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日冲突的外溢效应呈现了,欧盟强调一个中国政策

0
分享至

2025年11月,当中日外交冲突持续升温之际,中国与欧盟的合作非但未受干扰,反而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中日冲突中,欧洲议会宣称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强调一些议员与“台独”分子的接触不代表官方立场,这一表态直接回应了中日冲突中的核心敏感议题,为双边关系提供了政治保障。

11月7日,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答辩中抛出“台海封锁若涉及军舰与武力行动,可能构成日本存亡危机事态”的言论,明确将台海安全与日本安保法中的“存亡危机事态”挂钩,暗示可能行使集体自卫权介入台海冲突。



10日,高市早苗在回答议员质询时妄言:她无法保证日本新版国家安全战略会继续明确写入“不持有、不制造、不引进核武器”的“无核三原则”。

“无核三原则”一直是日本核政策的基石,也是国际社会对日本的基本信任的来源。然而,高市早苗的“不保证”表态,不仅是对这一原则的背叛,更是对东亚地区安全稳定的严重威胁。



在中方的强烈反对下高市早苗表态不撤回言论,顽固坚持极端右翼立场,中日冲突持续升级。

在台海搞事原本是西方一贯的立场,高市早苗这回冲到第一线直接对垒中国,想着会得到西方盟友的大力支持,她则可以在西方阵营立下头功,从此声名远播。

在中国强烈反击下,西方的态度让高市早苗蒙圈了。

特朗普根本没搭理这事,还说,盟友并不都是朋友,我们与中国关系不错。

欧盟这次更绝,为了避免中欧经贸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欧盟要求官员们缓和对中国的态度,以更加温和的口吻,避免发表强硬措辞,以免影响中欧正在进行的谈判。



这意味着欧盟打算暂时放弃搞意识形态那一套,专注于与中国沟通,争取解决最迫切的问题,如稀土出口以及安世问题。在这个时刻,欧盟看到中方对日本的严厉态度,因此希望避免节外生枝,让日本冲在前面,自己站在中间立场与中国更容易达成协议。

在特朗普大搞关税战后,其实西方阵营已经徒有其表,各自都在为自己找出路,美国准备在南美动手,欧盟希望暂时缓和与中国的关系。中国对美欧的态度当然很满意。

于是日本被美国、欧盟出卖了,在独自对抗近在眼前的中国。

欧盟一直在呼吁要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可事实却正好相反。2024年,中欧经贸合作逆势增长,双边货物贸易总额达7858亿美元,中国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长3.0%,成为欧盟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目的地。

中欧班列全年开行1.9万列,共发送了207万标箱,同比增长10%,轻纺产品、机器配件和国产汽车通过中欧班列直达欧洲市场,欧洲的农产品和精密部件也借此进入中国市场,这种深度绑定成为中欧合作的核心纽带。



如今的欧洲根本离不开与中国的合作,9月,中国与欧洲中央银行、瑞士国家银行和匈牙利国家银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规模达3500亿元人民币/450亿欧元,有效期三年,此举深化了货币金融合作,促进了贸易投资便利化。

11月19日至21日,第十八届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欧洽会)在成都举办,聚焦能源环保、生物医药、数字文创等五大前沿产业,成为中欧交流规模最大的投资贸易与创新合作盛会。

欧盟希望与中国在多个领域深化合作,以应对全球性挑战。在经贸领域,欧盟希望扩大双向市场开放,支持中国上市公司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发行全球存托凭证,同时加强证券、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的交流合作,以提升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

欧盟还期待与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深化合作,包括风能、太阳能和氢能技术的联合研发与市场推广,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在科技创新领域,欧盟希望与中国加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数字经济的合作。欧洽会设置的能源环保、生物医药、数字文创等平行产业对接会,正是为了推动中欧在前沿产业的精准对接。



中国驻欧盟使团经济商务处表示,中欧经贸合作植根于双方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广泛的共同利益,具有强大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双方应把握机遇,开拓创新,共同做大合作蛋糕。

2025年11月17日,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克林拜尔率领金融和商务代表团前往中国,在北京参加第四次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

德国《商报》指出,此次访问的意义重大,远不止于金融方面。

克林拜尔在出访前称:“我们不应该只是谈论中国,而是要与中国对话。中国是重要的国际参与者,世界上许多问题只有与中国合作才能解决。”



中德第四次高级别财金对话中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在联合声明的第一条明确,“双方承诺将维护国际及多边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

而美国和欧盟近年来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都处于泛滥成灾的状态。

中德呼吁落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16次份额总检查,以更好反映成员国经济地位,并保护最贫穷国家的份额占比。

中德合作不仅体现在财金领域,还延伸到产业合作。2025年,中德贸易额突破2400亿欧元,中国连续六年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德在电动汽车、人工智能等前沿产业的双向投资合作不断深化。英国商界代表约翰·麦克莱恩表示,中德合作的成功经验,为中欧关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欧盟认为,中日冲突不应影响中欧合作,反而应成为双方深化合作的契机。

不过,欧盟对与中国的合作抱有戒备,对中“去风险”一直在执行中,很多时候对中国是采取权宜之计,并没有制定长期、配套政策。



这无疑对欧盟是极其不利的,欧盟在经贸问题上缺乏强劲的产业竞争力,却一天到晚对中国指手画脚,看到中美在经贸议题上高手过招,欧盟尽管意识到自己不是中国的对手,可也放不下高高在上的习惯。

欧盟更多的时候是价值观外交,可美国的关税战后,欧盟再也难得统一立场,不少欧洲国家积极开展与中国的合作。欧盟要掂量一下继续对中国示强的后果,一盘散沙的欧盟一旦陷入与中国的经贸争端,会先被严重的内耗压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远方的狮 incentive-icons
远方的狮
知乎国际时政VIP答主
3151文章数 1540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