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张英英 吴可仲 成都报道
11月18日,在2025第八届中国国际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上,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指出,当前光伏产业正经历周期性波动,部分领域出现“内卷”,损害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制约了产业创新活力与全球竞争力。
刘汉元表示,纵观光伏行业“四落三起”的发展历程,全产业链的价格均和源头产品的价格波动联动,多晶硅(硅料)环节充分发挥着全产业链供需调节的“水龙头”作用。
刘汉元进一步援引国际成功经验指出,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以集体利益最大化为核心逻辑,通过动态调节成员国原油产量,将市场干预与供需平衡相结合,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持续有效的油价调控机制,实现了在不同国家、不同政治、不同利益差异条件下的共识,并维持了约40年有效运行。其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处于“内卷式”竞争的行业同仁思考和借鉴。
在刘汉元看来,目前多晶硅产能高度集中,全球仅有6个国家具备多晶硅生产能力,中国占据其中95%的产能,前五大多晶硅企业全球市场占有率接近80%,掌握着光伏产业链核心原材料的话语权。他表示,通过推动多晶硅环节产能的优化整合方案落地,能以最小代价、最快速度破除当前过度“内卷”的竞争局面,必将进一步奠定中国光伏产业的全球主导地位。
刘汉元认为,只要调控发挥好多晶硅环节的“水龙头”作用,可在价格低迷时适当采取紧平衡,带动产业链后端的硅片、电池、组件产品取得新的平衡,有效修复各环节产品市场价格回归成本线以上。当价格恢复到合理位置以后,供给开始偏紧张时,适当提高硅料环节的开工水平,进而扩大供应,有效平抑市场价格波动,可带动明年全行业实现健康运行和良性发展。他提出,若配套相关宏观调控措施,中国光伏行业有望保持10至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高质量发展。
刘汉元称,当前国际贸易中频现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多指向过度竞争与低于成本的销售行为。在此背景下,中国光伏行业现阶段的核心任务在于“反内卷”和反过度竞争,这将为行业脱困、走向健康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基于国际经验和国内实际,光伏行业如能率先形成创新实践的有效成功经验,或将成为中国各行各业借鉴高质量发展的正面典型,助力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迈向良性发展新时期。”刘汉元说。
(编辑:董曙光 审核:吴可仲 校对:翟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