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失掉“一艘航母”后,美国政府不得不重新开门,但特朗普很清楚,更大的麻烦就在2个月之后等着。
特朗普签署临时拨款法案,宣告美国政府长达43天的“停摆”结束,但也引出了更多的问题。根据美方的估算,这次“停摆”造成的损失,最高可达150亿美元,还是完全不可逆的。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美军正在加勒比海打击“毒贩”的最先进航母“福特号”,造价大约130亿美元,也就是说美国为了这次“停摆”,相当于损失掉了一艘航母,想来以美国的“家大业大”,恐怕也扛不住这种损耗。
![]()
【特朗普暂时终止了这场闹剧】
美国政府“停摆”,损失超乎想象
这次美国政府停摆之所以造成远超预期的破坏,不仅体现在经济数据的下滑上,更在于它对国家治理能力、社会信任和国际形象的负面影响。
从经济上来看,这些损失并非单纯来自政府雇员停薪或项目暂停,而是渗透到社会经济的毛细血管中:机场航班大规模取消延误,餐饮、零售等依赖政府雇员消费的行业营业额锐减,国家公园、博物馆等公共设施关闭,损失了门票和周边经济收益。
更关键的是,这些损失如同“沉没成本”,消失的商业机会、旅客的流失、企业的信心打击,短期内难以修复。
更进一步来说,政府停摆暴露了美国公共服务的脆弱性,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和空中交通管制员等关键岗位人手短缺,将航空系统推向“前所未有的风险”;
![]()
【这次闹剧的经济损失相当于一艘航母】
联邦机构全面恢复运作需要数天至一周以上,期间人员召回、班次重置、工资核对等琐碎工作消耗额外资源,而“停摆期间积累的黑屏数据”更需紧急填补。
这种混乱让美国民众直观感受到:本应稳定运转的国家机器,竟因政党博弈陷入瘫痪。
当机场排起长队、救助金延迟发放、公共服务断档时,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感被持续消磨——这种信任一旦流失,重建难度远高于经济数据的修复。
更何况,这次破纪录的“停摆”让美国沦为笑柄,对于国际社会而言,美国政府停摆不仅是内部事务,更是“全球最强大国家治理失效”的鲜活案例。
当其他国家看到美国因两党扯皮导致公共服务停摆、经济受损时,其对美国的信心必然动摇,因为这意味着美国正在变得目光短浅且不可靠,这种印象的恶化可能影响外交合作、投资吸引力乃至其根基。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