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撰文 | 长征MTB团队
近日,第45轮长征疑难肿瘤分子肿瘤专家委员会(Molecular Tumor board,MTB)在长征医院如期举行。MTB是一种多学科协作的模式,整合多样化的患者信息,从分子层面讨论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问题。MTB以研讨疑难肿瘤患者最佳治疗方案为特色,以提高疑难肿瘤患者治疗远期效果、为患者赢得生存获益为目标。
本次MTB讨论带来一例病例解析,聚焦于一例HER2阳性晚期肝内胆管癌的治疗策略。该病例由临床专家焦晓栋教授带来,同时参与本次讨论的还有众多肿瘤科临床医生以及燃石医学侯婷博士等分子生物学专家。
![]()
患者基本病情
患者女性,59岁;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右上腹胀痛。
2025-06-23,于当地医院行上腹部增强MRI提示:1.肝脏多发团块状、结节状异常强化灶,考虑胆管细胞癌并多发转移灶。2、胆囊炎,胆囊多发结石。3、肝门区及胰头周围可见多发增大淋巴结,部分坏死。肿瘤标志物检测提示:癌胚抗原:10.07ng/mL↑,甲胎蛋白2.6ng/ml(正常)。
2025-06-25,于长征医院行超声引导下肝内占位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腺癌伴粘液分泌,结合免疫组化,符合肝内胆管癌(大胆管型)。同时,病理结果提示:cerbB-2(3+),C-Met(2+,90%),Ki-67(+,60%),Syn(-),CgA(-),CD56(-),CRP(-),S100P(+),MUC-5AC(+),N-cadherin(核阳性),CDX2(-),CK19(+),CK7(+),CK20(-),TTF-1(-),Arginase-1(-),Glypican-3(-)。 PD-L1(28-8):TPS<1%,CPS=1;TROP2(2+,95%; 3+,5%;H-score:205);MLH1(+), MSH6(+), MSH2(+), PMS2(+), EpCAM(+), pMMR;EBER 原位杂交(阴性)。
PET-CT提示:1、肝内多发病变伴腹膜后及盆腔多发肿大淋巴结,考虑恶性转移。 2、双肺多发小结节,建议胸部CT随访。3、可见双肺纤维灶、冠脉钙化斑块及子宫肌瘤等伴发病变。
![]()
2025-07-07,患者入院时肝功能异常(ALT:157U/L、AST:112U/L、GGT:327U/L),遂予以护肝治疗。短期内肝酶持续升高,肝功能不全限制了系统抗肿瘤治疗的实施,遂予出院回当地医院继续护肝治疗。
2025-07-23,患者肝酶指标持续升高,就诊于长征医院感染科,生化提示:总胆红素:68.2umol/L、直接胆红素:62.8umol/L、间接胆红素:5.40umol/L、ALT:73U/L、AST: 246U/L、GGT:479U/L、胆汁酸:239.80umol/L,予护肝退黄治疗。后复查肝功能未见明显好转,行MRCP检查提示肿瘤压迫胆管,符合胆汁淤积性黄疸表现。
2025-07-31,于外院行ERCP术,因肝门胆管恶性狭窄未能深入;2025-08-05,再次行无痛ERCP+胆管支架置入术,术顺,术后予以保肝退黄等治疗。术后复查总胆红素95.4umol/L,直接胆红素87.7umol/L。
本次入院诊断: 1、肝内胆管腺癌 cTxNxM1(腹膜后淋巴结、盆腔淋巴结)IV期 ECOG 1分;2、阻塞性黄疸;3、肝功能不全;4、胆管支架置入术后。今为进一步抗肿瘤治疗,门诊以胆管癌收入院。
基因检测结果
![]()
问题讨论
1. HER2基因异常的形式及不同肿瘤部位差异?
2. HER2阳性胆管细胞癌的治疗进展?
3. HER2阳性实体瘤治疗进展?
分子生物学分析(侯婷 博士)
1. HER2基因异常的形式及不同肿瘤部位差异
HER2(又称ErbB2/Neu)由ERBB2基因编码,位于人17号染色体长臂(17q21)上,属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ErbB)家族成员之一。HER家族共有四种受体酪氨酸激酶(RTK):HER1(EGFR)、HER2(ErbB2)、HER3(ErbB3)及HER4(ErbB4)。
每个HER受体均由三个结构域组成:
细胞外配体结合区(ECD),负责与配体结合;
跨膜区(TMD),将信号传递入细胞;
胞内酪氨酸激酶区(TKD),负责下游信号激活。
在无配体状态下,HER受体保持“闭合”构象;配体结合后,受体结构改变,暴露出二聚化界面,使受体形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进而磷酸化并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如Ras/Raf/MEK/ERK、PI3K/AKT/mTOR、JAK/STAT等),促进细胞生长、增殖、抑制凋亡。[1][2]
HER2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无需配体即可形成二聚体,因此在过表达或突变状态下,可持续激活信号通路,导致细胞异常增殖,是多种实体瘤的重要致癌机制。
![]()
![]()
![]()
HER2 信号通路及作用机制[1][2]
1
HER2异常的主要形式
目前已知的HER2激活机制主要包括三种:
基因扩增(HER2 amplification):导致mRNA及蛋白高表达;
蛋白过表达(HER2 overexpression):通过免疫组化(IHC)检测评估;
基因突变(HER2 mutation):尤其外显子20插入、S310F/Y点突变等可导致构象改变和持续激活。
三种异常可单独或共同存在,在不同肿瘤类型中表现不同。
2
HER2异常的部位差异
HER2异常的发生率和表现形式在不同癌种中具有明显差异[3]。
乳腺癌:以HER2基因扩增及蛋白过表达最为典型,HER2阳性率约15%~20%,常与HER3形成异源二聚体,强烈激活PI3K/AKT和MAPK通路。
胃癌/胃食管结合部癌:HER2表达高度异质性,同一肿瘤内不同区域表达可不同。HER2多与HER3或EGFR形成异源二聚体,促进肿瘤侵袭。
肺癌(NSCLC):以外显子20插入突变(Y772_A775dup)最具代表性,突变主要位于TKD区域,可导致持续激活。
结直肠癌:常见HER2扩增或与EGFR形成二聚体,影响抗EGFR治疗(如西妥昔单抗)疗效。
唾液腺癌、泌尿系肿瘤、卵巢癌中亦可见较高频的HER2扩增或突变。
![]()
![]()
HER2变异在不同癌种中的发生频率[3]
一项3.8万例泛癌种研究显示HER2 IHC 3+阳性率最高的肿瘤为膀胱癌(12.4%)、食管癌(11.3%)、乳腺癌(10.5%)、胆囊癌(9.8%)[4]。另一项6.5万例真实世界研究发现整体HER2 IHC 3+阳性率约为3.1%,高阳性率肿瘤包括膀胱癌(13.9%)、子宫浆液性癌(13.6%)、食管胃交界部癌(12.1%)、乳腺癌(7.8%)、胃腺癌(6.6%)、唾液腺癌(6.5%)、宫颈癌(4.8%)等,而前列腺癌(0.2%)、肾癌(0.1%)的阳性率极低,在胶质瘤和肉瘤中未检测到HER2 IHC 3+[5]。
3
HER2基因突变的热点分布
不同癌种HER2突变热点差异显著[3]:
胃/胃食管结合部癌和结直肠癌:常见V842I(TKD)、S310F/Y(ECD II)、R678Q(跨膜区/膜近区域);
NSCLC:突变主要集中在TKD区域,尤其是外显子20插入突变(如Y772_A775dup);
乳腺癌:除扩增外,也可见ECD区突变(如S310F)。
了解ERBB2变异的分布有助于指导针对特定癌症类型的HER2靶向治疗策略的开发和优化。
![]()
![]()
4
基因—蛋白表达的不一致性
TCGA数据库中33种癌症类型中1020例肿瘤样本的HER2状态,包括拷贝数变异、单核苷酸变异、mRNA、反相蛋白和磷酸化蛋白阵列数据,如下图。[6]TCGA数据分析显示,不同癌种间HER2的基因扩增、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并不完全一致。例如,在头颈鳞癌(HNSC)、胶质母细胞瘤(GBM)、甲状腺癌(THCA)及部分肺鳞癌(LUSC)、肺腺癌(LUAD)等中,可见HER2蛋白/磷酸化蛋白高表达,但无明显基因扩增或者mRNA过表达。此外,在肾癌(KIRP)、前列腺癌(PRAD)、胰腺癌(PAAD)等中,则HER2仅蛋白过表达。
![]()
![]()
2. HER2阳性胆管细胞癌的治疗进展
胆道恶性肿瘤(BTC)是一类异质性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约占所有原发性肝脏肿瘤的15%、消化系统肿瘤的3%。根据解剖学起源可分为胆囊癌(GBC)及胆管癌(CCA),其中胆管癌又包括肝内胆管癌(iCCA)和肝外胆管癌(eCCA),后者进一步细分为肝门部胆管癌(pCCA)和远端胆管癌(dCCA)。BTC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约60%~70%的患者确诊时已为局部晚期或转移期,整体5年生存率不足20%。
目前NCCN及CSCO指南均推荐免疫联合化疗作为晚期BTC一线标准方案,但总体疗效有限。KEYNOTE-966研究中,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客观缓解率(ORR)为2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12.7个月[7];TOPAZ-1研究中,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组ORR为26.7%,中位PFS为7.2个月,中位OS为12.8个月[8]。整体而言,即使联合免疫治疗,BTC患者的总体缓解率仍不足30%,中位生存期约为一年,提示探索分子分型及精准靶向治疗的重要性,其中HER2阳性亚型成为研究热点。
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HER2靶向治疗在BTC中展现出可观的临床活性,见下表。
![]()
其中,MyPathway研究是首个在HER2阳性胆道系统肿瘤患者中评估帕妥珠单抗联合曲妥珠单抗疗效的临床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该联合方案在经治晚期HER2阳性BTC患者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活性:ORR为23%,疾病控制率(DCR)为51%,中位PFS为4.0个月,中位OS为10.9个月。安全性方面,在39例入组患者中,有18例(46%)出现了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但未观察到治疗相关严重不良事件、4级不良事件或死亡。基于该研究结果,帕妥珠单抗联合曲妥珠单抗方案于2022年被CSCO胆道肿瘤诊疗指南列入Ⅱ级推荐(2A类证据),成为HER2阳性BTC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之一。
SGNTUC-019研究为一项Ⅱ期篮式研究,评估图卡替尼(Tucatinib)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既往接受过系统治疗的HER2阳性转移性BTC患者[14]。结果显示,研究者评估的确认ORR为46.7%,DCR为76.7%,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6.0个月,中位PFS为5.5个月,中位OS为15.5个月,≥3级TEAE发生率为60%。该结果提示Tucatinib联合曲妥珠单抗方案在HER2阳性BTC患者中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泽尼达妥单抗(Zanidatamab)是另一种重要的HER2靶向药物。2024年11月,美国FDA批准泽尼达妥单抗用于治疗既往经治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ER2阳性(IHC 3+)BTC患者;2025年5月,中国NMPA也附条件批准其用于既往接受过系统治疗的HER2高表达(IHC3+)晚期或转移性BTC。泽尼达妥单抗是一种双特异性抗HER2单抗,能够同时结合HER2受体的ECD2和ECD4结构域,促进HER2受体聚合,形成稳定的受体簇,从而增强信号阻断效应,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
在HERIZON-BTC-01研究中,泽尼达妥单抗用于既往接受过系统治疗的HER2基因扩增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BTC患者,显示出快速且持久的肿瘤缓解[17][18]。经独立影像学评估(ICR)的确认ORR为41.3%,多数患者在首次影像学评估时即可观察到明显缓解;中位DOR为12.9个月。安全性方面,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7%,未见5级事件。该研究奠定了泽尼达妥单抗在经治HER2阳性BTC患者中的标准治疗地位。整体人群的中位PFS为5.5个月,中位OS为15.5个月。在HER2高表达(IHC 3+)亚组中,疗效更加显著。该人群的ORR可达51.6%,中位PFS为7.2个月,中位OS为18.1个月,显示出HER2高表达患者对泽尼达妥单抗具有更显著且持久的获益。
![]()
![]()
目前,HERIZON-BTC-302研究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这是一项开放标签、随机III期临床试验(NCT06282575),旨在评估泽尼达妥单抗联合顺铂+吉西他滨(CisGem)±PD-(L)1抑制剂与CisGem±PD-(L)1抑制剂在HER2阳性晚期BTC患者一线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该研究于2024年7月启动,预计2029年11月完成。该试验有望进一步定义HER2阳性BTC未来一线标准治疗的新格局。
3. HER2阳性实体瘤治疗进展
HER2作为经典的肿瘤驱动基因之一,在乳腺癌和胃癌中已确立明确的靶向治疗体系。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研究发现HER2异常在多种实体瘤中均有分布,如胆道癌、肺癌、结直肠癌、膀胱癌及子宫颈癌等。针对HER2阳性或HER2突变实体瘤的精准治疗正在快速发展,形成以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双特异性抗体及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为核心的多药物体系。
近年来,多种抗HER2靶向药物陆续在多癌种中获得批准或进入Ⅲ期临床阶段。主要药物及其研究进展见下表。
![]()
总体而言,HER2阳性乳腺癌与胃癌已将HER2靶向治疗确立为标准一线方案;而在胆道癌、肺癌、结直肠癌等其他实体瘤中,目前一线仍以免疫联合化疗为主,HER2靶向药物多用于二线及后线治疗阶段。
德曲妥珠单抗(T-DXd, DS-8201)在泛癌种中的突破
2024年4月,美国FDA正式加速批准德曲妥珠单抗(T-DXd,DS-8201)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系统治疗的HER2阳性(IHC3+)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实体瘤患者,标志着HER2靶向治疗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泛癌种”时代。该适应症的批准基于三项关键研究---DESTINY-PanTumor02、DESTINY-Lung01和DESTINY-CRC02,共纳入192例实体瘤患者。入组数量排名前三的癌种分别为结直肠癌(n=64)、膀胱癌(n=27)和胆管癌(n=22)。三项研究的ORR分别为51.4%、52.9%、46.9%,中位DOR分别为19.4、6.9、5.5个月,显示出德曲妥珠单抗在多癌种中均具有明确抗肿瘤活性。
在DESTINY-PanTumor02研究中,T-DXd在多种HER2表达实体瘤中显示持续疗效[16]。总体ORR为37.1%,HER2 IHC3+患者的ORR达61.3%,总体中位PFS为6.9个月,中位OS为13.4个月;HER2 IHC3+患者的中位PFS达11.9个月,中位OS为21.1个月。分癌种分析中,子宫内膜癌获益最显著(ORR 57.5%,IHC3+患者可达84.6%),胆道癌ORR为46.9%,而胰腺癌疗效相对有限(ORR 4%)。
![]()
此外,DESTINY-PanTumor01[19]与HERALD/EPOC1806[20]研究进一步验证了T-DXd在HER2突变或HER2扩增实体瘤中的广谱活性。DESTINY-PanTumor01中,102例HER2激活突变的实体瘤患者的独立评估ORR为29.4%,DCR达75.5%,中位PFS 5.4个月,中位OS 10.9个月。HERALD/EPOC1806研究则聚焦ctDNA检测HER2扩增的晚期实体瘤患者,整体人群ORR为56.5%,中位PFS和OS分别为7.0和14.6个月,进一步验证了T-DXd在ctDNA阳性人群中的疗效。安全性方面,德曲妥珠单抗的不良事件主要为恶心、骨髓抑制及间质性肺病(ILD),约8%的患者发生≥3级ILD,需临床密切监测并及时干预。
总体来看,德曲妥珠单抗凭借确切疗效与可控安全性,成为首个获批用于HER2阳性泛癌种治疗的ADC药物,为多癌种患者提供了新的精准治疗选择。
在HER2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中,HER2靶向治疗同样进展迅速。DESTINY-Lung02研究确立了德曲妥珠单抗作为ADC治疗的基准方案,推荐剂量5.4 mg/kg组的ORR为49%,mPFS 9.9个月,mOS约17.8个月,但≥3级TRAE发生率高达39%,其中ILD为主要风险[21]。新一代高选择性HER2 TKI---宗格替尼(Zongertinib)在Beamion LUNG-1研究中展现出更优疗效与耐受性:ORR达71%,mPFS 12.4个月,≥3级TRAE仅17%,未见ILD事件;在T-DXd治疗进展后的患者中仍取得41%的ORR,提示其可能突破ADC耐药[22]。其他新兴药物如瑞康曲妥珠单抗(SHR-A1811)[23]与BAY 2927088[24]亦在早期研究中显示出较高应答率和潜在中枢活性,预示HER2突变NSCLC的治疗正从单一ADC模式向“ADC与高选择性TKI并重”的多策略体系演进。
综上,德曲妥珠单抗凭借显著疗效与可控安全性,成为首个获批用于HER2阳性泛癌种治疗的ADC药物,为多癌种HER2阳性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项。然而,不同肿瘤类型间疗效差异明显,如胰腺癌等对HER2靶向反应较弱,提示肿瘤间HER2生物学异质性及耐药机制的复杂性。随着泽尼达妥单抗、德曲妥珠单抗及宗格替尼等新药陆续上市与前移研究的推进,HER2靶向治疗正在从“后线救治”逐步迈向“分层一线精准治疗”。未来,HER2靶向治疗有望与免疫治疗、其他ADC或TKI形成协同,推动HER2阳性实体瘤治疗进一步向精准化、个体化方向发展。
临床团队分析和方案选择
★宗庆兰博士:
从患者的整体情况来看,一线治疗仍应以免疫联合化疗为主,目前这一方案也是指南推荐的标准治疗。考虑到患者HER2 3+ 的高表达特征,如果疾病在一线治疗后进展,二线阶段可以考虑使用HER2靶向抑制剂,这样的治疗路径相对稳妥,也具备较好的循证依据。
同时,这位患者除了HER2外,TROP2和MET的表达水平也较高,提示肿瘤的分子特征比较复杂。虽然目前研究显示HER2、TROP2、MET三者之间的表达并没有显著相关性,但高共表达可能会对靶向治疗的疗效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HER2抑制剂治疗过程中,仍需要密切观察疗效变化,若出现疗效欠佳或耐药迹象,可以考虑探索性地应用MET抑制剂或TROP2 ADC药物。当然,这部分药物在胆道癌中的临床证据还相对有限,更多还是偏向后线治疗的思路。
此外,这位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存在MTAP和CDKN2A/B缺失,目前这类分子异常的靶向药物研究正在开展中。如果患者后续病情允许,参与相应的临床研究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王湛教授:
目前最需要关注的是患者的肝功能。当前总胆红素约为正常值的2.5倍,而多数临床研究的入组标准要求在1.5倍以下,因此此时化疗存在相对禁忌,患者的肝脏可能难以耐受。
从检测结果看,患者HER2过表达,同时伴MET和TROP2阳性。三者中,HER2和MET更具驱动意义,而TROP2多为分化标志,对肿瘤生物学行为影响相对较弱。因此,我认为治疗应以HER2为主要靶点,必要时关注MET信号的变化。如果患者胆红素继续下降,可考虑提前使用HER2靶向ADC药物,如DS-8201或泽尼达妥单抗。相比传统的曲妥+帕妥方案(MyPathway研究),新一代HER2-ADC在HER2阳性BTC中显示出更高的缓解率和持久疗效。泽尼达妥单抗通过双特异性结构同时结合HER2的两个表位,兼具曲妥和帕妥的作用特性,理论上抑制更全面。
需要注意的是,ADC类药物仍存在潜在肝毒性,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胆红素和转氨酶变化。在目前化疗耐受性有限的情况下,适度提前HER2-ADC治疗,尤其是泽尼达妥单抗,可能是相对稳妥且更具前景的选择。
★叶晨阳老师:
关注这位患者的年龄未超过75岁,注意到浙江肿瘤医院肝胆胰胃内科近期(2025年6月)正在开展一项针对晚期胆道肿瘤的一线治疗临床研究。该研究由恒瑞主导,采用三药联合方案:包括一种抗HER2的ADC药物、PD-L1单抗以及CTLA-4单抗。其中早期队列(Ⅰ期)采用双药联合,而在Ⅱ期阶段加入三药序贯或联合治疗设计。如果患者符合入组条件,我建议可进一步与研究中心沟通,评估是否有机会进入该临床研究。但需要注意的是,患者目前胆红素水平偏高,而大多数Ⅰ/Ⅱ期研究的入组标准对胆红素控制较为严格,因此可能存在一定限制。若胆红素后续继续下降、肝功能改善,则可重新评估入组的可能性。
★陈诗绮老师:
我个人的看法相对保守一些。HER2作为一个经典的分子靶点,在乳腺癌、肺癌及泌尿系统肿瘤中已有成熟的应用经验和确切疗效,但在胆道系统肿瘤中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相关研究多为篮式、Ⅰ/Ⅱ期或单臂研究,缺乏高质量的Ⅲ期随机对照研究数据支持,因此尚不能将HER2靶向治疗作为一线标准方案。
从现阶段证据来看,HER2抑制剂在晚期胆管癌中更适合于二线或后线使用,尤其在患者既往接受过标准化疗或免疫治疗后。对于本例患者,如果后续胆红素水平下降、肝功能改善,我依然倾向于首先考虑免疫联合化疗作为一线方案;若患者身体状况或肝功能无法耐受系统化疗,则可考虑将泽尼达妥单抗作为替代性治疗方案。
★焦晓栋教授:
我一直倾向于尝试泽尼达妥单抗,是因为其在HERIZON-BTC-01研究中展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疗效。该研究采用泽尼达妥单抗单药治疗HER2阳性晚期胆道癌患者(未联合化疗或免疫药物),相当于一种“纯靶向”方案,类似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的双靶治疗模式。结果显示,单药即可获得超过40%的ORR,中位OS约13个月,这在实体瘤领域中属于相当突出的表现。
此外,泽尼达妥单抗正在进行的一线联合研究中(联合含铂化疗和PD-1抑制剂),预计结果有望进一步提升疗效水平,未来可能改变BTC一线治疗指南。虽然目前结果尚未公布,但基于现有数据,提前在合适患者中尝试该药具有一定的临床合理性。
本例患者家属此前已充分沟通,明确表示愿意尝试新药,且能够承担相应费用。但由于患者此前胆红素水平持续偏高,肝功能尚未恢复,因此尚未能及时启动泽尼达妥治疗。若后续黄疸改善、肝功能允许,我认为可优先考虑该方案。
专家总结
★臧远胜教授总结:
这位患者的病例非常具有代表性,反映了我们临床中常见的难治性胆道系统肿瘤的复杂特点。今年我们中心已接诊多例类似病例,部分患者通过针对TROP2的治疗获得了较好疗效,但维持时间有限,提示这一方向仍有改进空间。
从分子层面来看,本例患者HER2呈高表达,这是一个明确且具有驱动意义的靶点。过往篮子研究(如MyPathway研究)已证实HER2在乳腺癌、胃癌、胆管癌及部分结直肠癌中均有表达和治疗获益的证据,因此对该患者而言,HER2确实具备临床干预价值。
结合当前MTB讨论意见,我总体赞同“以泽尼达妥单药起始治疗”的策略。HERIZON-BTC-01研究中泽尼达妥单药治疗已显示出较好的缓解率和安全性,对于肝功能受限、无法耐受化疗的患者,是较为稳妥的选择。我们可先观察单药疗效,在病情稳定或出现瓶颈时,再考虑联合TROP2 ADC药物,以期突破耐药。若后续疗效欠佳,再顺序考虑MET靶向药。
当然,这种多靶点“鸡尾酒”式联合需充分关注药物代谢相互作用及肝肾毒性。建议在启用联合方案前,详细查阅各药物I期爬坡实验中关于3–4级不良反应的出现剂量及代谢酶(如CYP450)共享情况,以指导后续减量或序贯使用。
从分子层面进一步完善患者的靶点检测(如Claudin18.2、Nectin4等)也十分必要,这不仅能为后续治疗提供更多选择,也体现了我们团队多年来坚持的“篮子理论”理念——不论肿瘤来源,只要存在有效靶点,就应为患者争取治疗机会。
总之,本例HER2阳性胆管癌的MDT讨论充分体现了精准治疗在罕见及难治性实体瘤中的重要价值。我们计划按照讨论形成的治疗路径执行,实时评估疗效,并在后续于学术平台和病例报道中持续跟踪分享结果。
参考文献:
[1] Crit Rev Oncol Hematol. 2024 Dec;204:104515
[2] Genes (Basel). 2024 Jul 11;15(7):903
[3] Nat Rev Clin Oncol. 2024 Sep;21(9):675-700
[4] Cancer Metastasis Rev. 2015 Mar;34(1):157-64
[5] JAMA Oncol. 2025 Jun 26:e251791
[6] EBioMedicine. 2020 Dec;62:103074
[7] Lancet. 2023 Jun 3;401(10391):1853-1865
[8] NEJM Evid. 2022 Aug;1(8):EVIDoa2200015
[9] 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3 Jan;8(1):56-65
[10] 2023 ASCO abstract 4089
[11] Lancet Oncol. 2021 Sep;22(9):1290-1300
[12] J Clin Oncol. 2024 Sep 20;42(27):3228-3237
[13] Nat Commun. 2023 Feb 6;14(1):630
[14] 2023 ASCO abstract 4007
[15] 2022 ASCO Abstract 4006
[16] J Clin Oncol 41, 2023 (suppl 17; abstr LBA3000)
[17] Lancet Oncol. 2023 Jul;24(7):772-782
[18] 2024 ASCO Abstract 4091
[19] Lancet Oncol. 2024 Jun;25(6):707-719
[20] J Clin Oncol. 2024 Nov 10;42(32):3817-3825
[21] J Clin Oncol. 2023 Nov 1;41(31):4852-4863
[22] N Engl J Med. 2025 Jun 19;392(23):2321-2333
[23] Lancet Oncol. 2025 Apr;26(4):437-446
[24] 2025 ESMO LBA75
责任编辑:Sheep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