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十四五”期间,肇庆科技金融发展连年跑出“加速度”,推出多项全省首创的融资举措。
截至9月末,肇庆市科技贷款规模突破600亿元,较年初增长15.2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8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5.8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06个百分点。
肇庆发展势头为什么那么强,其中隐藏着什么发展密码?
产业发展快 融资需求大
在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广东华皓智显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正在忙碌运转。这家来自深圳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60多项专利,专注于车规级LED等三大应用领域。该企业计划沿着产业链向下游挺进,与肇庆各汽配、装备企业形成深层次配套合作,持续扩大在肇庆的投资。
过去五年,肇庆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新型储能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至2倍。肇庆把技术含量高、生产效益好的项目作为招商引资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投资额占引进项目近六成。这些项目不仅为“主导+特色”产业建设注入了活力,还催生了持续增长的融资需求。
某新能源产业链公司是其中典型。该公司作为招商引资项目落户肇庆东部城区,此前已通过抵押贷款的方式融资680万元,目前经营顺利,准备扩产,急需新增资金补充流动性和购买设备,金额与上次贷款相当。此时,肇庆暖心的惠企融资政策为他们解了燃眉之急。“当前政策环境对企业的扶持力度还是比较大的。”该公司财务负责人林女士对记者说,经过了解,她打算依托设备更新的相关产品进行筹资。
服务科技型企业
凭沉淀资源授信
记者了解到,肇庆高度重视企业融资工作,将支持企业融资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2023年,肇庆实施“融金行动”,多渠道推动融资工作改善。各职能部门聚焦政策所向、企业所有、金融所能,积极将金融资源配置到关键领域。
科技型企业是其中的重点领域。“科技型企业普遍存在轻资产、抵押物不足等特性,加之科技成果本身价值难以评估,制约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运用。”中国人民银行肇庆市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
盘活科技成果,为企业引来“活水”,成为解题的关键。肇庆各职能部门和金融机构携手,综合评估企业科技创新人才、研发、认证、交易、评价等方面信息,让这些沉淀资源成为向企业授信的依据,拓宽科技型企业不同阶段的增信渠道。
在科技成果研发投入阶段,企业要实现科技成果从无到有,尤其需要人才和资金。在中国人民银行肇庆市分行的指导下,肇庆金融机构创新推出“科技人才贷”,将有关部门认定的企业科技人才和研发团队,包括领军人才项目、“西江人才计划”“杰才卡”“优才卡”“凤麟卡”等人才政策,作为对企业授信的重要依据。
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阶段,企业多以科技成果交易、许可、入股等三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变现。肇庆金融机构抓住这一关键突破口,创新推出“技术入股贷”“技术合同贷”“专利(商标)许可收益权质押融资”,将专利/商标实施许可合同备案证明作为对企业授信的重要依据。企业通过技术入股方式获得的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或技术出资证明,通过股权评估价值后,也可以作为授信的重要参考获得融资。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肇庆监管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肇庆银行机构持续织密科技支行服务网络,同时在产品创新、审批权限、考核机制、不良容忍率等差异化建设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多项专利在手的专精特新企业直接受惠。据统计,截至10月末,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180.02亿元,同比增长41.23%,可见肇庆产业融资需求之旺盛。
支持中小企业
持续提升获得感
中小企业是科技金融工作的另一个重点领域。目前,肇庆有六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或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可见肇庆中小企业分布之广、势头之强。
肇庆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向这些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浇灌更多“活水”。除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各职能部门也拧成一股绳,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形成同向发力的积极态势。
譬如,发改、金融监管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开展大走访,了解广大中小企业需求,让政策直抵乡镇。工信部门联合多家金融机构发布产业集群综合服务举措,修订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工作方案,优化业务流程。今年前10个月,肇庆通过风险补偿、应急转贷等政策,帮助554家次中小企业获得融资24.2亿元,并在现有利率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成本。
持续改善的金融服务大大提高企业获得感。在11月上旬举行的“一起益企”肇庆市制造业融资惠企政策宣讲暨产融对接交流会上,企业普遍为肇庆的金融服务点赞。企业的好评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另一方面是企业可以选择的融资产品持续增加。
内生动力不断积累
金融供给持续加码
可以预见,肇庆的金融需求,特别是科技金融需求将持续增长。这源自肇庆不断积累的内生动力,目前全市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9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7家,近期还有8家企业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公示名单,彰显创新主体澎湃活力。同时,我市积极推动肇庆高鼎端科教创新走廊建设,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创新资源集聚与共享,持续孕育和孵化科技成果。
11月上旬,肇庆在省内再开一例科技融资领域先河。位于肇庆高新区的广东创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就产线智能化升级,与本地高校、科技产业园达成“先用后付”协定,公司可先行使用高校的技术成果,并在一年后再行付费。但企业面临技术生产应用和产能扩大,正是用钱的时候,一年后达到约定条件需支付技术购买费用,出现资金缺口怎么办?中国人民银行肇庆市分行引导工商银行肇庆分行,并会同肇庆市科技局,率先推出“先用后付贷”模式,为企业融资1000万元,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
记者了解到,肇庆将推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综合金融服务的相关方案,除了聚焦流动资金、入园、供应链等领域,还将推出双创、设备融资租赁等相关贷款产品,让不同阶段的科创企业都可获得更多“活水”浇灌。
来源:肇庆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陈洁 王绮彤 通讯员 傅允 姚萱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