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它,我还需要什么一米八男大。”
![]()
还没到寒假,最近很多景区却被人挤爆。从黄山、舟山到九寨沟、泰山等热门景区,都被浩浩荡荡的秋假大军包围。爬山,成了不少人的秋假首选。
往年的爬山顶流搭子还是“一米八男大”,如今,不少人闷声不语,直接反手换成更酷更省钱的AI钢铁侠——外骨骼机器人。
续航8小时,立省50%体力,堪称最强“登山外挂”。

别说年轻人当酷炫科技装X,老年人更是无缝适配。在网上一个爆火视频里,一个登山的老爷子穿上外骨骼机器人之后如有神助,“爬完是腰也不疼了,腿也不酸了”,一整套操作相当行云流水。
哪里有需求,哪里自然就有商机。泰山、黄山、崂山等多个景区纷纷推出外骨骼机器人租赁点;上海、香港等地甚至搞出了“登山助力爬泰山”的特色中老年旅游团,逆天的黑科技滤镜让老外游客都竖起大拇指点赞。
![]()
很多人想不到,最强“登山神器”背后,竟然被这个中国理工男余运波搞出来了。
过程更是堪称心酸——公司从无人问津的小透明到最终一战成名,足足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孤注一掷”。
![]()
又一个深圳科技黑马横空出世火遍全球,这个男人凭什么干出来了?
![]()
烧光2000万,
差点死在2019年的冬天
![]()
和大疆、影石一样,登山“钢铁侠”的背后操盘手,也是个标准的中国理工男。
但和大疆们爽文男主剧本不一样的是,余运波的奋斗路子却相当一波三折,他用前半生证明了什么叫:大器晚成。
1997年从华中科技大学工科毕业后,与一般年轻人一样,他进入深圳一家通信企业从事技术研发工作。
然而,按部就班的生活节奏并不是他的兴趣,不安分的余运波果断选择跳进创业大潮——研发银行U盾芯片,但现实不尽如人意,“当时技术门槛高,市场认知有限,但正是这种寂寞,让我学会了专注。”
后来,这段经历也被他称为:“冷板凳时期”。
![]()
第一次创业就受挫,余运波却没死心,一直在寻找新机会。敏锐洞察到人口老龄化这一趋势后,2015年,余运波在深圳南山又开启了二次创业,这也有了肯綮科技。
![]()
“肯綮一词出自《庄子》,意思是筋骨相连的地方,我们创业的初衷就是想要增强人类的体能。”余运波解释公司命名由来,盯上的领域也是相当的冷门:外骨骼机器人,在当时很多人听都没听过。
想法很美好,他把市场最初定位在老年人群体,希望通过外部设备增强他们的关节能力,从而改善行走。
但现实相当骨感,一开始现实就给他们狠狠扇了一耳光——肯綮科技的第一代外骨骼重达20多公斤,穿着后“一步都挪不了”。
![]()
因为按照最初设计,外骨骼机器人几乎从头到脚把人“包裹”起来,不仅成本高昂,且设计笨重,根本不是人能用的。
“当时盲目模仿欧美市场上的概念产品,以为两年时间就能复刻出来,现实却给了我们沉重一击。”
照这么干下去,公司不出半年就得倒闭,于是接下来的10年时间里,余运波带领研发团队泡在实验室里不断推倒重建,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屡败屡战、屡战屡败”。
更尴尬的是,某次在深圳高交会演示时遭遇某国外政要试穿,机器却“罢工”;参加“超能勇士”比赛时,关键时刻设备再次失灵。“在家演示没问题,一出去就掉链子”。
![]()
这些年来,余运波团队至少做了100代产品,但有90%的产品都被扼杀在实验室里。后来,余运波回忆那段至暗时光:“从创业到2019年之前,几乎都是这个状态……这件事情让我们这些理工男们非常绝望。”
就是这样看不到希望的日子,不少员工受不了选择离开,余运波更是自己为爱发电砸进去2000多万。
出师不利,接连遭遇市场冷脸。最惨的时候,连余运波自己都差点想放弃。
![]()
放弃“钢铁侠”幻想后,
他下了两次狠手
![]()
就在很多人以为他只不过是AI风口的又一个炮灰时,没想到余运波的人生转折点就这么水灵灵地来了。
一位51岁的女性成功登顶海拔5642米的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成为全球首位佩戴外骨骼机器人登顶七大洲最高峰之一的攀登者,被官媒报道佩戴的就是肯綮科技的产品。
![]()
另一个更出圈的标志性事件是——泰山外骨骼机器人今年意外走红网络,老外疯狂点赞,肯綮科技的产品彻底在大众面前刷足了脸熟。
很多人以为余运波能翻盘是靠风口红利,这个话对,也不对。
如今AI的风很大,根据著名研究机构Grand View Research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8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突破120亿美元,中国的外骨骼机器人终于不再是冷门产业。
但倒闭的机器人公司比比皆是,他的疯狂野心能实现,全靠对自己人下了两个狠手。
![]()
首先,是放弃“钢铁侠”幻想。
在经历过产品翻车之后,团队痛定思痛,做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调整:放弃追求“大而全”的全身外骨骼“钢铁侠”式炫酷梦想,转而聚焦于解决用户最核心痛点——下肢关节助力。
“我们就做局部关节的助力。当时老想做全的,大而全的,全身的东西多酷啊,像钢铁侠一样。但这条路事实上证明是不通的,到现在为止也不通。”
于是,团队沉下心来闭门研发,就从人们最在乎的痛点出发,聚焦于髋关节助力的新一代产品。其核心价值在于“能够帮助人增强他的肌肉能力……人出一份力,可能我们得到1.5分的劲儿”,给使用者带来“爬山就相当于有人拉一下,有人在后面推一下的感觉”。
![]()
其中,外骨骼机器人“π”的碳纤维腿杆经历了长达一年的调整,前前后后做出7个大版本,最终才打磨出投向市场的理想产品。
直到2021年,团队在泰山景区试投放轻量化原型机,一位游客的深夜来电让余运波重燃信心:“他说‘戴上后真的爬上来了’,那一刻,我知道方向对了。”
其次,是死磕外国同行做不了的事。
外骨骼机器人其实并不是中国首创,欧美国家早就有研究,但并没有大规模普及,最大的原因就是不接地气。
要么是价格太高了普通人买不起,要么是使用体验跟日常痛点不符。
在外骨骼领域,作为后起之秀,余运波想的也很清楚,那就是贴近应用场景,只有越来越多的人,真正享受到这个“钢铁外挂”带来的便利才行。
![]()
比如人在运动中对外部卡顿、抖动、噪音等扰动非常敏感。因此,外骨骼机器人必须贴合大部分人的使用需求。“让老人家尽量不坐轮椅,或者少坐轮椅。让我们每一个人,保持他的运动爱好能够更持久。能够让这些重体力劳动工作者减轻他的劳动强度。”
别说三山五岳,连高难度的厄尔布鲁士峰也没在怕的。更重要的是,实现“无痛登顶”的成本,只要80元租金,每一个普通人都能轻松够得着。
从不断失败到死磕一件事,余运波从来没后悔过。“科技不该是阳春白雪,而应融入生活”。
![]()
从爬山到养老,
余运波还有更大的野心
![]()
“外骨骼战甲是不是可以上线了。”
“倾家荡产也得搞一个”。
![]()
很多人形容余运波的创业路子,就是“十年寒窗无人问”。回顾最近这十年,余运波将这段历程形容为:“攀登珠峰”。
如今,肯綮科技成为黑马,余运波本人也一战成名,动不动被媒体采访,暴露在聚光灯下,给自己产品算是刷足了存在感。
但比起出名和赚大钱,能不能做出全球独特的创新,能不能给更多人带来真正的助力,才是余运波最想干的。
![]()
现在,公司产品已经形成两大阵营:运动健康系列和工业应用系列,运动健康系列主要面向老年人和户外运动爱好者,帮助他们改善行走、减轻疲劳;工业应用系列则是针对工厂工人,通过补强腰部和手臂,减少劳动损伤,提升工作效率。
但余运波还并不满足。他直言,现在的产品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状态。
与此同时,市场是残酷的,搞外骨骼机器人的团队越来越多,甚至出现“外骨骼四小龙”的说法。比资源、比创意,余运波显然并不能高枕无忧,所以只能持续不断地搞产品。
从日常行走到工业搬运,从登山到物流,从医疗保健到消防救援,靠着死磕产品,甚至还扩张了更多的海外市场,“已经卖到全球五大洲,连你想象不到的小岛都有用户”。
![]()
对于产品,余运波还有个很固执的坚持:未来5年内,让外骨骼机器人更轻、更好用、更智能、更便宜、更普及。“我们的目标不是用机器人替代人,而是让人变得更强大。”
在这个思路下,他透露,下一代产品将深度融合AI与柔性材料,“未来可能只需穿一条特制裤子,就能完成外骨骼穿戴”。同时,公司计划推出针对银发群体的定制款,在受力结构和算法上进一步优化,让价格降至千元级别,“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
在余运波的构想中,外骨骼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再下一步,它可能让我们突然多出两条手臂,多出一个翅膀,它会增强人的功能。我认为外骨骼是无止境的。”
回头看他的这十年,从冷板凳到爬珠峰,公司的规模和目标早已大不相同。
但一直不变的是,即使如今已经成为妥妥的黑马独角兽,余运波依然不敢有任何懈怠,更阻止不了他要继续折腾。
毕竟,“外骨骼这个领域乃至机器人领域,中国一定会远远地把全球其他竞争者落在后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