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崇祯十七年三月,北京城墙刚完成最后一次加固。
砖石间灌了十万斤铁水,城高十二米,厚二十四米,足够抵挡当时最猛的红衣大炮。
可守城的士兵,三天没吃过饱饭,怀里揣着的不是弓箭,是偷偷写好的降书。
这堵花了两百年、耗银三千万两的“天下第一坚城”,最后被一个太监用钥匙打开了门。
城墙越高,垮得越快,这到底是魔咒还是规律?
![]()
一、商朝:朝歌城墙里的三个催命符
纣王给朝歌城墙再加高三尺时,大臣祖伊哭着说:“这墙再高,也挡不住百姓骂您是独夫!”
纣王把他轰出去,心里冷笑:“周军来了,难道能飞进来?”
他不知道,这墙里藏着三个催命符。
最后周军没飞,是守城的人把梯子递了出去。
第一个催命符是劳力枯竭。
修朝歌城墙的五年里,纣王把东夷战场上的老兵调回来当监工,把种庄稼的农夫拉去搬石头。
渭水流域的周部落偷偷发展时,商朝的青壮年不是死在工地上,就是累得直不起腰。
有个叫胶鬲的渔夫,本来能捕三百斤鱼,被拉去筑墙后,家里老娘活活饿死。
后来他带着一群渔民投奔了周武王,成了周军的向导。
第二个是军心涣散。
城墙快修好时,纣王把筑墙的民夫编进军队,说“守好这墙,人人有饭吃”。
可这些人手里的武器还是夯土棍,肚子饿得咕咕叫。
有个叫阿牛的民夫,爹被监工打死在城墙下,他夜里偷偷在墙砖上刻了“纣亡”二字。
牧野之战前,他跟身边人说:“周军来了,咱别拼命——这墙早该塌了。”
第三个是战略等死。
周军渡过黄河时,有将领建议主动出击,把战场摆在朝歌之外。
纣王却指着城墙说:“咱们有这墙,怕什么?等他们来撞,撞死他们!”
他不知道,周军根本没打算撞墙。
姜子牙派了三百个探子混进城,夜里在城头放了把火,阿牛带着一群人拆了护城河的栅栏,守城的人以为城破了,扔下兵器就跑。
城墙上的守军看着底下乱成一锅粥,手里的弓箭都懒得拉。
反正这墙再高,肚子饿、心里恨,谁还愿意拼命?
纣王在鹿台上看着周军顺着云梯往上爬,才明白过来:他修的不是城墙,是自己的坟墓。
最后一把火点燃鹿台时,那圈高墙连拦都没拦他一下。
![]()
二、秦朝:万里长城下的白骨堆成了反秦的火种
朝歌的城墙还在冒烟,秦始皇已经站在河套平原上画圈。
他觉得纣王的墙太矮,要修就修到天边去,却没看见砖缝里渗出的血,和商朝时一模一样。
秦始皇巡视长城时,指着绵延万里的城墙问李斯:“这墙能保大秦多少年?”
李斯说“万世”。
可他没算清一笔账:修长城的民夫,每走三里路就有一个倒下,尸体直接填了墙基,从临洮到辽东,城墙下埋着一百八十万具白骨。
相当于当时全国每十二个人里,就有一个死在这墙上。
用白骨堆的墙,怎么可能撑万世?
秦朝全国两千多万人,每五个男丁就有一个被拉去修长城。
民夫每天挖三方土,给二两粗粮,死亡率比战场上还高。
十个人去,能活着回来四个就算运气。
有个叫陈涉的屯长,看着身边人一个个倒下,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与其累死在墙下,不如反了!
后来他真的反了,而帮他填护城河的,正是那些修长城的民夫。
修长城不光要人命,还要钱。
从关中往长城运粮食,走一路丢一半,最后到士兵手里的,还不够塞牙缝。
为了筹钱,秦朝把赋税加到了“收泰半之赋”,老百姓种一亩地,三分之二要上交。
有个叫刘邦的亭长,押送刑徒去骊山,路上跑了一大半,他干脆把剩下的人全放了,自己躲进芒砀山。
后来就是这个人,率军打进了咸阳。
长城上的士兵也没心思守。
冬天零下几十度,他们还穿着单衣,粮食发霉了也得吃。
有个老兵给家里写信:“长城下的白骨,比城砖还多。我要是死了,别来找尸,就当我填了墙根吧。”
这样的军队,匈奴来了尚且勉强抵抗,陈胜吴广的起义军一到,他们转身就加入了反秦的队伍。
公元前二百零七年,刘邦的军队打到咸阳城外,秦王子婴捧着玉玺投降。
那时候万里长城还好好的,可秦朝已经没了。
后来项羽火烧阿房宫,火光映照着远处的长城,像一条正在燃烧的巨蟒。
那些用白骨堆起来的城墙,终究没能护住秦朝的万世基业。
![]()
西安城墙
三、唐朝:长安城的高墙圈不住人心离散
长安城的城墙刚加高三尺时,唐玄宗站在城楼上得意地说:“有这墙在,安禄山就算有十万兵,也攻不进来。”
可他没看到,守城的士兵正偷偷把粮食往城外送。
他们的家人在城外挨饿,城里的粮仓却堆着发霉的米。
长安城的城墙是真结实。
墙基宽五米,顶宽三米,用的是“版筑法”,夯土的硬度堪比砖石。
光城门就有十二座,每个门都有三重城楼,还有瓮城掩护。
当年唐太宗就是靠着这城墙,在玄武门之变后稳住了局面。
可维持这城墙的代价,能压垮半个唐朝。
每年花掉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十五,光守城的神策军就有十万人,每天的粮草消耗能堆成山。
安史之乱前,关中大旱,老百姓都快饿死了,朝廷却还在往长安运粮食,就为了保证守军吃饱。
有个叫杜甫的诗人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说的就是这时候的事。
更糟的是,长安城把唐朝的精锐都圈在了里面。
安禄山在范阳起兵时,手里有十五万边军,而长安城里的禁军,大多是些贵族子弟,平时骑马遛狗还行,真刀真枪地打仗,吓得直哆嗦。
唐玄宗派宦官鱼朝恩统领禁军,这人除了会拍马屁,啥都不会,叛军刚过潼关,他就劝唐玄宗快跑。
守城的士兵早就不想干了。
他们看着城里的达官贵人照样歌舞升平,自己却拿着微薄的军饷,连家人都养活不了。
安禄山的军队刚到城下,西门的守将就偷偷打开了城门,嘴里还喊着:“反正都是当兵,给谁当不是当?”
唐玄宗逃出长安时,回望那圈高墙,心里肯定在想:这城怎么说破就破了?
其实破的不是城墙,是人心。
后来唐肃宗收复长安,花了大价钱修复城墙,可那圈墙再也没能护住唐朝的国运。
黄巢起义时,起义军顺着城墙的排水口就爬了进来,守城的士兵还帮着搭梯子。
毕竟,谁也不想为一个只知道筑墙,不知道心疼百姓的王朝卖命。
![]()
四、南宋:襄阳城墙有多厚,南宋的命就有多薄
长安城的灰烬还没冷透,南宋的皇帝又把城墙修到了襄阳。
他们觉得唐朝的墙修得不够厚,要修就修到蒙古人打不破。
可他们没算到,把所有钱都砸进一堵墙,就像把所有鸡蛋放进一个篮子,篮子漏了,连壳都剩不下。
襄阳守将吕文焕站在城墙上,摸着十米高的城墙笑了。
这墙比金国的中都城还厚三米,护城河宽二百五十米,够跑龙舟。
可他不知道,朝廷给的粮饷,只够士兵每天喝稀粥,而蒙古军的回回炮,已经架在了对面的山头。
把国运赌在一堵墙上,到底是自信还是绝望?
为了修襄阳城墙,南宋把两淮、四川的军费都挪了过来。
四川的钓鱼城本来能牵制蒙古军,可因为没钱修城,被蒙古军轻易攻破。
两淮的防线更是形同虚设,蒙古军绕开襄阳,轻松就打到了长江边上。
有个叫李庭芝的将领上书说:“襄阳是好墙,可不能把全国的力气都用在这墙上啊!”
朝廷却回了句:“守住襄阳,就能保住半壁江山。”
襄阳被围的六年里,南宋朝廷只派过三次援军,每次都被蒙古军打回去。
不是不想救,是真没钱了。
修襄阳城墙花的钱,相当于南宋三年的财政收入,国库早就空了。
伙夫老张每天往粥里多掺半勺糠,说“多吃点糠,至少饿不死”,后来蒙古军攻城,他第一个把粥锅砸向了城门。
不是恨蒙古人,是恨朝廷让他们活得不如狗。
城里的日子更难熬。
士兵们每天喝稀粥,后来稀粥都喝不上,只能煮树皮。
有个小兵给家里写信:“襄阳的墙再厚,也挡不住饿肚子。我要是死了,别怨蒙古人,就怨朝廷把钱都砌进墙里了。”
吕文焕每天都能收到这样的血书,心里像被刀割一样。
最后蒙古军用上了回回炮,一炮打塌了城楼的一角,守城的士兵终于撑不住了。
吕文焕打开城门投降时,抚摸着冰冷的城墙,心里肯定在想:这墙要是矮一点,或许南宋还能多点力气,不至于把命都赌在这里。
襄阳城破后,蒙古军顺着长江东下,一路上的城池就像纸糊的一样。
临安的城墙虽然也很坚固,可大臣们早就卷着钱财跑了,谢太后只能带着小皇帝投降。
那些修襄阳城墙用的砖石,最后都成了蒙古人庆祝胜利的垫脚石。
![]()
五、明朝:北京城墙与万里长城,双重绞索勒死了朱家天下
崇祯皇帝看着北京城墙的图纸,对大臣说:“再加厚三尺,朕就不信李自成能打进来。”
可他没算过,这三尺厚的砖石,要花掉陕北农民半年的口粮。
明朝的城墙是出了名的结实。
北京城的城墙高十二米,厚二十四米,城砖都是用糯米汁拌石灰砌的,炮弹打上去只能留个白印。
万里长城更是修得密密麻麻,光九边重镇就驻了八十万军队,每年的维修费够给全国百姓减税三次。
可这些城墙,最后都成了勒死明朝的绞索。
明朝百姓本来要交一亩地三升粮的税,为了修长城和北京城墙,硬生生加了“三饷”。
一亩地变成九升,还得再交三钱银子。
陕北有个农夫算了笔账:种一亩地,收一石粮(一百升),交完税后只剩三十升,不够一家五口吃两个月。
有人把孩子卖了换税银,说“与其看着饿死,不如换点银子让他活”。
他扔下锄头参加起义军时说:“反正都是饿死,不如让那高墙塌了,看看下面藏着啥!”
长城上的士兵也没心思守。
他们的军饷被军官克扣,冬天穿着单衣,手里的弓箭都拉不开。
努尔哈赤打抚顺时,守城的将领李永芳直接开城投降,他说:“朝廷只知道修墙,谁管我们死活?”
后来皇太极绕道蒙古打进长城,直逼北京,长城上的守军连箭都懒得射。
反正射了也没人管,不如省点力气。
北京城的守军更惨。
李自成兵临城下时,他们已经三个月没发军饷了。
崇祯皇帝让大臣捐钱,大臣们哭穷,最后只凑了二十万两,还不够修一段城墙的钱。
守城的太监偷偷跟李自成联络,说只要给点好处,就打开城门。三月十九那天,彰义门的守军看着起义军爬城墙,不仅不拦,还帮着递梯子。
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时,身边只有一个太监。
他或许到死都不明白:自己修了那么多城墙,怎么就没护住朱家的天下?
其实他修的不是城墙,是百姓心里的怨恨。
那些砖石堆得越高,百姓的怨恨就越深,最后一把火,就能烧得干干净净。
![]()
六、砖石堆不成江山,民心才是最牢的墙
从商朝的朝歌到明朝的北京,五个王朝用砖石写下了同一个教训:
城墙能挡住敌人的刀枪,却挡不住百姓的怨恨;
能困住敌人的脚步,却困不住自己的贪婪。
商朝的纣王以为城墙能挡住周军,却忘了阿牛在城砖上刻的“纣亡”二字;
秦朝的始皇帝以为长城能挡住匈奴,却不知道三里路一尸的白骨,早把反秦的火种埋进了墙根;
唐朝的玄宗以为长安城能挡住叛军,却看不到守城士兵把粮食偷偷送出城的背影;
南宋的皇帝以为襄阳城墙能保住半壁江山,却听不见伙夫老张砸向城门的粥锅响;
明朝的崇祯以为高城墙能挡住起义军,却算不清陕北农夫为了交税卖掉孩子的账。
其实真正的“城墙”,从来不是砖石砌成的。
是百姓的粮仓里有米,是士兵的军饷能按时发,是官员的手里不贪赃,是朝廷的心里装着百姓。
这些东西要是没了,再高的城墙,也不过是一堆等着被推倒的石头。
![]()
结尾
两千年历史就一句话:砖石堆不成江山,民心才是最牢的墙。
墙越高,离民心越远,垮得就越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