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代表傅聪在联大会场掷地有声地指出"日本根本没有资格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时,东京方面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入常梦"再次遭遇当头棒喝。这个自1956年加入联合国起就觊觎常任席位的国家,为何始终无法跨越这道政治红线?
![]()
翻开历史档案会发现,日本的入常策略始终围绕着"支票外交"展开。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这个经济强国就以ODA政府开发援助为诱饵,在亚非拉地区撒钱换支持。数据显示,日本曾连续十余年稳坐全球最大援助国宝座,其对外援助金额在1991年达到峰值109亿美元,相当于当年联合国常规预算的8倍。这种金元攻势在2005年达到高潮——时任首相小泉纯一郎联合德国、印度、巴西组成"四国集团",试图以经济承诺撬动联合国改革。
然而四国集团的惨败暴露了日本战略的致命缺陷。尽管东京方面承诺将承担联合国22%的常规预算(仅次于美国的25%),但非洲54国集体反水让提案胎死腹中。更讽刺的是,日本自己资助的《朝日新闻》民调显示,超过60%的联合国成员国反对增加常任理事国席位。这场耗资数亿美元的游说活动,最终沦为国际外交史上的经典反面教材。
![]()
近年来,日本将台湾问题与入常野心捆绑的操作愈发露骨。高市早苗所谓"台湾存亡危机事态"的谬论,本质上是在复制美国"以台制华"的套路。这种刻意将地区安全问题与联合国改革挂钩的话术,与其说是为了国际和平,不如说是为自卫队松绑寻找借口。傅聪大使一针见血地指出,此举严重违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中的"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基本共识。
![]()
从ODA支票到台湾牌,日本入常策略的演变轨迹清晰可见:当一个经济手段失效时,就转向地缘政治冒险。但联合国不是股份公司,安理会更不是按会费比例分配权力的董事会。正如中国代表强调的,能否成为常任理事国的关键标准,在于是否真正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而一个屡屡挑战战后秩序、妄图颠覆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国家,永远迈不过这道原则门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