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准备授衔那会儿,毛主席曾讲过这么一句话:“红军的军衔,最低也是少校,八路军里可出不了上将!”
不过,这规矩也不是绝对的,有个红军战士,授衔时只被评了个“少尉”,但他心里头那个美啊,乐呵得不行。几十年后,他还享受上了“副师职”的待遇呢。
这位红军战士,在新中国成立后,可没担任过啥官职,连个名字都没留下,大伙儿都管他叫“哑巴红军”。
咱们这就来听听“哑巴红军”的那些事儿,看看当年都发生了啥。
![]()
长征路上遇“哑巴”
红一方面军长征那会儿,因为不熟悉地形,走了不少冤枉路。他们想找个当地人当向导,可那时候土匪横行,国民党军队也老往村里抓壮丁,老百姓一瞅见红军,躲都来不及。
正当大伙儿犯难的时候,一个“哑巴”闯进了红军的视线。战士们看他又聋又哑,还以为他是奸细呢,就把他给带上了。
后来一瞧,嘿,这“哑巴”还真不是奸细。红军就给了他路费,让他回家去。可红军这一路的所作所为,把“哑巴”给感动了。他虽然听不见,但心里明白,红军是支好队伍,他想跟着红军干。
红军自然不会歧视他,可他这情况,上战场肯定是不行的。长征路上还得躲着敌人,怕他路上出啥意外。
可“哑巴”铁了心要跟着红军,怎么说都不肯走。组织上商量了一番,最后还是把他留下了。“哑巴”正式成了红一军炊事班的一员,跟着部队踏上了长征路。
长征路上那叫一个苦啊,不光得躲着敌人的追击,还得跟恶劣的自然环境斗。走草地、爬雪山,“哑巴”都咬牙坚持下来了。他还背着100多斤的担子,连牺牲同志的背包和枪支都扛在自己肩上。
不管环境多恶劣,“哑巴”都没掉过队。1936年10月,长征结束了,他也被编进了中央军委警卫营第三连。
![]()
1942年10月,中央军委警卫营和中央教导大队合并成了中央警备团,“哑巴”被分到了五连,后来又调到了炊事班。他干活儿那叫一个卖力,从不喊苦喊累,保证团部机关人员吃水用水都没问题。
1947年,国民党大举进攻延安,“哑巴”参加了卫戍石家庄的任务。他表现特别出色,大伙儿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新中国成立后,“哑巴”也跟着部队进了大城市。大城市里都是自来水,用不着他挑水了,他一下子闲了下来。
可他闲不住啊,每天都得找点活儿干。大伙儿都挺照顾他,新兵也不会让他干重活儿。
于是,“哑巴”就拿着扫把扫大院,哪儿不干净他就扫哪儿。后来体检的时候,查出他冠心病、血压高,师长刘辉山就安排他入院休养。可他病情一稳定,就要求继续分配工作。
刘辉山就给他找了个看护果园的活儿,“哑巴”高兴得不得了。他每天在果园里转来转去,施肥、捉虫、拔草,啥活儿都干。这一干就是16年,他啥官职都没有,就是这片果园的管理员。
“哑巴少尉”的由来
![]()
抗美援朝结束后,我国开始了第一次授衔。授衔那天,“哑巴”瞅着战友肩膀上的勋章,眼睛里直冒光,他也想被授勋。
他的一举一动都被刘辉山看在眼里。刘辉山就专门开会商量“哑巴”的事儿。大伙儿都觉得,“哑巴”是个老红军了,虽然不是指导员啥的,但长征那会儿的艰辛他都挺过来了,军衔肯定得评。可评啥呢?
这时肖士杰说话了:“这军衔得是个干部级别的,得保证他以后的生活保障。”
对肖士杰来说,“哑巴”可是他的救命恩人。长征路上,他们遇到过沼泽地,肖士杰掉进去了,大伙儿咋拉都拉不上来。就在他自己都放弃的时候,“哑巴”站了出来。
“哑巴”把自己背的锅绑好绳子放到沼泽里,然后自己坐上去慢慢划过去。他抓住肖士杰,和岸上的同志一起使劲儿拉,终于把他救了出来。
死里逃生的肖士杰紧紧抱住“哑巴”,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所以肖士杰特别赞同给“哑巴”授衔。最后刘辉山决定,授予“哑巴”少尉军衔,还给了他“八一”勋章。
就这样,“哑巴”也有了自己的军衔和档案。他的档案可奇怪了,因为大伙儿都不知道他的名字,所以档案袋上名字那一栏就写着“哑巴”俩字。
![]()
不过这也不影响他在部队的地位,大伙儿都挺尊重他,平时都叫他“哑巴红军”。没人知道他的真名,直到他去世后,组织经过走访才知道了他的名字——熊世皮。
熊世皮的一生
“哑巴”一辈子都没结婚,组织想给他找个伴儿,他拒绝了。他觉得自己这样,别再耽误女同志了。
后来周总理还专门嘱咐要照顾好“哑巴”,说他为解放事业做出过贡献,不能亏待了他。
1978年,“哑巴红军”成了享受正团职待遇的老干部。他的身体越来越不行了,大伙儿都挺担心他。好在身边有医疗小组,防止他出啥意外。
没多久,就有人打报告请示让“哑巴红军”享受副师职离休待遇。会议上大伙儿都挺赞同,几天后,“哑巴红军”就享受上了副师职待遇离休。
“哑巴”知道组织在照顾他,心里挺感激。1983年6月14日,他在北京去世了。
收拾他的遗物时发现,他的全部家当就一顶红军长征时的旧八角帽、一对红军长征时期的红领巾、四套新军装、五双新胶鞋、六枚勋章和奖章。
他的遗体被安放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室东院东二室227号。可美中不足的是,墓园的骨灰盒上都写着名字,就他是“哑巴”俩字。组织也想知道他叫啥,就不断考察和寻访。沿着长征的路线,终于找到了“哑巴”的老家。
![]()
通过老乡的指引,组织终于知道了“哑巴”的真名——熊世皮。他出生于1891年,老家是四川省泸定县磨西镇海螺沟竹麻场下熊家。
组织终于找到了他的家乡,自此大伙儿都知道了他的名字。
结语
虽说同志们都不知道“哑巴”的真名,可没人嘲笑他,都被他身上的精神给感动了。他忠诚勇敢、吃苦耐劳。
红军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同志,才能走完长征路,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