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问APP正式上线,国内大模型“四强争霸”正式打响。
“免费开放,人人可用”,11月16日,阿里千问APP在应用商店悄悄上线。17日上午,阿里巴巴官方正式发布消息,称“千问APP公测上线!用最强模型打造最佳个人AI助手。”
截至17日下午5点,千问APP在iPhoneAPPStore和安卓应用商店已全部能搜索到,千问APP在安卓(vivo)应用商店下载量已接近2000万次。
举集团之力,用最强模型打造最佳个人AI助手
“这是阿里今年宣布的又一个集团战略项目”,可见阿里对千问的重视。
阿里方面介绍称千问APP是基于全球第一开源模型通义千问Qwen打造的免费开放、人人可用的APP。
而Qwen模型是阿里巴巴三年前推出的“最强大模型”,爱彼迎(Airbnb)联合创始人兼CEOBrianChesky盛赞千问大模型,“我们很大程度上依赖阿里巴巴的Qwen模型,它很好,速度很快,而且很便宜。”英伟达创始人、CEO黄仁勋也对Qwen赞誉有加。
在本月初落幕的“AlphaArena”AI大模型实时投资比赛中,阿里Qwen最终夺得冠军。与DeepSeek成为比赛中唯二盈利的模型,领先于美国四大顶尖模型。
依托Qwen最强大模型,阿里巴巴将千问APP定位为“最佳个人AI助手”,并且表示,其不仅能与用户“对话”,更能为用户“办事”,千问APP将成为未来的AI生活入口。
千问App的上线,一改此前“通义Qwen”的模型称呼。华尔街见闻在报道中称,将应用名称从“通义”更名为“千问”,是阿里巴巴统一AI品牌形象的关键一步。这也把模型和产品的名字拉回到了一条线上。
这种品牌统一策略,有利于将复杂的技术实力压缩成一个清晰的、易于记忆的品牌符号,在AI时代抢占稀缺的“注意力入口”。
除此之外,千问App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在于,它是阿里巴巴继AI基建、淘宝闪购之后的又一个集团战略级项目。由阿里巴巴智能信息事业群总裁吴嘉负责,是上百名阿里工程师在阿里巴巴西溪园区C4楼封闭开发的结果。
根据此前媒体报道,千问APP的上线,是阿里巴巴在AI变现战略上的关键转向。它意味着,阿里巴巴开始从B端用户转向C端市场。
国内四强争霸,格局已然形成
千问APP上线之后,国内以“BAT”主导的大模型APP已全部面向市场。
从App的功能方面,几款APP之间并未呈现出明显的差别。几乎都涵盖深度思考、AI生图、对话、拍题答疑等基础功能。
更显著的差别体现在几款App的上线时间上。从上线时间来看,百度的文心一言是几款APP中最早邀约测试的应用,文心一言和豆包在2023年先后上线。2024年5月,腾讯元宝APP也发布。
2025年年初,DeepSeek的发布“一石激起千层浪”,通用大模型真正走向C端用户。而时隔近一年之后上线的千问APP,已经失去了先发优势。
![]()
对此,千问团队在接受《晚点LatePost》采访时也表示,虽然相较“友商”推出产品的时间晚了至少半年,但是,当前的时间节点并不算晚。
千问团队解释称,一方面是目前国内尚没有一款能够稳定突破亿级日活跃用户的AI应用,没有越过这样一个体量门槛,意味着至少国内还没出现一款国民级AI应用。
![]()
(来源:猫目官网)
另一方面,客观来看,国内几款产品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真正演进到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的程度。大家都是基于本身的知识和优势来辅助人。要迈过这个智力门槛,需要的不只是数据,更多依赖在理解世界、自主学习等底层架构上的突破。
谈及为何此时上线千问APP,千问团队向《晚点LatePost》透露称,或许路径不一致,但是每家大公司都在思考ToC的问题。阿里肯定要有一个强大的ToC入口,而这需要从云、基础模型开始做,模型能力是最重要的。
千问团队表示,当下的时机刚刚好。一方面是模型的成熟度、整体性能和效果已经达到全球领先;另一方面是整个Agent的成熟度都到了能被模型普遍调用、解决更多问题的状态。
根据沙利文2025年上半年报告显示,国内大模型日均调用分布方面,阿里通义占比17.7%位列第一,字节豆包占比14.1%、DeepSeek占比10.3%紧随其后,前三名合计占比超40%。
![]()
除了对日活跃用户等“显著要素”的争夺之外,随着AI应用面向C端用户,对于各大厂商而言,基础设施将成为更为集中的竞争领域。沙利文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大模型市场日均调用量达到101865亿tokens,较2024年下半年的21999亿tokens实现约363%的增长。
因此这也意味着对算力和存储等基础资源消耗的显著增加,而这将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在算力供给、数据治理、应用开发与服务交付等环节的加速重构。
此外,对于千问App的发布,阿里表示未来将陆续覆盖办公、地图、健康、购物等多个生活场景。以千问APP为中枢,阿里巴巴将联动旗下多款应用,真正打通入口,成为用户“随叫随到”的日常伙伴。
面向国际,对标ChatGPT,硅谷慌了
明确对标ChatGPT最新的5.1版本,这是新上线的千问APP的目标。
而在APP上线三天前,英国《金融时报》引述一份美国白宫备忘录称,阿里巴巴为中国军方针对美国境内目标的行动提供技术支持。据悉,该指控特别关注阿里巴巴在数据处理和人工智能开发方面的作用。
随后阿里方面对此强硬回应:“有关内容的断言和影射完全不实。我们质疑匿名泄露者的动机,《金融时报》也承认他们无法核实泄密内容。这显然是一场恶意公关行动,其幕后黑手意图破坏特朗普近期与中国达成的贸易协议。”
《南方都市报》援引驻美使馆发言人刘鹏宇的话称:“美方在缺乏有效证据的情况下,草率下结论,对中国进行无根据的指责。这是极不负责任的,完全歪曲事实。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而在17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也对有关上述指控的提问表示:“有关企业已经做出了回应。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依法保护数据隐私和安全,从来没有、也不会要求企业以违法的形式采集或存储数据。”
有观点称这一消息无疑显示了美国科技巨头的焦虑感。美国AI专家兰伯特直言:“硅谷就是建立在Qwen之上!”《南方都市报》对此报道称,面对傲慢的美国科技巨头,开发者和创业公司“用脚投票”选择了中国开源模型Qwen。
如今,Qwen的全球下载量突破了6亿次,衍生模型超过17万个,两大核心指标都超过了以前的开源王者Meta的Llama模型系列,阿里Qwen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球AI开源冠军。
千问APP的上线,是阿里AI战略的“成人礼”,也是中国大模型产业发展的缩影——在应用落地的狂欢中,既藏着生态协同的优势,也隐着隐私安全与技术攻坚的挑战。而对于中国AI产业,这场由千问引发的竞争与思考,或将加速其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型,在全球竞逐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