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杨力
![]()
晨昏轮转无停辔,驿站灯温可驻鞍。
当晨光还未焐热街巷的路面,出租车的车窗已凝着晨露启程;当夜色漫过城市的霓虹,车灯仍在车流里划出温暖的轨迹。全国无数“的哥”“的姐”,手握方向盘日夜奔波,车轮碾过春的花径、夏的浓荫、秋的霜叶、冬的雪痕——他们是城市流动的血脉,是把乘客从晨光里送向工位、从夜色中接回家园的“摆渡人”。
这些年,一座座“的士驿站”如星子般散落:在京畿要地的枢纽旁,在西南山城的街角里,在沿海都市的产业园外,在县域乡镇的高速口边,那一盏盏亮着的灯、冒着的热饭香、递出的热水杯,正成为奔波路上最妥帖的守候。840余个出租汽车爱心驿站,如点点星火汇聚成民生暖阳,将四中全会的民生承诺,化作座驾旁的热饭、寒风中的暖饮、困境中的援手,让温暖在车轮流转中传递,让价值在服务坚守中升华。
01 方寸之间,筑起车轮上的“暖心港”
从机场枢纽到高速公路,从都市核心到产业园区,大大小小的的士驿站形态各异,却都藏着熨帖人心的温暖。在北京朝阳站“的哥驿站”,出租车司机杜建忠正坐在血压仪前测量,屏幕上的数字稳定后,他松了口气:“我们这行吃饭不定时,好多老师傅都有高血压,这里随时能量血压,万一有个头疼脑热,应急药箱里的药也能救急。”这个24小时开放的空间,集休息、充电、应急服务于一体,早已成为往来司机依赖的“健康前哨”,仅2024年就为司机提供血压监测3000余次、应急药品取用80余回。
时针指向凌晨四点,宁波网约车服务中心的食堂飘出了饭菜香。作为交通运输部认定的全国可复制推广项目,这里设立了安全管理、司机服务、矛盾调解等6大部门,16名专职人员每日服务约400人次,两荤两素的10元自助餐、56个快速充电桩和免费洗浴间,精准解决了司机“吃饭难、补给难”的痛点。“2024年冬天我感冒发烧,驿站管理员帮我找药、留热饭,让我特别感动。”司机李师傅说,上次轮胎漏气还借到工具自救,省了近200元维修费,这样的细节让驿站像“临时的家”。
温州瓯海区新桥网约车司机之家更是标杆中的标杆,作为“全国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点”,其27人专业团队每日接待司机1300多人次,按照“8+X”标准打造16个功能区,涵盖新能源汽车销售、自助洗车、瓯江红党建服务等特色板块,形成“共享之家”“学习之家”“社交之家”三大服务矩阵。仅自助洗车区,每月就为司机节省洗车费用超2万元;在贵州,省会贵阳的“爽爽贵阳・劳动者驿站”紧扣山地城市特质,针对山区路段多、雨天易打滑的特点,专门配备防滑链、三角木等应急工具,休息区还常年供应驱寒祛湿的姜茶与本地刺梨饮品;考虑到贵阳作为西南文旅门户的定位,驿站内设置“文旅信息角”,摆放黄果树瀑布、千户苗寨等景区直通车时刻表,还联合旅行社开通“司机带客返佣”通道,司机王师傅笑着说:“拉游客去黄果树,提前帮订门票能多赚50元,乘客省心我也增收”;相邻的毕节“毕城司机之家”则以54个充电桩头、自助洗车站和维修点构成全流程服务链,司机不用多跑路就能解决需求,日均服务量达120人次。
县域驿站同样亮点纷呈。河南兰考县张君墓镇的乡村驿站由旧厂房改造,村民捐赠的工具柜里整齐摆放着20余件修车工具,管理员老张每天5点起床烧热水,一年365天无休,成为10余名城乡线路司机的“专属歇脚点”;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的高速口驿站,针对长途司机增设临时休息床位,2024年春节期间还为滞留司机准备了饺子和春联;河南省已建成的52处司机小站,每个日均服务50至200人次,形成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北京北方出租服务驿站则在升级中,计划新增餐饮、车辆清洁及健康监测项目,高德地图已收录其在内的200余座服务中心,让“找站难”成为历史。
![]()
02 多元共建,绘就服务管理“同心圆”
广州海珠区仑头出租车爱心驿站,60多平方米空间划分六大功能区,30多项服务一站式覆盖,墙角的“微心愿”收集箱见证着精准帮扶的温度。“有困难司机写下‘想给孩子买学习用品’,我们联合工会不仅送去文具,还对接了社区公益课堂。”驿站负责人杜韵说,两年来已帮司机实现微心愿46个,开展法律援助12次。
党建引领的共建模式正在各地开花结果。北京南站党员司机服务驿站的律师与平台代表联合坐班,每月固定3天接待咨询,已调解劳务纠纷20余起,帮助司机追回拖欠薪资超15万元;新乡市出租汽车综合服务区作为全国可复制项目,建成一站式购车展厅、党员活动室、车辆月检站等全链条设施,日均服务百余人次,还定期组织“党员示范车”评选,带动行业服务水平提升。上海嘉定区“工会+平台+社区”模式更显细腻:工会提供场地物资,平台精准匹配需求,社区医生每周三坐诊、大学生周末义剪,2024年还为20余名司机家属组织了“亲子手工日”,司机陈师傅陪老乡测血糖时还预约到了免费体检,“连家人都能沾光,太贴心了”。
女性司机的特殊需求被重点关注。杭州某驿站的“女性角”用粉色帘布隔出私密空间,母婴用品、防狼喷雾、应急化妆品一应俱全,紧急呼叫按钮直通值守台,夜间安全指南贴满墙面,还配备了女性专属休息床位。“有次我带着刚满月的孩子跑车,驿站帮我照看孩子,让我能安心接单。”女司机李姐说。而福建莆田南湖公园司机驿站——另一处全国标杆项目,在暑假开辟“司机子女托管角”,聘请大学生志愿者辅导作业,解决了30余名单亲司机妈妈的后顾之忧,还组织孩子们参观科技馆,丰富假期生活。
跨省联动的“爱心商家联盟”正在深圳龙华区成型,驿站发放的“暖心卡”可在23家联盟商家享受专属折扣,涵盖超市、药店、修车行、餐饮店,司机张师傅买降压药省了近三成,在合作餐饮店吃饭还能享8折优惠,“算下来每月能省200多块”。长春驿站的“健康活动日”、莆田的子女托管、深圳的商家联动,让驿站服务从“站点服务”延伸为“生活服务”,实现司机、社区、企业的三方共赢。
![]()
03 科技赋能,打造指尖上的“服务网”
山东威海街头,出租车司机刘师傅点开高德地图APP,屏幕清晰显示附近驿站的充电桩空闲数、食堂营业时间,甚至标注了“是否有热饭”。“昨天APP自动提醒‘3公里外XX驿站有热饭,充电桩空闲2个’,导航过去刚好衔接接单节奏,没耽误赚钱。”这种精准服务源于平台与管理部门的深度合作——云南省交通运输厅联合高德聚合平台,打造省级司机驿站数字化阵地,不仅能查位置,还能在线预约培训咨询,已上线12期安全驾驶、权益保障课程,每月预约量超300次。
数字化正在重构服务逻辑。腾讯地图上线的爱心驿站地图虽含18万个户外点位,但专为出租司机打造的专业驿站已形成独立网络,其中5万点位可实时查询24小时服务状态、急救用品等细节,通过微信小程序即可一键进入,2024年平台还为司机推送“避开拥堵的驿站路线”120余万次。杭州“爱心驿家”的小程序更具针对性,司机不仅能预约洗车,还能发起“临时救助”,2024年冬天,司机老吴在半路遇到车辆没电,通过平台提交需求后,驿站半小时内就送来应急充电设备,“要是以前,只能在路边等救援,说不定还会被投诉”。
适老化改造让科技更有温度。天津某驿站的智能设备指南做成大字图文版,贴在驿站入口显眼位置,志愿者每日下午2点至4点坐班,手把手教50岁以上司机使用导航、预约服务,62岁的老周师傅学会后笑着说:“以前怕用手机找驿站,总担心点错按钮,现在跟着步骤走,一两分钟就能找到想去的地方,还能帮老乡查位置。”驿站还帮他在手机里设置了“紧急联系人”快捷键,万一在外面遇到麻烦,按一下就能联系到驿站。四川成都“暖心之家”的智能调度系统更显智能:连续跑车4小时就推送驿站信息并附赠10元餐饮券,“司机健康档案”还会提醒血压异常、建议减少夜班,2024年已为50余名司机预警健康风险,协助对接社区医院。
![]()
04 文化滋养,流动车厢传递城市温度
当科技让服务精准触达,文化的滋养更让驿站成为司机心灵的栖息地——“驿站所予,远超休憩,更润心田。”济南某驿站的标语,在全国50个标杆项目中得到生动诠释。出租车司机周文昌的车里,挂满了2000多张乘客留言条,有“谢谢师傅冒雨送我到医院”的感谢,也有“愿您平安每一天”的祝福,让这辆普通的出租车变成了流动的“心灵驿站”。“有次我情绪低落,一位乘客留言‘生活虽难,但总有温暖相伴’,让我又有了坚持的动力。”周文昌说,这些纸条他都精心收藏,还时常在驿站的“分享会”上念给其他司机听。
党建文化与地域特色正在驿站交融生长。盐城网约车司机党群服务中心的“司机读书会”每月举办2次,主题涵盖党史学习、职业规划、心理健康,每次有30多名司机参加,还会评选“读书之星”赠送书籍;重庆奉节“渝路同心・诗橙驿站”的文化墙展示着当地诗词和脐橙种植故事,司机休息时可免费品尝脐橙,2024年还组织司机参与“助农采摘”,帮助果农销售脐橙5000余斤;焦作市“老家河南·暖心驿站”举办的“最美的哥的姐”评选,将司机帮扶乘客、参与公益的故事做成展板,获奖的赵师傅说:“看到自己凌晨送迷路老人回家的照片挂在那里,特别有成就感,感觉我们的工作被认可了。”
高速驿站的文化服务更具特色。金华G60沪昆高速兰溪服务区“司机之家”作为全国5A级站点,成立“有事找金姐”服务队,由5名女职工组成,不仅提供中医问诊、爱心义剪、免费观影,还帮司机找回遗失的行李、证件等物品20余件,2024年冬天还为滞留司机准备了御寒棉被;S26诸永高速东阳服务区的家庭淋浴间、扫码洗衣机和共享书屋,让长途司机也能享受“家的温度”,书屋有各类书籍300余册,司机可免费借阅,还能在“留言本”上写下旅途感悟,形成独特的“驿站故事集”。
北京朝阳站驿站运营3年,杜建忠的高血压在定期监测与社区医院对接服务中稳定下来,他还介绍5个老乡进站歇脚,“以前大家跑车都是‘单打独斗’,现在在驿站能交流经验、互相帮忙,像个‘大家庭’”。
暮色四合,北京朝阳站驿站的灯光依旧明亮,宁波网约车服务中心的充电桩仍在嗡鸣,兰考乡村驿站的热水壶冒着袅袅热气,兰溪高速服务区“司机之家”的“金姐”服务岗还在值守——那些曾照亮晨露与夜色的驿站灯火,如今已连成一片温暖的星河,漫洒在城市街巷与乡野路途。据交通运输部与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公示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出租汽车爱心驿站840余个,覆盖90%以上地级市;其中,浙江、福建、江苏、河南、河北等多地的50个项目入选全国可复制推广标杆名单,成为行业服务范本;这些驿站累计服务司机超2000万人次,用实打实的数字书写着对城市“摆渡人”的关怀。每一次驻足补给、每一份精准关怀,都在为城市“摆渡人”的征途添注脉脉暖意,让奔波的岁月多了份安稳与温柔。
此心安处是吾乡。从10元热饭的烟火气,到健康档案的细致关怀;从“女性角”帘布后的安全感,到子女托管课上的笑声;从县域小站的热水壶,到5A级服务区的文化墙,驿站早已不只是歇脚的地方,更是千万司机的“心灵归处”。当840余颗“灯盏”与千万车轮的轨迹交织,我们看见的,是人文关怀在道路上延伸,是美好出行在征途上绽放,更是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交通强国,正沿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稳前行在温暖的大道上……
![]()
![]()
☆ 本文作者简介:杨春虎,笔名杨力、逸晚。《政研通讯》《中国出租租赁汽车》总编辑。曾出版长篇文学传记《毛泽民传》、个人诗歌专集《赠答席慕蓉——逸晚抒情诗100首》。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