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骨头汤被装进利乐包、变成可微波加热的日常饮品,一个原本朴素的品类正在美国市场悄然爆发。创立于2015年的Kettle & Fire凭借这一品类,不仅在2024年创下超1亿美元销售额,更于2025年3月以4300万美元完成部分股权收购。
作为国内食品饮料类目头部上市电商代运营服务商,小棉袄电商持续关注全球饮食新趋势,今天我们从产品形态、消费场景与健康叙事三个维度,解析骨头饮料化的商业逻辑。
![]()
一、从厨房到货架:骨头汤的“饮品化”改造
在美国市场,骨头汤(bone broth)不再只是餐桌上的一碗热汤。它被装入利乐包、速溶条、胶囊甚至果冻式包装,出现在冷藏柜、常温货架和咖啡机旁。TikTok上“bone broth”标签浏览量突破1.5亿次,消费者用它与椰子糖调制成胶原蛋白奶昔,与咖啡粉混合成“速溶蛋白咖啡”,甚至冻成冰块加入夏季冷饮。这种高度饮料化的改造,打破了汤品固有的食用场景局限。
![]()
小棉袄电商观察到,产品形态的创新本质是消费场景的拓展。当骨头汤可随身携带、微波即热、冷水即冲,它便从正餐配角转变为早餐替代、办公补给、运动补水等多时段饮品。这种重构不仅契合快节奏生活需求,也为传统品类注入新增量。
二、健康叙事+渠道革新,打开品类价值空间
骨头饮料化的另一重推力在于健康叙事的升级。品牌通过强调“慢炖18小时”“草饲牛骨”“零添加防腐剂”等工艺标签,将产品与传统汤底区分,突出胶原蛋白、矿物质等功能性成分。与此同时,门店现制模式进一步强化消费体验:2014年纽约厨师Marco Canora开设窗口店Brodo,让消费者像点奶茶一样选择汤底与配料,推动骨头汤作为“健康热饮”融入日常。
![]()
在渠道端,包装技术突破成为关键。2015年后,真空密封等工艺使骨头汤实现常温长保,摆脱冷冻链限制,得以进驻更多线下货架。据行业预测,全球骨头汤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10.8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16.2亿美元。小棉袄电商认为,这一增长背后不仅是产品创新,更是“可持续营销”理念的实践——以真实需求为导向,通过技术升级与场景渗透,实现品类的长期价值沉淀。
三、启示:传统品类的“饮料化”可复制路径
骨头汤的案例为食品饮料创新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路径:首先,通过形态创新打破食用边界;其次,借健康叙事提升产品溢价;最后,依托渠道适配触达更广人群。值得注意的是,此类升级并非创造全新需求,而是对传统品类的精细化重塑。
![]()
小棉袄电商在服务食品品牌过程中发现,成功品类的迭代往往基于用户真实场景的深度洞察。无论是骨头汤的利乐包化,还是功能性饮料的社交化传播,只有将产品力与消费场景深度融合,才能实现从“猎奇尝试”到“复购习惯”的转化。正如我们对“可持续营销”的坚持:真正的增长,源于产品价值与用户需求的持续共鸣。
通过解读骨头汤的全球化创新案例,小棉袄电商认为,中国饮食文化中同样存在大量可饮料化的传统品类。关键在于能否精准捕捉需求变化,并通过产品、渠道与沟通方式的系统化升级,让老品类焕发新生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