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三进福建没进成,福建也没打成仗
福建这个地方,怎么看都不像是能打仗的地儿。
山太多,路太窄,地太硬,谁来都得先喘口气再说话。
可清末那几年,天下都在烧,太平军一路南下,谁都想着往南找条活路。
石达开也一样,带着一支还算有章法的队伍,想找个落脚地,眼看着局势越来越紧,他看上了福建。
但福建这地方,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石达开三次试图扎进去,三次都铩羽而归。
![]()
兵没少折,路没走通,最后人也没了。
他不是没本事,是这地儿太难缠。
第一次,他是从江西南边绕进来的,指着长汀那一块儿试试水。
那一片地势陡,山林密,别说大军压境了,就是一个小队想过去都得靠扛。
太平军一进山就出事,粮跟不上,人累得不行,清军等着他在山口卡位,一轮下来,石达开的队伍就折了几成。
他不信邪,第二次换条路,从广东那边绕进来,走的是饶平往闽南的山路。
![]()
那路更苦,地里种不出几粒粮,山上连水都难找,连打带走,队伍跟着他翻山越岭,没走几天就开始出问题。
兵困马乏,没法扎根,进了福建也白搭。
第三次,他又想从汀州那头打进去。
清军早就知道他这人不服输,提前在连城、上杭、武平那几道山口设伏。
福建的大山不是白长的,谁想穿过去,不得先问问这山口守着的兵。
太平军一头扎进去,又被截了补给,粮道断了,士气掉底,打也打不动,只能扭头退。
![]()
三次折腾下来,福建这地的脾气算是摸清了。
石达开不是那种乱来的人,他讲纪律,懂兵法,带的兵不比湘军差,可这地方不是打仗的地儿——山太厚,田太瘦,人太少,打下来也养不起队伍。
他要的是个能喘口气的地方,不是个把人逼疯的战场。
福建人那时候日子也没错。
别的省被打得鸡飞狗跳,福建这边还算稳当。
清军守得住山口,百姓避得了乱兵,城市也没怎么沦陷。
![]()
太平军连门都没摸热,就被赶了出去。
有意思的是,福建这地儿,不是没人想打,而是大多数人打不动。
太平军不是第一拨,也不是最后一拨。
这山林、这地形,本身就带着防御属性。
你兵再多,粮再足,进了这地儿,想撤都难。
就连石达开这种能打的,也在这儿吃了瘪。
![]()
太平军那会儿,从南京、武汉一路打到广州、江西,走得是血路。
福建像是被这场风暴绕开了。
不是没人想动它,是动不了。
得过山、过林、过水,还得有粮、有兵、有地利。
石达开进来,三次都没成功,这事就明了。
他最后还是没能在福建扎下根。
![]()
退了以后,他往西边走,转到四川。
那边更险,结果在渡大渡河的时候出事了。
清军围上来,他为了救部下,自己去和对方谈。
没两天,被抓走,后来就再也没回来。
福建这地儿也就那么安稳着。
打太平军那几年,江西、湖南、广东都折腾得够呛,福建山里人还在种田。
![]()
也不是说这地儿多幸运,而是它本身就不适合打仗。
太平军要的是能扎营、能屯兵的地儿,福建,山多地少,扎营都找不到平地。
抗战的时候,福建也是这样。
日本人从厦门打进来,占了福州,沿海紧张得很,但一进山就不行了。
山高路险,飞机炮舰都派不上用场,游击队天天在山里折腾,日军根本拿不住。
比起其他地方,福建又一次成了后方。
![]()
这也不是说福建没遭罪,毕竟沿海有些城还是落了。
但内地那些地方,像三明、永安、连城这些,还真没怎么被攻下。
游击队打得灵活,百姓也熟山熟水,敌人想进来都得掂量。
福建这地方不是靠运气活下来的,是靠地形、靠人、靠那份拧劲儿活下来的。
石达开没能打进去,日军也没能扎住脚。
这地方,真不是谁都能碰的。
石达开那次失败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是整个时代的一道影子。
他没选错方向,只是没法逆着地形打仗。
福建这山,这林,这道道卡口,把他挡在外头,也把一地百姓护住了。
他从江西走,到福建,最后进了四川,风雪中渡河,谈判被抓,结局是凌迟。
他没死在战场上,却倒在了退路的尽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