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杜丽娟 北京报道
财政事关治国安邦、强国富民,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承担重要职责。今年1—10月,全国财政运行呈现“收入稳步回升、支出结构优化、重点保障有力”的态势,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发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财政部发布数据显示,1—10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86490亿元,同比增长0.8%,累计增幅较前9个月提高0.3个百分点,月度增幅回升趋势明显。其中,税收收入贡献突出,实现153364亿元,同比增长1.7%;非税收入33126亿元,同比下降3.1%。
在主要税种上,国内增值税为58858亿元,同比增长4%,企业所得税39182亿元,同比增长1.9%,主体税种的平稳增长,反映工业企业利润改善与经济循环逐步畅通。资本市场活跃度提升带动相关税收增长,1—10月,证券交易印花税1629亿元,同比激增88.1%,拉动整体印花税增长29.5%。
支出领域,1—10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5825亿元,同比增长2%,在保持适度支出强度的同时,支出结构持续向民生和战略领域倾斜。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7742亿元,同比增长9.3%;教育支出34117亿元,同比增长4.7%;卫生健康支出16877亿元,同比增长2.4%;科学技术支出7847亿元,同比增长5.7%;节能环保支出4235亿元,同比增长7%,政策效能为稳就业、保民生提供坚实支撑。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表示,今年前10个月,财政运行呈现“收入质效提升、支出精准发力”的良好态势。税收收入的稳步增长与非税收入的合理下降,彰显经济基本面的逐步改善;财政对民生领域的重点投入,体现财政政策“稳增长、惠民生、促转型”的多重目标。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提出明确要求。
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蓝佛安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财政部将紧紧围绕全会提出的重大目标、重大战略和重大举措,加强财政资金保障和财政政策支持,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要坚持积极取向,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根据形势变化,合理确定赤字率和举债规模,组合运用预算、税收、政府债券、转移支付等工具,用好政策空间,保持支出强度,形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支撑。
二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加大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把宝贵的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用出效益来,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三要坚持运用系统观念设计和谋划财政政策,加强与货币、产业、区域等政策配合,提高政策制定和执行全过程的协同性,确保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合力。
(编辑:朱会珊 审核:朱紫云 校对:翟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