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家长凌晨翻遍育儿帖,就为解决孩子的厌学问题:作业本上满是涂鸦,一提上学就摔门,甚至装病赖床,连书包都不肯碰。多数家长第一反应是“骂醒他”“逼他去”,可越催越反抗,越骂越厌学——方向错了,再用力都是白费。
先别急着批评,你得先搞懂:孩子不是“不想学”,而是“学不下去”了。很多家长上来就讲“学习是为你好”,可孩子的世界里,“听不懂的数学课”“被老师当众批评的尴尬”“比自己强太多的同桌”,每一件都比“大道理”更真实。就像你被老板骂完还得强装笑脸上班一样,孩子厌学不是偷懒,是撑不住了。
第一个破局点:先“接住情绪”,再“谈学习”。有个妈妈分享过经历:孩子哭着说“我再也不上学了”,她没骂没逼,而是蹲下来问“是不是今天在学校受委屈了?”孩子憋了半天说,因为口算没算对,被老师罚站,同桌还笑他“笨”。后来妈妈陪孩子练口算,每次对一道就击掌庆祝,一周后孩子主动说“妈妈,我明天要去学校证明自己”。比起“必须上学”,孩子更需要“我的情绪被看见”——先帮他卸下心防,才有可能聊学习。
第二个破局点:别盯“分数”,盯“小进步”。家长总习惯拿“满分”“排名”当标准,孩子考80分想求表扬,你却问“为什么不是90分”;孩子今天主动写了一页作业,你却催“怎么不多写点”。久而久之,孩子觉得“我再努力也达不到要求”,干脆放弃。不如换个思路:孩子数学考50分,下次考55分,就夸“这道应用题上次错了,这次做对了,太会思考了”;孩子今天主动背了3个单词,就说“不用提醒就学习,比昨天进步太多了”。小进步攒多了,就会变成“我能行”的底气,厌学自然会缓解。
第三个破局点:帮孩子“拆任务”,把“大山”变“台阶”。孩子说“作业太多不想写”,不是真的懒,是被“堆成山的作业”吓住了。就像让你一次性爬100级台阶会犹豫,但告诉你“先爬10级歇会儿”,就容易多了。家长可以陪孩子把任务拆分:“先写20分钟语文生字,写完咱们吃点水果”“数学题先挑最简单的3道做,做完妈妈陪你玩10分钟积木”。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拆成“跳一跳够得着的小目标”,孩子会发现“学习没那么难”,慢慢就愿意动起来了。
还要避开一个雷区:别拿“别人家孩子”当榜样。“你看隔壁小明每次都考第一”“楼下小红作业从来不用催”,这些话看似是激励,实则是在告诉孩子“你不如别人”。孩子的自信被打击光了,怎么可能有动力学习?换成“妈妈知道你在努力,比上次有进步就好”,反而更能激发他的斗志。
对此,怎么看?跟往常一样,谈谈我的个人两点看法:
第一,别把“厌学”当“叛逆”,先救情绪再谈学习。孩子厌学不是故意跟你作对,而是心理能量耗尽的信号。骂和逼只会让他更抵触,不如花一天时间陪他去公园、看电影,等他情绪放松了再聊“学校里是不是有什么难事儿,咱们一起解决”,比讲一百句大道理都管用。
第二,家长的“平常心”是孩子的“定心丸”。很多时候孩子厌学,是被家长的焦虑逼的——你怕他考不上好学校,怕他输在起跑线,这种焦虑会传递给孩子。不如接受“孩子可能不是学霸”,把标准从“考高分”变成“养成学习习惯”,孩子没了心理负担,反而更容易找回对学习的兴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