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之刚 | 东南亚与海洋问题学者
在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发表恶劣涉台言论引发轩然大波的背景下,韩国政府11月16日将本国对东亚三国的官方表述顺序定为“韩中日”。次日,韩国海军通知日本海上自卫队,搁置原定于本月举行的联合搜寻救助训练。14日,韩国外交部以发言人名义对日本政府开设独岛(日本称竹岛)“领土主权展示馆”新设施表达强烈抗议。此外,韩国还取消了军乐队赴日参加“自卫队音乐节”的计划。外界分析,韩国新政府通过上述举措将外交重心由“韩美”“韩日”转向“韩中”,并折射出美日韩军事同盟的“结构性不稳定”。对此,应谨慎看待,不宜过早乐观。
![]()
美日韩联合军演
一、韩国政府出现“疏日亲华”新动向
(一)韩日因独岛之争导致近期风波不断
日本“竹岛领土主权展示馆”2018年启用,韩国政府多次敦促日方关闭,但仍于今年扩建新设施并追加开放。2024年石破茂将该岛划入海啸预警区,高市早苗11月继任后再次发表主权言论。对于日拒绝为其“黑鹰”特技飞行队(曾飞越独岛)加油事件,韩军方怒斥“突破底线违反军事礼仪”,并在内部文件中将自卫队定性为“不具备协调诚意的合作方”。
韩国海军和日本海上自卫队联合搜寻救助训练1999年至2017年期间共进行了10次,2018 年因为雷达纠纷暂停。韩日协商计划本月重启,将其视作“双边关系缓和的信号与合作的象征”。但韩国Realmeter 11月调查数据显示,62.7%韩国民众反对与日本进行军事合作。韩国《中央日报》评论,“一旦独岛主权冲突升级,日韩军事信任基础将彻底崩塌”“美日韩军事同盟存在‘结构性不稳定’”。
![]()
韩国海军特种部队在独岛演练反登岛作战
(二)李在明政府认清现实转而对我示好
8月24日,李在明派遣特使团访华,9月17日,新任外长赵显“打破惯例率先访华”。11月1日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结束后,李在明强调“中韩经济合作至关重要”;随后于11月14日发表谈话称,“将通过与中国的持续对话,坚定不移地推进两国关系发展与半岛和平之路”。针对前期高涨的反华声浪,执政党提出新法案,“若再次出现聚集反华带头者入刑,将处五年以上监禁及罚金。
李在明6月就任后曾试图“超越历史问题优先经济合作”,首访日本。但随着地区形势的发展,并鉴于独岛等历史遗留问题,意识到追随日本政策可能带来风险,选择回归务实外交路线,外交重心逐步从韩美、韩日向中韩回摆。韩媒普遍认为,此次修改三国外交排序序系拨乱反正明智之举,同时反映出其在美日韩框架中保持了战略自主性。
![]()
高市与李在明
二、宜对今后中韩关系发展保持战略清醒
(一)近期风波并不代表韩国轻忽美日韩框架
尽管争端不断,但日韩双方都不希望关系破裂。外媒分析,“两国防务交流接连受阻,但考虑到周边安全环境持续恶化,双方均有意控制事态避免发酵”,并判断,如果此次加油成功,可能为今后达成日韩《军事后勤保障协议》提供契机。对于暂停联合搜救演习,《读卖新闻》报道称,“两国政府打算努力平息事态”“联合搜救训练将重新安排时间”。韩国总理金民锡11月16日在“韩日·日韩议员联盟联合大会”上也表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两国较以往更需要展开合作。”在经济上,韩国新政府视日本为“不可或缺的伙伴”。
对于韩美关系,两国海军11日至14日在东海举行了联合海上演习,“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参演。当天下午,两国国防部在“第57届韩美安保协议会”联合声明中承诺,“将继续维持驻韩美军的战斗力和态势”,并将进行部署调整优化,“可能缩减驻韩地面部队、增加空军和海军,部署‘多领域任务军’以应对未来台海冲突”。在此过程中,“可能会促使日韩自主协调,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增强其双边防务合作的内在需求”。因此尽管近期风波不断,但可以肯定韩国不会因此远离日本,更不会远离美国,其“安全上依赖美国经济上更依赖中国”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
![]()
萨德系统
(二)未来中韩关系存在诸多变数
面临“平衡”政策挑战。李在明平衡外交很大程度上是在大国博弈之间“走钢丝”,“左边是美国的安全伞,右边是中国的市场,脚下是日本的历史纠葛,任何一边失衡都可能导致坠落”。调整外交表述顺序后需要更多实质性政策来支撑。如果韩国政府未能在半导体出口、东亚经济合作等问题上采取积极主动措施,中韩关系恐难向前迈出大步。
潜艇及军购问题。韩美1月14日同时公布两国关税和国家安全磋商成果文件,“联合事实清单”中包含“美批准韩建造核动力潜艇”事项,“美将同韩方在包括采购燃料等相关问题上保持紧密合作”。韩方还决定将国防开支提升至国内生产总值的3.5%,2030年前投入250亿美元用于购买美军事装备,针对意味明显。对此,中方希望韩美双方切实履行核不扩散义务,做促进地区和平稳定的事,态度显然倾向反对。
经济前景仍不明朗。11月1日,李在明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结束后举行记者会时称,“计划与日本和中国密切沟通,早日恢复包括‘韩日中’峰会在内的三边合作机制”。但鉴于当前严峻复杂形势,前景并不明朗。
韩国国内反华情绪。韩国社会对华认知长期受历史纠葛、媒体偏见和文化隔阂的影响。多次民调显示,仅有不到10%的韩国民众支持发展对华“优先外交”。对于“韩中日”外交排序,韩国部分网民质疑“中国排第二未体现韩国主导”,不少人吐槽“难道和邻居处好关系,非要踩着另一个邻居吗?”折射出韩国国内反华情绪严重存在,对政府发展对华关系构成障碍。
综上所述,李在明政府虽有意改善对华关系,但受制于韩美军事同盟的现实牵制,以及中国制造业对韩国传统优势产业的冲击等,韩国对华关系的改善受到结构性制约。值得关注的是,尹锡悦等前任政府遗留下的战略堵点仍然存在,特别是美军进一步升级萨德系统,再加上美韩联合发展核潜艇等,中韩安全互信的缺口远未修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