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工作指引(试行)》新闻发布会举行。科技厅、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四川大学、省农科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有关情况。
![]()
《工作指引》将四川省属医疗卫生机构纳入适用范围,为这些单位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容错保障”。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江涛介绍,下一步,我省在具体推动全省医疗领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切实转化为健康服务能力方面,还有以下工作安排和推进计划。
医疗卫生服务关系到千家万户健康福祉,医学科技成果转化是连接科研与临床应用的关键环节,对提升医疗水平、改善民生、引领和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四川卫生健康领域有良好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基础条件。
一是有梯次布局、上下衔接的行业科研平台。现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4个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省级层面有52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3个省重点实验室。另外,省卫生健康委正在分批优化重组现有的委医学重点实验室,也同步在医工交叉等新兴领域建设委医学重点实验室。通过这些平台,四川聚集了一大批高层次科研人才,持续产出了高质量的创新成果。
二是有较为完善的科技治理体系。持续健全完善医学科技项目管理、创新医疗器械和医工融合应用、创新药进院等方面政策措施,设立多样化科研项目,巩固高水平医院临床研究试点成效,促进科研与临床结合。
三是有良好的科技产业生态环境。发布四川省创新医疗器械融合应用试点名单,打造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医学城等产业园区。今年,省卫生健康委还成功举办了四川省首届医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大赛,一批优秀项目集中签约落地。这些都为更高水平推进医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与此同时,卫生健康领域创新资源需要进一步聚集培育,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
一是持续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环境。首先,省卫生健康委将指导医疗卫生机构认真学习贯彻五部门印发的《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工作指引》,结合实际完善相关制度机制,把政策转化为支持科研人员创新的实际动力。其次,强化省级层面科研策源和成果转化统筹,持续推进全省卫生健康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建设,努力实现体系化实施重大科研攻关和系统化推进成果转化的格局。再次,推进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今年已经依托四川省医学会挂牌省医学创新转化研究院,后续将进一步明确其功能定位,健全运行机制,引入职业经理人,为全省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助力赋能。
二是培育研发转化一体化平台。今年10月,省卫生健康委立项公布了7家研究型医院和6家研究型病房建设单位,主要目标就是建设高水平医学科技创新高地、新技术新产品转化应用高地、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高地,推动新技术、新方法、新药品和新器械创新和应用,努力建成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为一体的研究型医疗机构。下一步,省卫生健康委将支持建设医研企联合实验室,探索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新路径,促进临床需求、技术研发与产业转化顺畅衔接。
三是推动科技赋能基层医疗卫生。编制适宜技术推广目录,培训适宜技术推广骨干,每年分批次遴选新技术推广应用。同时,以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为载体,聚焦数字诊疗、疾病监测、慢病医防融合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等领域,新建一批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推动一批新技术在医联体内试点应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