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两大核心抓手,二者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促进、协同发力的有机整体。本报告立足我国城乡发展实际,围绕推进城镇化率提升、深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具体路径展开研究,剖析二者协同发展的内在逻辑,提出通过制度创新、产业协同、要素流动等举措,打破城乡发展壁垒,最终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系统性建议,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推进提供参考。
![]()
关键词
城镇化;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共同富裕
一、引言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释放内需潜力、集聚发展要素的关键举措;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是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民权益的核心战略。当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仍有提升空间,城乡之间在公共服务、产业水平、收入差距等方面仍存在差距。推进城镇化率提升与乡村振兴战略协同推进,既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路径。唯有让城镇与乡村各展所长、互补发展,才能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
二、推进城镇化率提升的核心路径
推进城镇化需摒弃“重规模轻质量”的模式,以以人为本为核心,通过制度改革、载体建设和产业支撑,实现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1.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推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全面取消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保障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公办学校的受教育权利,构建小户型保障性租赁住房等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让农业转移人口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享有与户籍人口同等权利。
2. 强化县域城镇化载体作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因地制宜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培育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等特色县域。推动中心镇、特色小镇建设,提升县域产业承载能力,吸引农业转移人口就近落户就业,减少跨区域流动带来的社会成本,形成“县城 - 乡镇 - 乡村”的梯度发展格局。
3. 推动都市圈与潜力片区协同发展:培育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化都市圈,发挥大城市在技术、资本、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带动周边城镇产业协同发展。针对冀中南、豫东南、川东等城镇化潜力片区,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推动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推进,形成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路径,避免“一刀切”式建设。
三、搞好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
乡村振兴需立足乡村资源禀赋,从产业、治理、生态等多维度发力,打造宜居宜业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1. 夯实产业振兴根基:依托农村自然资源和农业基础,发展特色种植、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例如陕西陕茶、重庆柠檬等优势产业集群,既带动了农业提质,又实现了农民就近就业增收。同时对接城市市场需求,引入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2. 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加大农村交通、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投入,推进5G网络、千兆光纤向乡村覆盖,建立城乡基础设施共管共护机制。推动城市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下沉,通过县域医共体、教师轮岗等方式,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健全农村养老、社会救助体系,为农村困难群体提供兜底保障。
3. 强化生态与治理双支撑: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打造美丽乡村。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基层治理体系,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通过立体网格管理等模式,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四、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助力共同富裕的保障措施
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并非相互割裂,需通过要素流动、政策协同、机制创新,实现二者良性互动,为共同富裕筑牢基础。
1. 推动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打破城乡要素流动壁垒,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权益,探索土地经营权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引导城市资本、技术、人才向农村流动,鼓励城市优秀人才下乡提供技术指导,同时支持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或向城镇有序转移,实现要素优化配置。
2. 构建城乡互补的产业协同体系:形成城市与乡村的产业分工协作格局,城市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信息技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农村聚焦特色农业、生态产业等优势领域。鼓励城市企业向农村转移配套产业,发展“城市研发 + 农村生产”“城市市场 + 农村基地”的合作模式。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将城市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于农业生产,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3. 健全协同发展的政策与激励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将转移支付、建设用地指标等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向吸纳人口多的城市和乡村振兴重点区域倾斜。建立城乡发展统筹规划机制,通盘考虑城乡土地利用、产业布局和生态保护,避免重复建设。加强东西部协作、城乡结对帮扶,建立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防止规模性返贫,推动区域和城乡差距持续缩小。
五、结论
推进城镇化率提升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两大支柱,二者协同发展的核心在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要素双向流动、产业互补共赢、公共服务均等化。未来需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政策。通过城镇集聚发展动能、乡村夯实发展根基,让城乡居民在就业、收入、生活品质等方面的差距不断缩小,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的共同富裕目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Z].2024.
[2] 光明日报.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EB/OL].2025 - 01 - 02.
[3] 中国政府网.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EB/OL].2024 - 05 - 1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