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在全国工商联主办的2025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大会上,《株洲市工商联多维赋能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案例入选全国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其构建的全链条服务模式已成为可复制推广的样本。
从法治护航到金融赋能、从培育青商到创新驱动,株洲市工商联正以其多维赋能的服务体系,为民营企业筑起一道坚实的成长屏障,助力它们在时代浪潮中踏浪前行、行稳致远。
法治护航:构建民企发展安全屏障
近日,全国工商联发布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协同实践案例。其中,株洲市工商联、市中级人民法院《"工商联+法院"携手多维发力,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案例入选。
今年以来,株洲市工商联加大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合作力度,构建了一套全方位的法治保障体系,为民营企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全周期护企,构建涉企案件快车道。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市工商联建立线索共享机制,构建涉企案件全链条快速响应机制。立案环节设置"专窗通办",借助智慧法院系统精准标识"涉营商环境"案件,审管办全程跟踪监管,这一创新举措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有效减少了诉讼对企业正常运营的干扰。
多元解纷,打造矛盾化解新格局。针对人员复杂、矛盾多发的区域,株洲创新引入行业自治力量,设立80个"综合治理工作站"。市工商联与市中院联动,邀请多家商会调解组织入驻,建立"商会调解+法院确认"机制,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据统计,2024年,商协会调解组织共承接法院委托委派案件364个,调解成功率高达96.2%,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矛盾纠纷化解"株洲模式"。
创新拯救,探索困境企业新路径。株洲工商联与市中院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庭外重组与庭内重整相衔接"困境民企解救机制。位于株洲市的华晨房地产公司破产重整案成功盘活168亿余资产,保障179亿余债权,为1.7万余户家庭解决住房难题,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借鉴。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破解融资难题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株洲市工商联针对这一痛点,打造了一系列创新金融服务体系,为民营企业注入持续发展的动力。
特色信贷,量身定制金融产品。通过"政会银企"四方合作,株洲创新推出"商协会+银行"批量授信模式,开发出"黄桃贷""陶瓷贷"等特色金融产品。2024年为企业减息7.5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600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压力。
银企对接,搭建合作直通桥梁。去年来,市工商联举行多场银企对接活动,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株洲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为多家商会和企业提供总授信额度超200亿元的支持。其中,株洲农商银行与市工商联达成战略合作,提供总授信额度达20亿元;工商银行与市青商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提供总授信额度达10亿元。
创新模式,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市工商联迅速响应企业需求,及时牵线搭桥,开展精准银企对接活动,建立了"需求精准对接、服务快速到位"的融资服务新模式,确保金融"活水"能够精准流向最需要的地方。
青商崛起:培育民企新力量
日前,株洲市工商联"赋能青企共建名城"浙江名企行、省内名企行等活动举行。株洲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工商联主席杨胜跃,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喻华军亲自率队,近100名青年企业家参加。
今年9月,株洲市工商联正式启动"赋能青企·共建名城"行动,随后在市工商联指导下,青年企业家成长淬炼营授旗成立。该淬炼营以全市青年企业家人才库为基础组建,旨在搭建交流学习平台,助力青年企业家成长成才。
杨胜跃在"赋能青企·共建名城"活动座谈时表示,"青年企业家要多出来看看,加强学习,开阔眼界。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近年来,株洲市工商联高度重视青年企业家的培养工作,启动培育青商"一库一营一行动"工程,赋能青年企业家成长。
"一库"即青商成长人才库。该库聚焦45周岁以下民营企业家及二代接班人,以政治坚定、遵纪守法、潜力突出为标准,经基层组织择优推荐,选拔120余名青企人才入库,为株洲"制造名城"建设储备了生力军。
"一营"即青商成长淬炼营。2025年9月,株洲市工商联启动的"赋能青企?共建名城"成长淬炼营,目前已吸引近200名青年企业家入营。该营主要任务是通过专家授课解析政策、标杆企业案例研讨、跨区域交流学习等形式,助力青企补齐管理短板、开阔全球视野,培育行业冠军与单项冠军企业。
"一行动"即精准护航企业发展专项行动。该行动紧扣青年企业家特点制定专项行动方案,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推动企业向"新"而生、向"高"而行。株洲大时大机械公司的"厂二代"易璐就在专项行动学习中找到新方法,推动企业向"新"向"高"进阶。
株洲市青商会会长言敏认为,市工商联组织青年企业家走出去,把资本、技术、人才、信息带回来,形成闭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商会服务,三方同频共振,就能把"点燃梦想"变成"引爆产业"。
自2016年起,株洲市工商联已定制7期研修班,组织400余名青年企业家赴浙大、深大、厦大等高校学习。
目前,在市工商联的培养教育下,市青商会员中有市人大代表2人、市政协委员10人,区人大代表7人、政协委员21人;有35名会员担任全国、湖南省以及株洲市工商联执委、常委。
喻华军表示,市工商联之所以关注青商成长,旨在培育创新新锐企业家,传承企业家精神,确保民营经济永葆活力。
从人才储备到能力淬炼,再到发展护航,株洲市工商联以"一库一营一行动"为青商注入成长力量,推动民营经济与"制造名城"建设深度融合,为城市高质量发展书写青春篇章。
创新驱动:科技引领民企高质量发展
近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湖南维尚科技有限公司,在株洲动力谷学术报告中心举办"维启新程,精控至尚"主题新品发布会,旗舰级热等静压炉HIP20/20震撼亮相,其核心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株洲市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和成果转化,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在株洲市,民营经济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2024年,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近七成的GDP、税收和九成以上的新增就业,培育了超八成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轨道交通到航空发动机,从先进陶瓷到高分子新材料,民营企业在全市"3+3+2"现代产业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0月24日下午,位于株洲市渌口区的株洲兆源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机械臂正熟练操作各类设备,铜线上引、拉丝挤压,现场忙碌而有序。
2015年,山东省东营兆源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抓住南北车合并为中车的机遇,成功收购了株洲市时代电气绝缘电磁线项目,并于2017年成立株洲兆源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轨道交通和清洁能源用高端电磁线生产、研发及销售。
从落地到跻身国家级"小巨人",兆源机电的成长密码,在于持续地自主创新。2018年末,面对客户紧急的高精度风电线圈订单,考虑到国外设备1300万元的高报价和长达一年的交货周期,企业果断组建研发团队自主攻关,成功研制出第四代样机,将交货周期缩短至3个月。截至目前,公司500多名员工中,设备创新团队就有30多人,累计获得国家知识产权授权31项。
"兆源成长核心在于借力株洲市为民企搭建的产学研合作对接平台,我们借力这个平台与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深度协作,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株洲兆源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树峰表示。
近年来,株洲市支持企业提升研发投入强度,着力培育创新型市场主体。同时,策划组织创新创业大赛、科技成果推介会等活动,有效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2006年,株洲市茶陵县小伙陈功怀揣梦想,背起行囊独自南下广东。13年后,他带着技术、团队和满腔热忱重返故土,在市工商联的牵线下,成为株洲创新孵化基地(前身为"幸福大厦")的首批入驻者。如今,他创立的湖南松川爱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创新孵化基地的帮助下,研发出20余项专利。
平台赋能,促进产学研融合。目前,株洲市工商联通过"民营经济大讲堂""科技专家进企业"等平台促进产学研融合,组织企业家赴深圳、西安等地知名企业对标学习。
法治屏障下,株洲民营企业敢于创新轻装前行;金融"活水"精准浇灌,让企业扎根实业、茁壮成长;青年企业家队伍的崛起,正为株洲民营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如今,株洲民营经济已贡献了全市近七成的GDP、七成的税收和九成以上的新增就业,成为这座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市工商联的多维赋能下,株洲民营企业正以更加自信、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更加广阔的舞台,为株洲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