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南亚小国,孟加拉国只有14万平方公里,靠什么养活1.7亿人?

0
分享至

在很多人印象里,孟加拉国就是“洪水多、贫困多、人口多”的代名词。国土面积只有14.8万平方公里,却住着超过1.7亿人,人均耕地少得可怜,这样的国家是怎么没饿垮,反而悄悄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呢?



一、看似“人满为患”的土地,其实被三条大河疯狂“加持”

孟加拉国国土面积约14.8万平方公里,差不多是两个半浙江,或者不到四分之一的日本。

但人口却高达1.76亿左右(2025年估算),人口密度超过1100人/平方公里,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大国之一。



按常理,这样的人地比很容易走向长期粮食依赖进口的道路。但孟加拉国粮食结构以大米为主,官方数据显示,本世纪以来其粮食自给率基本维持在90%以上,有些年份甚至略有盈余。

这听起来有点“开挂”,关键在于它站在了地球上最夸张的冲积平原之一。

孟加拉国80%以上的国土是河流冲积平原。恒河、贾木纳河和梅克纳河在这里交汇,形成了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的三角洲系统。



每年夏季,喜马拉雅山融雪加上季风降雨,将巨量泥沙和养分从上游往下冲,沉积在孟加拉国境内的平原上。

这意味着孟加拉国有一块“会自己续命”的耕地:土壤长期得到新鲜淤泥补给,富含氮、磷、钾等养分;洪水退去之后,留下一层新的肥土,让很多地方几百年种田不怎么“种瘦地”。

别的地方农田用久了要施肥、轮作,不然会“种虚”;孟加拉国每年洪水都在帮它免费翻地、换土。



当然,洪水也带来巨灾风险。

1970年的博拉飓风,叠加风暴潮,在孟加拉湾一带造成约30万人死亡,被认为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热带气旋之一。还有1998年的严重洪水,超过2/3的国土被淹,损失惨重。



可是从农业角度看,这种周期性的水患和泥沙补给,反而是维持高产稻田系统的“残酷恩赐”。

上天给了孟加拉国一块高肥力、可更新、适合水稻种植的天然温床。如果换一块类似人口密度、但缺乏这样冲积平原支撑的地区,要做到它现在的粮食自给水平,难度会高得多。

二、“绿革命”落地:从一季稻到三季稻,硬是把土地挤干了

地理条件再好,只种一季稻也养不住1.7亿人。

真正把潜力榨干的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绿革命”,尤其是高产水稻品种+化肥+灌溉体系的组合。



1960年左右,孟加拉国单产水平很低,每公顷稻谷产量大约在1吨左右,严重依赖国际粮援。

到了2020年左右,官方统计显示,稻谷单产已经提升到4.5~5吨/公顷。60年间增产4倍,这中间既有育种,也是硬生生用“科技+投入”堆出来的。

核心方法有3个:

一是推广高产杂交稻和半矮秆品种。这些品种抗倒伏、施肥反应强,亩产可以轻松过500公斤。



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在孟加拉国长期工作,多款高产稻种在那里做中试和推广。1971年孟加拉国独立时,改良稻种覆盖率不足20%;到21世纪初,这个比例已经超过70%。

二是扩大灌溉面积。

孟加拉国雨季水多,旱季却也可能“望天收”。

通过小型机井、浅管井、电动抽水机等方式,全国水稻灌溉面积从1970年不到50万公顷增长到如今的500万公顷以上。



这给了当地农民从“一年一季”改成“一年两季甚至三季”的机会。在某些条件较好的地区,一年可以种三季水稻:旱季灌溉稻、早稻、主季雨养稻,一个周期接着一个周期,土地几乎不休息。

三是化肥和农药的“密集投入”。

化肥施用量,从1970年不到10公斤/公顷,增加到现在的300公斤/公顷以上。

这直接将产量推上了一个台阶,但也带来了土壤酸化、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粮食产量的确上去了。

孟加拉国农业部的数据表明,水稻总产量从上世纪70年代的不到1100万吨,增长到近年的3600万吨左右,大致翻了三倍多。

这就是为什么这个国家可以从“严重依赖外援”转变为“基本自给,个别年份有余粮出口”的关键。



你可以把孟加拉国看成是“绿革命样板间”:把水稻种植技术能用的工具几乎都用了一遍,地不够用,就多种几季,人太多,就提高单产。

这条路虽然粗糙、环境代价不小,但在“先活下来”的前提下,它确实有效。

三、不是只有种田:服装厂、海外汇款,也在喂饱这个国家

很多人想到“养活1.7亿人”,脑子里冒出来的是“粮食够不够吃”。

但现代国家里,“养活”还包括能不能进口必须的粮食和食品,能不能让老百姓买得起吃的。这一层,孟加拉国靠的是“拿布料换粮食”的模式。



孟加拉国是世界第二大成衣出口国,仅次于中国。

2022财年,其服装出口额超过420亿美元,占全国外汇收入的80%左右。你在欧美品牌商场里看到的“Made in Bangladesh”标签,撑起了这个国家的大部分贸易顺差。



这些钱,除了进口能源、机械、原材料外,还有一部分直接用来进口粮食,平衡国内供需。

另外,海外劳务输出也是一块大头。

中东国家、大量海工项目、海外建筑工地,都能看到孟加拉工人的身影。
据世界银行数据,孟加拉国每年收到的海外汇款超过200亿美元,是全球主要的劳务输出大国之一。



这些汇款直接改善了很多农村家庭的现金收入,让他们在粮价波动时不至于被饿到。

当国内农业生产做到“基本够吃”,再加上服装业和劳务带来的外汇收入,国家就有空间在极端年份大量进口大米和小麦调节。

哪怕某一年洪水严重,稻田减产,只要港口不断粮,城市和乡村的市场里就不会出现大面积断供。

你可以对比一下同样人口密度高、又没有强势出口产业支撑的国家或地区,它们往往在粮食波动年份更脆弱。

孟加拉国经济规模不大,2023年人均GDP只有2500美元出头,但它的服装业集群和海外劳务出口,硬是撑起了一条“用布料和人力去换粮食安全”的路子。

四、高密度下的脆弱平衡:被挤出来的每一口饭,都有隐性代价

当然,故事不会只有“逆袭励志”的一面。

高人口密度+极端开发土地,让孟加拉国的粮食安全建立在一套比较脆弱的平衡上。



第一个是环境压力。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加上频繁耕种,使得部分地区土壤质量在下降,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污染问题逐渐显现。

有研究指出,孟加拉国一些地区地下水砷污染严重,和过度抽取井水、含砷地层暴露有关,这既影响饮水安全,也对农业系统产生长远影响。



还有就是气候变化叠加风险。孟加拉国位于低洼三角洲,IPCC的气候模型预测,到本世纪末,全球海平面上升0.5~1米,将淹没其17%左右的国土,可能影响数千万人的居住和耕地。

这意味着,就算现在勉强做到了“养得起1.7亿人”,未来几十年内,如果全球减排不力,哪怕孟加拉国自己再努力,局面也会变得越来越紧。

最后是结构性贫困。宏观上看,粮食产量够了;微观上看,仍有大量家庭处在“有米吃,但吃不饱、吃不好”的状态。



世界粮农组织曾评估,孟加拉国不同年份,营养不良人口比例在11%~15%之间波动。也就是说,平均意义上的“养活”,和“每一个人都吃饱吃好”,中间还有一大段路。

但即便如此,把时间轴拉长来看,从上世纪70年代一个被认为“长期依赖粮援、可能爆发大饥荒”的国家,走到今天基本实现粮食自给,这一串变化本身,已经说明了它在“有限土地+高人口压强”下,确实拼出了一条路。

写在最后

孟加拉国能在14万平方公里的地盘上勉强养活1.7亿人,一半靠的是三条大河带来的天然底子,另一半靠的是几十年农业技术和出口产业拼出来的空间。



它证明了一件事:即使在人地矛盾极端尖锐的地方,只要抓住合适的产业和技术,也能把“挤不出路”的局面,硬挤出一条缝。

但这条路是高风险、脆弱的平衡,一旦外部气候和全球贸易环境剧烈变化,它也是最先被推向风口浪尖的那一批国家之一。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上海浦东新区调整部分镇、街道范围

上海浦东新区调整部分镇、街道范围

元爸体育
2025-11-20 01:08:35
1.2万人小镇却有2800名移民!费拉拉居民寒夜上街怒喊:我们真的累了!

1.2万人小镇却有2800名移民!费拉拉居民寒夜上街怒喊:我们真的累了!

意大利华人网0039
2025-11-19 00:11:16
他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他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锡望
2025-11-18 17:29:52
一夜之间,中国传来2个爆炸性突破,美国从88%降到9%,中国猛追

一夜之间,中国传来2个爆炸性突破,美国从88%降到9%,中国猛追

法老不说教
2025-11-19 22:46:19
全运会乒乓!男团决赛对阵出炉,卫冕冠军0-3惨败,王楚钦零封

全运会乒乓!男团决赛对阵出炉,卫冕冠军0-3惨败,王楚钦零封

云景侃记
2025-11-20 02:42:42
34岁金晨增肥后大变样,告别骨感瘦削,美出新高度!

34岁金晨增肥后大变样,告别骨感瘦削,美出新高度!

冒泡泡的鱼儿
2025-11-19 15:06:02
获得金鸡奖第四天,钟楚曦公开“叫板”杨幂,刘亦菲没说错

获得金鸡奖第四天,钟楚曦公开“叫板”杨幂,刘亦菲没说错

悦君兮君不知
2025-11-20 00:50:16
河南23岁智力不全女子出嫁,只为生子养老,彩礼9.9万男方很细心

河南23岁智力不全女子出嫁,只为生子养老,彩礼9.9万男方很细心

牛牛叨史
2025-11-20 00:50:17
东莞市以纯集团一项目存重大事故隐患,中国二十二冶被挂牌督办

东莞市以纯集团一项目存重大事故隐患,中国二十二冶被挂牌督办

中国基建报
2025-11-19 23:37:05
退休后,养老金能够拿到这个数,你就是人生赢家,高枕无忧了

退休后,养老金能够拿到这个数,你就是人生赢家,高枕无忧了

匹夫来搞笑
2025-11-19 15:47:38
日本一地发生大规模火灾,或为该国20年来烧毁建筑最多一次:许多木制房屋,彼此相邻

日本一地发生大规模火灾,或为该国20年来烧毁建筑最多一次:许多木制房屋,彼此相邻

红星新闻
2025-11-19 13:07:15
詹姆斯捂脸无言,爵士本场有7名球员在自己生涯首秀时还没出生

詹姆斯捂脸无言,爵士本场有7名球员在自己生涯首秀时还没出生

懂球帝
2025-11-19 16:29:06
首款超8500mAh电池的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旗舰!荣耀GT2 Pro排期12月

首款超8500mAh电池的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旗舰!荣耀GT2 Pro排期12月

快科技
2025-11-19 23:44:10
中国证监会,重磅发声!

中国证监会,重磅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11-19 23:28:30
酒店机器人血战:价格从13万打到1.3万

酒店机器人血战:价格从13万打到1.3万

斑马消费
2025-11-19 07:38:04
血迹太空可见,苏丹这场大屠杀何以发生?

血迹太空可见,苏丹这场大屠杀何以发生?

新京报
2025-11-17 13:13:52
最近奥运冠军陈芋汐身上,能明显看出三个变化,跟以前不一样了:

最近奥运冠军陈芋汐身上,能明显看出三个变化,跟以前不一样了:

小光侃娱乐
2025-11-19 18:20:03
枪决前死囚突然要一支烟,抽烟时敲击的节奏,正是我俩的密语!

枪决前死囚突然要一支烟,抽烟时敲击的节奏,正是我俩的密语!

萧竹轻语
2025-11-18 18:05:29
富养自己的最好方式:运动第三,睡觉第二,第一很多人做不到

富养自己的最好方式:运动第三,睡觉第二,第一很多人做不到

蜉蝣说
2025-11-16 10:00:41
今日十月初一寒衣节,牢记:1不说,2不做,3不理,4不留,5要吃

今日十月初一寒衣节,牢记:1不说,2不做,3不理,4不留,5要吃

小茉莉美食记
2025-11-20 00:45:02
2025-11-20 04:44:49
半解智士 incentive-icons
半解智士
探索大千世界,知识永无止境
616文章数 27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日方要求解释为何未告知磋商后会有媒体拍摄 中方回应

头条要闻

日方要求解释为何未告知磋商后会有媒体拍摄 中方回应

体育要闻

世界杯最小参赛国诞生!15万人岛国的奇迹

娱乐要闻

史林子出轨对方前妻放锤!

财经要闻

重磅!中金公司拟收购东兴与信达证券

科技要闻

一夜封神,Gemini 3让谷歌找回“碾压感”

汽车要闻

此刻价格不重要 第5代帝豪本身就是价值

态度原创

旅游
艺术
健康
亲子
教育

旅游要闻

穿越古冰川,非遗活在山水间!螺髻山彝历新年奏响文旅融合最强音

艺术要闻

惊呆了!外国画家如何颠覆水浒108将的形象?

警惕超声报告这六大"坑"

亲子要闻

爸爸就是最大的危险

教育要闻

lsa伦敦占星学院是什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