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11月4日,记者走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水苹果试验站(以下简称“白水苹果试验站”),满园清香扑面而来。在这里,每一颗“三瑞”苹果,都诉说着20年的耕耘与创新。
2005年,白水苹果试验站首席专家赵政阳带着团队,面对一片荒滩,从平整土地开始,建起了国内首个专业性苹果试验站。
当时的陕西虽是苹果大省,却卡在“品种瓶颈”:主栽品种单一,更新慢,大多依赖国外引进。“苹果是高度杂合的树种。要培育出好吃、好看、好管、耐储的品种,就像大海捞针。”赵政阳常跟团队说,“要优点多、缺点少,概率太低了,但农业需要有人做‘从0到1’的事,育种就是这件事。”
![]()
赵政阳正在给学生讲解果园施肥要点。 陈宏江摄
为了这“极低的概率”,赵政阳带领团队培育了4万棵杂交苗。“每一棵苗都像我们的孩子,得盯着它发芽、长叶、开花。”高华说,“培育期里,大家成天泡在果园,观察叶片形态和果实性状。有时候精心照料的苗没达到预期,心里又酸又涩,但赵教授总说‘再试试’,我们就接着干。”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团队培育的晚熟苹果新品种“瑞阳”和“瑞雪”正式通过国家审定,成为陕西省首次通过国审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苹果品种。这也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继20世纪70年代培育出“秦冠”苹果以来,在果树育种领域的又一重大成果。2022年,“瑞香红”通过国审。
然而,新品种的推广并非一帆风顺。当团队提出“间伐改形”技术时,果农们纷纷质疑。白水县秋林苹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秋芳等人成为首批尝试者。几年后,他们的果园年收入翻了几倍,用实际行动验证了科技的力量。
![]()
种植大户林秋芳正在分拣苹果。耿杨洋摄
从2005年到2025年,20年深耕,这片土地见证了奇迹的绽放。
截至目前,“三瑞”苹果品种在全国推广面积超100万亩,白水苹果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10亿元。赵政阳团队还创建了甘肃庆城、咸阳淳化、榆林绥德苹果试验站和4个苹果专家工作站,构建起辐射西北苹果主产区的技术推广网络。
建站20年,白水苹果试验站培养出9位省级专家、112位县级果树专家、2000余名高素质农民。果园里的苹果树见证了170多篇学术论文、17项标准、8部学术著作、13项专利、12个品种的诞生,每一项成果都在帮果农解决实际问题。
“做农业学问,脚要沾泥,手要会干,实践才能出真知。”这是赵政阳始终坚守的理念。从荒滩到果园,从质疑到信任,一颗苹果的背后,是中国农业科技工作者用汗水和智慧,在渭北高原写就的最美答案。
编辑|李紫来审核|赵允
来源|群众新闻
作者|耿杨洋、陈宏江、闫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