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畈隐水村风景如诗如画
近日,2024年度湖北省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典型案例名单公布,通山县大畈镇隐水河综合整治做法成功入选。
近年来,通山县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和“幕阜洞天、云养通山”品牌建设,创建通山县隐水河综合整治扩面试点重点项目,着力对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等方面进行系统提升,保护修复和传承河湖水文化、深度挖掘治水智慧、链接流域区域文化、创新特色文化,将隐水河打造成了一条休闲景观河、生态富民河、和谐幸福河。
筑牢防御屏障
2023年12月,通山县委、县政府选择通山水系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隐水河作为治理单元,成立隐水河综合整治工作指挥部,全面推动隐水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县委、县政府围绕“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目标,以点串线、以线带面推进隐水河综合整治,持续整治流域人居环境,全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隐水河位于富水水库北岸,涵盖隐水河、大墈溪2条支流,河流总长度17.3公里,治理范围为流域范围内的隐水村、板桥村、大坑村、鸡口山林场4个行政村,面积35.99平方公里。
该县构造“旅游+”“产业+”模式,以隐水村、板桥村、鸡口山村、大坑村四个美丽乡村为形、以田园生态农业为基、以水乡田园为韵、以农耕文化为魂,融合发展生态农业、文创产业、乡村全域旅游。
该县充分挖掘隐水河山水林资源丰富的特色,打造枇杷、柑桔、蓝莓、杨梅、梨、京山桥米六大特色农业,推动特色农业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严守安全底线,以构建“富水河谷生态经济走廊”东入口示范区为抓手,实施隐水河、大墈溪两条河流综合整治,夯实生态安全、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粮食安全、地质安全根基。
截至目前,隐水河生活污水处理、高标准农田、河道综合治理、八福康代加工鲜果种植基地、隐水村田园综合体等35个项目已完成建设,完工率100%。“14项考核指标”对照评价标准,已全面完成任务。
隐水河、大墈溪中下游水质稳定在Ⅱ类。该县投入1147万元实施生活污水处理、污水塘整治、乡村旅游接待设施污水、厕所改造等4个工程项目,配齐配强4个村生活污水、旅游污水、厕所污水收集治理设施,共建设或修复污水收集管网17.33千米、污水处理终端14个,有效解决了16个小组共740户村民及26家餐饮业污水收集治理问题,修复大坑村人工湿地1个并增建绿化景观。每季度对隐水河、大墈溪中下游水质进行监测,水质稳定在Ⅱ类,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Ⅲ类。
生态环境质量有提升。该县投入100万元实施芭茅山整治工程,生态修复8790亩。投入100万元实施地质灾害点环境整治,已采取坡体削坡整形、坡脚设置挡土墙、坡面绿化、滑坡前缘设置截排水沟等措施完成对隐水村八里宕山体滑坡点的生态治理,治理体积7088.31立方米。
提升产业发展
该县投入8000余万元实施产业发展、旅游发展等项目15个,从农业种植、旅游产业链、农产品加工、餐饮、务工、电商等多方面提高农村居民经济收入。
八福康代加工种植基地新建枇杷茶生产线,可年产枇杷花茶、枇杷叶茶8万公斤,新增枇杷膏生产线一条、提取浓缩设备一套、水处理设备一套,年加工枇杷膏2.5万公斤,有效促进了枇杷鲜果的加工能力,提高枇杷产品附加值。
八福康枇杷产业园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开展运营,基地面积200亩,亩产值达9000元。配套有休闲区、餐饮区、研学区及康养小木屋、门楼等设施,依托临近隐水洞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农业拓展和亲子活动,延长枇杷产业链。
长辉农产品加工基地配套建设新厂房、接待室、直播间、风干室和冷冻设备等设施设备,能生产腊五花肉、腊兔肉、腊羊、腊鸡、腊鱼等3个系列30余个产品,全年总营销额达1500万元。
隐水村田园综合体百果园流转村民闲置土地50余亩,种植优质大果翠冠梨30亩,特色早熟桃中桃红玉20亩。新建轨道运输车5条、旅客观光休憩亭2处、旅游公厕2座、采摘便道3000米。轨道运输替代人工运输,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通过高标准农田的改造建设,解决基本农田的灌溉用水和排水难问题及项目区田间交通差的现状,项目区758亩粮田农田水利设施现状得到改善。
以枇杷、橘橙等水果种植业为载体,发展经营型集体经济,截至目前,发展有4家村集体水果采摘园,总投资共达千万元左右。以租赁的方式兴建民宿、餐饮、旅游景点,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网红打卡点6个、特色民宿4个、农家乐40家、亲子采摘园(含家庭农场)25家。
2024年,隐水村村集体收入达34万元,增幅达29.7%,其余3个村也均在10万元以上。
激活生态价值
2024年3月30日,隐水村组织开展隐水春日漫游会,沿岸设宴,“千人”同享隐水好春光,共尝隐水一桌菜。活动的开展使隐水河成为隐水村一道靓丽的风景,一个集休闲、娱乐、旅游为一体的“网红打卡点”。
隐水村培育了“隐水小院”和“迷你小山居”等20家特色文化民宿,在隐水河两岸新建有滨水小广场、休闲驿站、亭台、廊桥、生态堰坝等景观节点,配套建设了洗衣埠、亲水平台、水上风车、景观灯等。行走在隐水河两岸,体验民俗文化,住进乡村民宿,品尝特色农家菜,不仅有山水美景相伴,更有平凡而浓郁的“人间烟火气”。
同时,隐水村加强传统村落、文物古迹、传统技艺的传承保护,建设全域旅游导视系统。建立隐水村村史馆,挖掘利用隐水村红色资源,开发“重走红军路”红色研学项目,修复和保护古民居20余栋。
该村推广“水稻+油菜”轮作模式,打造兼具观光和油用价值的油菜花海示范区。省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积极向省农科院争取支持,为隐水村提供优质油菜籽,打造兼具观光和油用价值的七彩油菜示范片;连续三年在隐水村举办“枇杷旅游节”“万亩枇杷园山地健康跑”“清华府杯”鼓舞大赛等民俗活动。
该村还加强电商和直播平台建设,建成隐水村古法工艺农产品电商街、“隐水农旅”等本地电商平台;因地制宜开发荒山、发展林业板块,开发了隐水村花果山产业基地,打造了新品牌“隐水砂糖橘”、隐水大米甄选、隐水生态葡萄园等。
2024年,隐水村被授予第七届“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
通山县水利和湖泊局局长、党组书记、县河湖长制办公室主任石裕刚表示:“大畈镇隐水河综合整治入围我省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典型案例,这对我们既是激励,更是鞭策。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一以贯之强化河湖长制工作,继续压实各级河湖长责任,强化河湖长巡查履职,加强河湖日常巡查管护,以‘母亲河’通山河幸福河湖建设为重点,以点带面,建成一批‘河安湖晏、水清鱼跃、岸绿景美、宜居宜业、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推动我县河湖长制工作再上新台阶。”
通讯员 阮姝 王奇志 覃治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