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其他各国古代后期的农业科技
世界古代后期,除中国的农业技术取得巨大成就外,地处西亚的塞琉古王朝、南亚的孔雀帝国印度,以及东亚日本,在农业技术方面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为农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
1.塞琉古王朝的农业
塞琉古王朝是希腊化各国中势力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这里的肥田沃土,发挥了历史上最高的生产效率,以至被古代地理学家斯特拉波写道:"地球上没有一个国家象此地那样出产如此丰富的大麦。据说收获量高达所播种子的300倍。"同时也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比较先进了。塞琉古在农业生产中还发现和使用了蜗牛式水力螺旋机,把水提到高地面上,进行农业灌溉,确保粮食等作物的丰收。今天的叙利亚一带仍盛产小麦、葡萄、亚麻、豆类;中亚和伊朗草原仍保留着良好的牧场,畜牧业仍十分兴旺,尤以纯种良马驰名天下,仍保持着重视农业生产的传统。
![]()
2.印度孔雀王朝的农业
孔雀帝国是国力强盛的一个历史时期。那时,生产力有了明显地提高,铁器制造的农具已普遍使用,灌溉事业也获得长足的发展,运河、水渠、水井、池塘遍布全国,大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作物品种也远比过去增多,主要有水稻、大麦、小麦、黍、豆、胡麻、棉花、甘蔗等,产量也有了明显地提高。反映了古印度的农业生产技术处于比较高的水平。
3.日本的农业
公元前200年至公元前300年期间,日本正处在历史上第一次变革时期,史称"弥生时代"。这一变革主要来自大陆的以水稻文化为代表的农耕文化的冲击。据考,这是以长江下游为中心的稻作文化向四方传播的结果。其中最有力的说法是,从长江入海口经山东省南部一带的海岸,然后再跨海到日本。倭族的初民在中国云南省滇池湖畔成功地进行稻作的人工栽培,并在水稻农耕及干阑式建筑的伴随下,向四方移动,迁徙。在沿杨子江而下向东迁徙的人群中,又有一部分东渡日本列岛的倭人,他们将水稻文化传入日本。
![]()
农耕技术也迅速地由九州地区传布到近畿地区和全国各地,使原始的日本人从采集、狩猎、捕捞为主的经济急速地转向以农耕为主的经济。农耕技术也不断进步,并将粗耕技术留在历史的发端。日本人在河流的冲积平原、低湿地带及中部山区开辟了水田,在登吕地区盖起草房,作畦培埂,修成块块水田,总面积达7万余平方米,水田整齐排列,畦与畦之间用木板桩隔离。在水田区修有500米长的,具有灌溉和排泄并行的水渠。中途还建了两个堰,用以调节灌水和排水,而且在灌水渠与排水渠交叉的地方。安置了木制的过水通道。此时的旱地耕作也较为普遍,作物有大麦、粟、稗子、大豆、小豆、豌豆、绿豆、蚕豆、瓜、梅、杏、桃等。日本人民在农耕实践中已掌握了按季节耕作的知识,并开始采用深埋杂草作肥料的方法增加地力;播种时应用直播法;收割时习惯用割穗法,用石镰和铁制割穗器将成熟的稻穗割下,收入仓库,然后用杵臼脱粒。
弥生时期铁器已从大陆传入日本,使日本进入铁、木、石器混杂的时期。公元3世纪时,大和氏族开始兴起,并开始了统一日本的活动,将日本逐步推向奴隶制时代。这时期,铁器开始更为广泛地推广使用,水稻、萱麻、蔬菜、栽桑养蚕等农业生产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并且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农业体系。推动了日本的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