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德斌
晚饭后散步去县城北郊,已成习惯。与其说是散步,不如说是去欣赏那一只只翠绿的“蝴蝶”,再将它们带回家来。
沿河右岸的林荫小道蜿蜒北上,城北不少居民饭后都爱散步至此。附近农民在这里出售刚刚采摘下来的蔬菜,渐渐形成了一个有烟火气息的临时菜市。
无意间注意到那个农妇,是在两年前的初秋。方肩阔背的农妇坐在倒扣的背篼上,正驼着背大声吆喝着什么。一块塑料布上码放着小白菜、芹菜、豇豆,茎白叶绿的,鲜嫩、修长,散发着淋漓生气。
买了两把小白菜。农妇称好后,从垫坐的背篼里抽出一绺筷子粗的绿条。哦,是一绺撕去梗脉的蒲葵叶,既柔且韧。拈着它,农妇十指翻飞,眼花缭乱间,那几棵小白菜已被捆成巴巴实实的一束,同时,一个蝴蝶结,一只翠绿的“蝴蝶”,亭亭玉立于小白菜的“腰际”,环形翅膀似翕似张。
见惯了塑料绳系成的死疙瘩,唯独这农妇,用翠绿的葵叶打着蝴蝶结。天然的材质,美好的形态,让我感到一种久违的愉悦。
又买了一把豇豆。这次注意到,那双筋骨显露的大手竟是柔软无骨般的灵动,那绺修长的葵叶在这双手里哪是在捆扎豇豆,分明是在轻盈又舒展地起舞。转眼工夫,又一只翠绿的“蝴蝶”卧在那里,优雅、柔美,翩翩欲飞。
看上去粗枝大叶的农妇,竟有这双巧手和这份闲情逸致。
我忍不住问她:“打成蝴蝶结,不费事吗?”她用手背揩了揩眼角,说:“方便解开呀!”语气是那么理所当然。扎成蝴蝶结,这个并不复杂的动作,在她的手上已形成肌肉记忆,也传递着对他人的质朴善意与周全照拂。怪不得她的摊位上买菜的市民多于别处。除了蔬菜新鲜、价格公道外,这份打结的小小心思,应该也是她受青睐的原因之一。
打那以后,我就成了这个摊位的常客。工业化包装充斥的时代,这个用葵叶手工扎成的翠绿的蝴蝶结,带给我亲切的乡土气息和人情味。
打开冰箱,怀着某种仪式感,“翠蝶”朝上,我将它们轻轻放进保鲜层。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19日 20 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