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放射科宋医生,今天分享一例胃部少量病例异位胰腺,异位胰腺又称迷走胰腺或副胰,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我们从一下几点去分享,第一发生的年龄,相对于最常见的胃间质瘤,异位胰腺年龄稍偏小,常见20岁到50岁,这个实例是20多岁,第二从发生的部分,异位胰腺常见于胃窦部,像这一例就是位于胃窦部,而间质瘤常见于胃体、胃底,第三生长的方式,以腔内生长最多见,像这一例,病变位于黏膜下,并向胃腔内生长,而胃间质瘤常见向腔外生长为主,第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异位胰腺在形态上,他的长轴往往与胃壁平平行,像这一例,矢状位上,长轴平行于胃壁,有文献提示一般长轴和短轴的比例大于1.4,像这一例比例约1.8,但是胃间质瘤的形态往往呈团块状,长轴与胃壁关系往往为垂直,第5点就是增强的方式,异位胰腺根据胰腺成分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最常见的是以腺泡为主类型,我们只讲最常见,最典型的,它的强化方式和胰腺差不多,我们把平扫和三期病变和胰腺的强化数据方在同一个界面,看到这些数据吗,上面的是病变的数据,下面是正常胰腺的测量数据,最上的是平均CT值,先看动脉期的强化特点就是,正常的胰腺有血管,异位胰腺强化达不到正常胰腺的强化程度,门脉期和延迟期强化有所增加,甚至比胰腺都高,还有就是异位胰腺一般病变不大,小于3公分公分,所以一般密度相对来说比较均匀,而常见的间质瘤多为渐进性强化,一般不均一强化,有会说囊变,最后就是有些异位胰腺可以看到细管状影延续至肿瘤便面,形成典型的导管征,有这一征象,能够很大程度提示异位胰腺,但是这一例不明显,最后简单总结一下,一般异位胰腺年龄稍偏小,往往向腔内突出,病变的长轴常常平行于所在的气管,长轴和短轴比例大小1.4,腺泡为主型,强化显著,动脉期往往低于正常胰腺,门脉及延迟期往往高于正常胰腺,大家明白吗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