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柴差说》,本栏目持续更新杂文随笔。你好我是柴差(chaichai),一个野生的媒体人、段子手、残忍的社会观察者。
无数的你我汇聚在这里,或许,我们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愿你们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
“正文”
自由的消失,往往伴随着雷鸣般的掌声。当群体陷入狂热,个体便悄然让渡了思考的权利。
我们总以为自由是冲破牢笼的欢呼,却未曾察觉,真正的枷锁,常在集体的喝彩中悄然加身。
人们渴望自由,却又本能地逃避它。自由意味着独立承担,意味着直面世界的复杂与不确定性。
相比之下,服从权威、融入群体显得更为轻松。当一个人放弃思考,他便交出了人类独有的特质,也放弃了自由的可能。
电影《沙丘》中,保罗·厄崔迪本不想成为救世主,但弗里曼人需要一个神来赋予他们意义。
当他们跪下时,他们不再是自由人,而是信徒。当他们以保罗之名发动圣战,保罗也失去了自由,他成了自己命运的囚徒。亲密关系在信仰狂热中瓦解,个体性在集体崇拜中湮灭。
罗马尼亚齐奥塞斯库的演讲现场,掌声持续不断,人们拍到手掌出血、晕厥送医也不敢停。
这不是敬仰,而是恐惧驱动下的表演性服从。在这种鼓掌文化中,国家滑向专制与灾难。集体沉默与表面狂热,共同构成了自由的坟墓。
汉娜·阿伦特观察艾希曼审判时提出“恶的平庸性”。艾希曼并非恶魔,只是一个执行命令的普通人。
他不思考,只是服从,却参与了种族灭绝。当一个人拒绝思考,他就交出了人性的底线。思考,是抵抗盲从的第一道防线。
在强大的群体服从面前,个体思考看似无力。但正是这些分散的、孤独的思考者,才是人类进步的种子。
保持思考,哪怕微弱;坚持独立,哪怕孤独。因为自由终将追上每一个不愿被驯服的灵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