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人情世故,讲实际现象,
就是不跟任何人引发明确的冲突,
以及平衡各方的交际态度。
这种非必要不冲突的状态,即便有必要,
也不以情绪上的波动,
让冲突变成“表面博弈”。
至于其他人的态度,则是“多个朋友少个敌人”的处理原则,
虽是如此,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有时候是很难以关系的好坏,
来界定某个问题的取舍:
于是乎,装傻充愣这种态度,
便会显露于那些矛盾与摩擦之中。
![]()
以前我所在的公司,制度较为陈旧,用人理念相对保守。
这就导致一种必然出现的局面,
影响也恶心着所有干实事的人,
那就是,总有一些边边坎坎的事情,
要用浑浑噩噩的方式去理解。
比如工作上,你这个环节的问题都处理妥当了,
但某个环节所导致的问题,因该环节的人“有自己的想法”,
就导致了这个事情的整体性遭受损失,
总结报告会上,错一批百,
一人犯错,大家都遭殃的结果,
便会让那些没问题的人,觉得没意思,
而有问题的人,觉得“特别有意思”。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与人,能人与“不能”人之间的关系,
就变得十分微妙。
求人办事,找人帮忙,环节问题变成了礼节问题,
情绪问题又容易发展成情怀问题,
态度正不正,不看人,看事,
想法歪不歪,不看内容,
看立场。
久而久之,便会有人彻底离开,
毕竟这样的职场氛围,很难留住一些人,
而留下,又看不惯这些问题的人,
则总有着或多或少的,基于生存需要的顾虑与盘算。
细水长流,被反复冲刷的耐心,
渐渐形成了一套钝化的情绪逻辑,
无法解决且不是自己造成的问题,
成了没日没夜必须面对的家常便饭,
是是非非的事,飞起来就无法落地,
而真正落地的时候,
扬起的脏灰,污染了所有人的生存空间。
![]()
清醒成了一种折磨,
明白人开始明白,
不明白才是“适者生存”这一理念下的明白,
于是乎,大家都开始按照规则,
玩起了各自的游戏。
对于只能搁置争议的矛盾,
那些看得透彻的人,学起了抓耳挠腮的小动作,
与那些流于表面的叹息声和咳嗽声遥相呼应的,
是频频摇头下,对于事态理解的“更”全面解读。
扛就一起扛,一人放下了,
大家也都没有拿起来的动力了。
我以前觉得,规范人事管理是一件并不复杂的事情,
但后来,在经历了那些“本来不该复杂”的种种之后,
我反倒是觉得,公司用人之前,
先得学着用心:
虽然总有人会觉得,人情世故和生活,
是两条路,两张面孔,
但事实证明,剪不断的东西,
往往注定着“理还乱”的事实。
![]()
在不能改变的环境里生存,
大原则其实只有一个:
先活下来,再等风来。
有人说,真正的成熟是看破不说破,是知世故而世故。
在我看来,看破不说破的前提,
是知道说与不说的利弊,
在孰轻孰重这个问题上,有了利于生存的答案,
至于知世故而不世故的理解,
我个人更倾向于一种更为纯粹的理念,
顺势而为本身,就是看懂势的影响,
理解自身在势之中的角色定位,
所谓顺势,不是“不想”,
而是“想清楚了便不再想”。
这并非草率的放弃清醒,
而是以更为理性的方式,
藏巧于拙。
晦明以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