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周嘉宝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老俞的诗与远方,现在的新东方员工理解不了。
11月16日,新东方创立32周年,俞敏洪发布了一封全员信,回顾了新东方32年的创业路,并向全体新东方员工及参与过新东方事业的同行人致谢。
信中,俞敏洪多次描绘南极风光,他还借企鹅在极端环境中相互扶持、努力生存,类比新东方人面对困境时的团结与希望,鼓励员工坚守初心,服务好学生与客户。
不曾想,这封原本“打鸡血”的全员信,引来不少新东方员工和网友的不满。信中五次出现的“南极”二字,成为员工和网友的声讨核心。据媒体报道,有新东方员工表示无法与正在旅游的老板共情。社交平台上,还有不少网友发帖称:“今夜,所有新东方人都是南极人”,暗指俞敏洪的远方与员工的打工现实,形成鲜明对比。
11月18日,内部信的舆论风波尚未平息,俞敏洪在微博连发10条南极游视频。在视频下方的评论区里,也涌入了不少忿忿不平的打工人。
这一刻,没人关心南极的风光有多好,俞敏洪的理想与一线打工人的诉求,出现了明显错位。
打工人在网上破防,俞敏洪在南极看风景
南极的冰川和阳光,让俞敏洪沉醉,却让互联网打工人破防。
在俞敏洪全文约1000字的全员信里,他丝毫不吝啬对南极美景描绘的笔墨:“此刻,我正站在南极的冰雪世界中。四周是浩瀚的洁白、翡翠般的冰山和无边的宁静。冰川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时间的力量与坚守的意义……现在的南极,几乎24小时充满阳光……站在南极,我看到了企鹅在冰雪中努力生存。”
最后的落款处,俞敏洪还带上了“于南极”。
![]()
老俞闲话公众号截图。
这样的表达模式,是俞敏洪的一贯的风格。作为一个分享欲极强的文科生,俞敏洪对旅游更是痴迷。早在新东方创立之初,俞敏洪就开着一辆天津大发的红色面包车走遍了五台山、衡山、太行山。
后来新东方业务繁忙,他发起了一个“梦想之旅”活动,和徐小平、王强等,驱车一趟穿行十几个城市,给学生做励志演讲,顺路探访景点旅游。俞敏洪也靠这种方式,用五年时间,走遍了中国绝大部分城市。
2023年,俞敏洪正式提出新东方要做文旅业务。去全世界旅游更是成了这名企业家的日常。在各大社交平台,俞敏洪推出“俞你同行”的栏目,发布自己走访各地的见闻、攻略等文字及视频内容。
2022年到2024年,俞敏洪出版了《在岁月中远行》《我从雪域走过》《俞你同行:我从陇上走过》,均以游历为核心,记录其旅途见闻和人生感悟。
所以,俞敏洪给新东方全员信中的南极风光其实并不显得奇怪。但他显然忽略了,对绝大多数普通打工者来说,南极是个充满距离感的远方。一趟普通南极之旅,往往需要耗费两周时间,花费高达十余万元。
与此同时,老板在南极悠闲赏景、感悟时光,员工在岗位上高强度打拼。这种鲜明的处境反差,让本就承受着工作压力的一线员工,更容易心生落差与不满。而社交平台上网友的感同身受,最终让这份反感发酵。
不过在很多人看来,组织内部的情绪从积攒到发酵并非朝夕。回顾过往,新东方内部基层员工的抱怨不是首次进入公众视野。
早在2019年初,借由举办联欢会的机会,6名新东方员工改编流行歌曲《沙漠骆驼》,歌词中吐槽了新东方公司内部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譬如“干活的累死累活,有成果那又如何,到头来干不过写PPT的”“一个简单问题需要答案,董事长问总裁,而总裁问校长,校长问总监,总监问经理,经理问主管,主管问专员,专员还要问兼职”等。2023年东方甄选的小作文事件,同样直指俞敏洪及公司内部的管理矛盾。
值得一提的是,俞敏洪如今对这类舆论事件的反应似乎也慢下来了。
2019年舆论发酵后,他第一时间在微博发声,肯定员工当面叫板老板的行为,直言其暴露了新东方的问题、值得鼓励。据媒体报道,短短半月内他还向全体高管连发5封内部信,直面内部管理漏洞并坚定改革决心,及时回应也为他赢得了不少网友支持。
但在2023年东方甄选“小作文事件”中,俞敏洪的反应已明显滞后。他曾坦言,若自己能早点强势介入,便不会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即便距离事件发生已近两年,其余波仍未消散。东方甄选核心主播董宇辉“单飞”,东方甄选原CEO孙东旭离职,东方甄选的发展也因此受到持续影响。
而此次南极内部信舆论发酵后,俞敏洪仍在社交平台接连发布10条游玩视频。
“我的事业不是新东方,也不是东方甄选”
回顾新东方的32年,新东方每一步发展,都带着浓厚的俞敏洪色彩。尽管他多次强调,新东方是一群人的事业。
相较于雷军的务实创业者形象、郭广昌的操盘者形象,俞敏洪的老板形象更像一个文人、一个理想派。他常强调:“做任何一件事情,当你把它作为一项事业来做的时候,一定是把它跟你的理想和价值观连在一起的。”
1991年俞敏洪从北大辞职创业,两年后,在北京中关村二小的破旧房子里注册成立北京新东方学校,并凭借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托福、GRE培训领域崭露头角。2001年,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挂牌成立,2006年新东方(EDU.N)成功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成为中国首家海外上市教育机构。
2021年8月,“双减”政策出台,新东方遭到空前冲击,股价一度跌超90%,营收降低80%。
俞敏洪一直是大家长式的领导者。彼时,他果断做出了公司剥离部分核心教培业务决策,转型直播电商,成立东方甄选,也培养出董宇辉等一批“知识型”带货头部主播。
俞敏洪说自己可以有两个选择,其中一个是趁机退休周游世界,但他没有选择退休,“我问自己这个问题,当你彻底放弃以后,80岁再回来看你放弃的这一刻,会不会遗憾?我认为我会遗憾的。”这才有了之后的东方甄选。
俞敏洪此前不少言论,都强调了自己之于公司的重要性。
他曾提到,在新东方早期变革阶段,作为创始人的他不仅先后失去了董事长、总裁乃至校长的职位,即便身为持股的创始股东,也一度被剥夺了董事会参会资格。“过了几年以后,大家终于发现我来当董事长和总裁还是最合适的,我又回到了岗位上,紧接着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把新东方带成了上市公司。”
有一次,俞敏洪聊到股价下跌:“股东是有压力的,股东也会给我比较大压力。但是他们(股东)更多关注的是我还有没有斗志,有没有信心继续把新东方做下去。只要我精神不垮,还有斗志把新东方继续做下去,他们就觉得未来有希望。”
俞敏洪对新东方业务始终抱有极强掌控,他常喜欢举一个“大厨效应”的例子。即如果公司创始人不懂核心业务、过度依赖掌握关键能力的“大厨”型人才,后者一旦认知到自身价值并提出利益诉求,未被满足便可能离职,最终拖垮公司;因此创始人要么亲掌核心业务,要么通过人才制衡、优化利益分配来规避风险。
创业早期,他也正是这一理论的践行者:为做好GRE培训,他自己率先成为北京GRE词汇量顶尖的老师,以亲掌核心竞争力。新东方的培训业务也曾经历“去名师化”转型。
但是,如今新东方有三大业务——教培、直播电商、文旅。其中,教培业务虽修复,但尚未从重创中完全缓过来,直播电商和文旅仍是摸着石头过河。更现实的是,已经63岁的俞敏洪已很难凭一己之力覆盖所有核心板块。
2025财年(2024年6月1日——2025年5月31日),新东方核心经营指标增速大幅放缓。
财报显示,新东方2025财年净营收49.00亿美元,同比增长13.6%;经营利润4.28亿美元,同比增长22.2%,股东应占净利润3.72亿美元,同比增长20.1%。可以对比的是,2024财年,新东方净营收、经营利润和股东应占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3.9%、84.4%和74.6%。
在2025财年第四财季,新东方经营亏损867.4万美元,上一年同期为盈利1052.7万美元;股东应占净利润则同比减少73.7%至710.0万美元。
2024年以来,东方甄选头部主播董宇辉、前CEO孙东旭相继离开,2025财年,东方甄选总GMV从上财年的143亿元降至87亿元,缩水近四成。
尽管俞敏洪仍以自身创业故事为蓝本四处演讲,但这位年过花甲的企业领导者,其事业观已悄然转变。
今年9月27日,作为北京江阴企业商会名誉会长的俞敏洪在一次商会交流中这样说:“有人问我,俞老师,你的事业是什么?是新东方吗?是东方甄选吗?我说肯定不是。因为在我心中,尤其在2021年后,整个新东方从市值2000亿人民币掉到10亿美元都不到之后,我迅速把内心中那些外在的东西清零了。”
“所谓清零是什么概念?就是新东方倒闭了,东方甄选倒闭了,我可以继续心平气和地给大家演讲,且完全不会有心理波动。因为我知道,这样的事情不会影响我追求自己人生的充实。我的事业不是新东方,也不是东方甄选。我的事业是我有一个自由自在的身体,行走在世界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