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罐煤气涨了30块,送气的还说爱用不用!”“煤气罐没用几年又要换,一个煤气罐换新一百多”最近,母亲老吐槽自家煤气罐价格“涨得离谱”,又要换煤气罐。背后是一场关乎千万家庭燃气安全与消费权益的“垄断暗战”正在上演。煤气罐,这个家家户户厨房的“刚需品”,为何成了少数人牟取暴利的工具?今天就来扒一扒“煤气罐垄断”那些事。
一、“一罐一价”背后:垄断者的“收割套路”
你有没有发现,自家小区的煤气罐价格总是“独一份”?送气员态度强硬,“就这价,别处也一样”。这可不是巧合,而是垄断者的“三步走”套路:
• 区域划分:垄断团伙通过威胁、利诱等手段,划分“势力范围”,每个片区只允许自家的送气员和煤气罐进入,彻底堵死竞争渠道。
• 价格操控:没有了竞争,价格想涨就涨。从煤气罐押金到充气费,层层加价,有的家庭一年光煤气开销就多花上千元。
• 强制绑定:想换家公司?没门!垄断者会以“罐身有标记”“押金不退”为由,强制用户使用自家服务,不少老人只能默默忍受。
![]()
二、垄断不止“贵”,更是拿生命“赌”安全
煤气罐垄断最可怕的不是多花钱,而是拿生命当筹码:
• 翻新“报废罐”:为了压缩成本,垄断者会回收报废煤气罐,简单翻新后重新投入市场。这些罐身早已腐蚀、阀门老化,随时可能发生漏气、爆炸,近年来多地燃气爆炸事故都与“问题罐”有关。
• 缺斤少两成常态:充气时“缺斤短两”,一罐气烧不了几天就得换,用户花钱买的是“半罐气”。
• 服务缩水:垄断后送气时效没保障,遇到漏气想报修?电话打不通,上门没人管,安全隐患悬在头顶。
三、为啥垄断屡禁不止?揭秘“灰色利益链”
煤气罐垄断能成气候,离不开这条“灰色利益链”:
• 送气员成“马前卒”:垄断团伙给送气员高额提成,鼓励他们“圈地”,有的送气员为了利益甚至威胁同行、恐吓用户。
• 监管存在“盲区”:煤气罐属于特种设备,却长期处于“多头管理”状态,工商、质检、燃气管理部门之间权责不清,给了垄断者钻空子的机会。
• 用户维权难:很多人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或者不知道该向哪个部门投诉,维权成本高,让垄断者更加肆无忌惮。
四、别当“待宰羔羊”!这几招教你破局
面对煤气罐垄断,咱普通消费者不是只能任人宰割,这几招请记好:
• 查资质:订气前要求送气员出示公司资质、煤气罐检测报告,凡是拿不出的,果断换一家。
• 留证据:保留送气单据、转账记录,一旦发现价格异常、罐身有问题,立刻向12315、12345投诉,证据越全,维权越有力。
• 联合起来:如果小区很多家庭都遇到垄断问题,可以联合起来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举报,人多力量大,才能倒逼垄断团伙收手。
煤气罐垄断,垄断的是价格,更是咱老百姓的“用气自由”和“安全底线”。别让自家的厨房,变成垄断者的“提款机”和“风险场”。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清垄断套路,一起对“煤气罐霸权”说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