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检测数据显示,当前流感病毒阳性标本中甲型H3N2毒株占比超八成。这一变化引发公共卫生领域高度关注——去年流行的甲型H1N1毒株已被新毒株取代,意味着人群普遍缺乏针对性免疫力。更令人警惕的是,日本厚生劳动省早在10月3日就宣布全国进入流感季,较往年提前5周;英国、德国、意大利同期也出现病例激增现象。这些信号都在提示:今年的流感防控窗口期可能比预期更短。
![]()
image
与普通感冒不同,流感病毒具有极强的变异能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指出,甲型H3N2毒株引发的症状更为凶险,患者往往突发39℃以上高热,伴随全身肌肉酸痛、剧烈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值得注意的是,该病毒不仅传播速度快,更可能诱发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2023年冬季,某三甲医院就曾接诊过因延误治疗导致多器官衰竭的流感病例,患者从发病到进ICU仅用了72小时。
![]()
image
疫苗接种仍是应对流感的最有力武器。但很多人存在认知误区:认为去年接种过疫苗就无需再打。事实上,流感疫苗产生的抗体保护期仅6-8个月,且每年流行毒株都可能变异。目前我国供应的三价疫苗已覆盖甲型H1N1、H3N2和乙型Victoria系毒株,虽然四价疫苗多包含一个乙型Yamagata系毒株,但近四年全球监测显示该毒株已基本消失。疾控专家强调,纠结疫苗型号可能错过最佳接种时机,当前最要紧的是在11月前完成免疫接种。
![]()
image
特殊人群的防护需要全社会协同发力。国家卫生健康委划定的五类高危群体包括:6月龄以上婴幼儿、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及医务人员。某社区医院的真实案例显示,去年冬季该院接诊的流感重症患者中,83%合并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为此,多地已启动"健康敲门行动",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接种服务。这种网格化管理模式,既能提升重点人群接种率,又能避免医疗资源挤兑。
![]()
image
识别早期症状是阻断病情恶化的关键。与普通感冒的鼻塞流涕不同,流感最典型的表现为"突发高热+全身疼痛"。山西白求恩医院预防保健科主任高芳特别提醒,当出现持续三天以上的高热、呼吸困难或精神萎靡等症状时,必须立即就医。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民众习惯用板蓝根预防流感,实际上该药物仅对普通感冒初期有效,盲目服用可能掩盖真实病情。
![]()
image
这场与变异病毒的赛跑,需要每个公民做好健康第一责任人。除了及时接种疫苗,日常保持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等基础防护同样重要。某高校的防控实践表明,在教室等密闭空间坚持佩戴口罩,可使流感发病率降低42%。随着冬季临近,只有将科学防护转化为全民行动,才能筑牢抵御流感病毒的免疫长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