持反欧盟立场,主张夺回各国主权。若该党持续壮大并参与执政,欧盟的一体化进程可能遭遇重创,甚至面临分裂风险。
西方同盟纽带的松弛,对俄罗斯而言或许是利好。但对中国这个世界头号贸易国来说,情况则更为复杂。过去十年,中国已深刻体会到美国民粹主义对中美贸易和全球供应链的破坏作用。
若法德等西方大型经济体在极右翼政权主导下,以保护本国工业为借口对华发动 “史诗级” 贸易战,将严重冲击中国的外部市场。
尽管极右翼政权可能减少 “对华找茬” 的口舌之争,但相比于这些表面冲突,中国商品和技术更需要欧美广阔的市场空间。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西方社会的分裂与民粹主义的崛起,正在重塑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美西方霸权根基的动摇,既带来了不确定性,也可能为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提供契机。
但无论格局如何演变,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难以逆转,各国相互依存的态势不会改变。极右翼势力的排外主张和保护主义政策,最终可能既无法解决自身问题,也会给全球发展带来阻碍。
未来,西方政坛的博弈还将持续,跨大西洋同盟的裂痕是否会进一步扩大,极右翼政党能否真正掌控欧洲大国政权,这些问题的答案,将深刻影响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