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可能长期拥有太多自己不配的东西,所以财富要和认知/事业/社会资源同步一起上去,哪一条腿瘸了,钱就会优先从哪一条腿那里漏出去——最长的腿是用来挣钱的,最短的腿是用来漏财的。真相很残酷,老板给你多少钱,跟你创造价值没有太大关系,只取决于你被替代的难度。
如果说他能够从市场上找到一个跟你差不多的人,也能很好的完成你目前的工作价格是5000元,那你的真实价格就值5000元。
这个价格不是你决定的,也不是你老板决定的,而是你和成千上万个能够替代你的人充分竞争后得到的自然结果。
而且,你要从早到晚996的忙于公司的业绩,疲于公司的业绩.没有一点自己的时间。
这就跟彩礼类似,一个人在职场上的价值,反映的并不是ta的真实价值,而是供求关系。
![]()
只要一个人的“不可替代"足够大,那么ta的价格就会无限飙升。钱是有灵性的,它只跟尊重它、善待它、掌控它以及重视它的人做朋友。
什么叫重视金钱呢?
就是你要把它融合在你的生命里,多谈钱,多做和金钱有关的事情。
另外,还要让金钱有价值感。
什么意思呢?
如果你花钱只是买了一堆没用的东西,那么这个钱花出去了,就不会有任何成长性的回馈。
但是如果你花在自我提升上面,这个回馈将是巨大的。
因为当你提升了自己之后,你的大脑才有更多储存金钱的额度。
就像是你的储蓄卡一样,最开始的时候,你的储蓄卡的额度可能只有1万、5万或者10万,而当你用得越来越频繁的时候,额度就会越来越高。
我们的大脑也是同理,如果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以及思想的话,那么我们能够承受金钱的额度就会大大增加。
而怎么样算是提高自己呢?
其实,有很多方面,只要让自己变好的提高都算。
尤其是“花钱买知识、花钱买经验”这件事,几乎是只赚不赔,因为这是不断地在提高自己大脑的额度。
有人留言说现金最稳——你是先定义了现金是衡量一切的尺度,那其他东西相对于现金,一定是有波动的,那现金当然最稳。
什么是稳健?存银行是不是稳健?很稳健,但资产收益几乎为0。人类社会是一个排名游戏,假如所有人都持有资产,当资产价格普遍升高的时候,那些手头只有现金的人,就是在亏钱——不要理解错了,不是说你手里的钱的数量没变,你就不会变穷。
穷和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没有其他人作对比,是不存在穷富的。100万算不算富?那得看有多少人有100万,大家都有1000万,那就是穷;没几个人有100万,那就是富。因此你到底穷不穷?取决于别人的资产相对于你在增长还是下降,如果你不动,别人在涨,那你就是在变穷;如果别人下滑了,你不动,那就是在变富。
因此持有现金,本质上是做空资产,即只有当你认为持有资产会亏的前提下,你才持有现金,是不是这个道理?假如你预判错了,资产普涨,那你所谓的“稳健”并不是“反正也没有亏”,而是确实亏了。
资产这个游戏,每个人只要生活在社会上,就只能被动地被卷进去玩。你以为的“落袋”“变现”,似乎是暂时退出了这个游戏,等一等,看一看,其实不是的,你的所谓落袋,也是一种交易方向,没有人可以在任何时间点以任何形式不参与这场叫资产博弈的游戏。
你的钱永远只能在各个资产池之间挪动,即你卖掉这个标的,就得切换成下一个标的,那么你就是在判断下一个标的的未来潜在涨幅会更高,而不是所谓的“做完了上一笔,先拿到利润休息一下”——没有休息时间,你卖掉上一个的原因,永远是你找到了下一个更好的投资标的,而不是你在上一个里赚了或者亏了多少钱。网友问段永平,你有没有后悔在2600的时候没有卖掉茅台?
![]()
段说没有,因为他当时没有找到更好的投资标的。注意,他说的是没有找到更好的投资标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以他当时了解的几家企业而言,赚钱的概率都没有茅台高,所以贸然切换可能结果会更差,这是一种资产观,而不是说“我在茅台赚得挺多了,我要先落袋”——从结果上看,这种做法好像蒙对了,但其实是没有道理的,是一种错误的资产观。
那难道就不能持有现金了吗?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