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记者 陈碧红
四川做了什么?
加大培育市场主体,针对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全链条配套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培育发展新动力,集中实施超百个重大项目,在供需两端打造高品质服务业项目
四川还将怎么做?
将以产业“建圈强链”的总体思路,聚焦“生产性服务业育新强链、生活性服务业转型升级、支撑性服务业提质扩容”三个领域,加速朝着研发设计、数据信息、平台经济等领域发力,抢占服务业发展新赛道、寻求新的增长突破口,推动服务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11月14日早上9点,来自49家企业的负责人齐聚四川省商务厅的一间会议室,接下来的40分钟会议时间,只有两件事:给老总们颁发激励奖金,再听听企业的意见建议。
这些来领奖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四川服务业企业,且都在各自领域实现了成长壮大的“小目标”。为此,四川给大家兑现政策激励,鼓励更好发展。
服务业是四川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今年前三季度,四川服务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2%,包括全省约六成的税收、七成的城镇新增就业、九成的市场主体。以培育壮大企业为切口加快发展服务业,四川正在悄然谋新。
![]()
今年五一假期,春熙路吸引了国内外消费者打卡。(张翔升 摄)
给政策
精准“滴灌”企业每一步成长
对现场绝大对数参会企业来说,政府部门专门开会颁发政策激励,还是头一遭。
“以前也享受过政策激励,没想到这次还站上了领奖台。”当天,内江全搜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耀斌领到了100万元的“商贸企业经营增长”激励。
100万元,只是四川为激励服务业企业发展壮大而设置的若干奖励标准之一。近年来,四川着力加大培育市场主体,针对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全链条配套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例如,去年我省明确,对首次入围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的给予5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在“16条”“21条”“18条”等措施中,也均对服务业发展壮大、转型升级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力度全国少有。
当天,作为公司代表,四川新派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郝军站上了领奖台,“我们2024年首次入围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享受到了500万元的一次性政策激励。”
包括郝军在内,现场不少参会企业代表都注意到,企业每上一个新台阶,都能享受到不同的激励,这改变了过去“拆条式”、零碎的激励方式,形成了一套伴随企业成长的政策体系。这个政策体系,正是四川根据服务业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小个体加速成长阶段、小微企业上规提质阶段、大企业提档升级阶段以及头部企业做强品牌阶段推出的4大层次激励政策。
在胡耀斌看来,这些不同标准的激励政策,不仅有真金白银的支持,更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每个层次的激励政策都设定了相应目标,让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在行业中的位置。”
“企业本身的质量、规模大小,以及是否能够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对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是不一样的,所以要鼓励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整体提高行业发展水平。”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激励政策实打实支持企业,就是要传递出这些重要信号。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四川商贸“个达限”企业数量同比增长74%;46家企业享受大企业提档升级政策,共计获得6000多万元激励资金,还有4家企业再次蝉联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市场主体规模和质量进一步提升。
强引领
在供需两侧协同增动力
当前,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比以往更加凸显。
有研究机构报告显示,2024年服务业创造了全球近三分之二的GDP,吸收了50%以上外商直接投资,提供了超50%的就业岗位。落脚四川,这一趋势同样明显:2024年,四川服务业创造了全省56%的GDP、58.4%的税收、44.9%的就业岗位。今年前三季度,四川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连续11个季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贡献进一步加大。
“四川服务业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相关专家分析认为,当前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70%甚至更高,而目前这一数据在四川为40%,按照经济发展规律,未来全省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会进一步提高。
服务业的重要性,不止于对经济的拉动,更在于对产业的赋能。有业内人士指出,尽管四川服务业增速在全国领先,但从结构和市场主体的总体质量上看,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数据显示,近年来四川服务业市场主体快速增长,从2018年的不足113万户发展至2024年的813.7万户,占全部经营主体的88.4%。但从企业结构看,规上(限上)企业较少、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对行业发展带动有限。
与此同时,传统服务业转型的步伐也有待进一步加速。以大众最有实感的生活性服务业为例,优质供给不足较为突出。例如,文旅康养方面,文化IP资源深层次挖掘不够,缺乏与现代消费场景的融合创新,养老健康服务层次普遍较低;餐饮业方面,2024年全省川菜人均消费60元以下的门店数占48.3%,且品牌化规模化程度较低、门店达50家以上的品牌数量少;居民服务方面,家政、养老等服务岗位缺口超过20%,尤其是高端服务缺口较大……
![]()
四川乐山创新“医养结合”模式 破解养老难题。(李华时 摄)
短板即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今年以来,四川集中实施超百个重大项目,在供需两端打造高品质服务业项目,培育发展新动力。例如,今年4月,全省服务业重大项目“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四川)总部项目在成都动工。建成后,该项目将依托常态化国别主题展与精品会展运营,搭建新丝路博览中心、国际产业创新路演中心、丝路经贸中心、产业服务中心四大产业生态平台。同时聚焦全球“首店、首秀、首展、首发”,构建“商业+文化+体验+策展”四位一体的国际消费目的地、美好生活体验地,助力四川高水平对外开放。
今年前10月,省级107个服务业重大项目完成投资580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91.2%。一批标志性项目纳入四川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培育等专项政策予以支持;4个项目获批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资金超1.2亿元,项目带动作用逐步显现。
![]()
成都联盟嘉年华燃爆春熙路。(华小峰 摄)
塑优势
抓好育新、转型、提质扩容
随着新模式和新业态不断涌现,服务业正加速进入新阶段。
这种变化肉眼可见。例如,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渗透到各个领域,医疗+互联网、教育+VR、文旅+元宇宙、低空+农业等融合型服务跨界模式不断涌现;“情绪消费”“数字原生”等消费特性愈加凸显,个性化、品质化、高端化已成为服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
成都微芯药业有限公司,该企业实验室可全满足原创新药的中试、临床样品制备及上市产品生产等。(袁义明 摄)
纵观全国,多地已在服务业的赛道上加速前进,上海、浙江、重庆等已出台促进服务业创新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
四川也在不遗余力。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服务业新的增长突破空间很大,四川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应用场景丰富,顺势而为抢抓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有更大的优势,“除了给政策、抓项目、建场景,还将进一步结合四川发展实际,研究推动业态变革升级。”
实际上,服务业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可以说包罗万象。既有诸如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科技信息等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也包括诸如商业贸易、文体旅游、医疗康养等为代表的生活性服务业,还有人力资源服务、大数据服务、生态环保服务等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
那么,四川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服务业?
相关人士透露,未来将以产业“建圈强链”的总体思路,聚焦“生产性服务业育新强链、生活性服务业转型升级、支撑性服务业提质扩容”三个领域,加速朝着研发设计、数据信息、平台经济等领域发力,抢占服务业发展新赛道、寻求新的增长突破口,推动服务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眼下,正是冲刺四季度的关键时刻。在前不久举行的省委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四川明确提出,要确保服务业增长势头不降、多作贡献,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品牌知名度、塑造产业竞争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下一阶段,我们将持续优化市场环境,巩固政策效果,释放积极信号,进一步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加快构建服务业新体系,增强服务业经济发展韧性。”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还将制定更加科学便捷的兑现办法和流程,帮助企业用好支持政策、促进企业更好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