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拒绝签署屈辱协议,这一招令白宫骑虎难下,中方在背后起到关键作用!
泰国一记“回马枪”,让白宫措手不及,原本以为靠惯用的“先放风、后逼签”那一套,又能让一个亚洲国家低头,结果这次踢到了铁板。
美国刚宣布与泰国“即将达成重大贸易协议”,转头泰国却冷处理、拖字诀,甚至直接暂停了与柬埔寨的和平谈判,把球踢回了华盛顿。
更让人瞠目的是,泰国国王随后“罕见”率团访华,一口气签下12项合作备忘录,给了美国一记漂亮反击。
这一局,谁才是真正掌控棋盘的那一方,已经不言而喻。
这事说穿了,就是美国又在搞“软胁迫”。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贸易政策风格更是直来直去、不讲客气。
11月初,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办公室突然对外放话,说美泰之间即将达成全面贸易协议。
涵盖大豆、玉米、猪肉等农产品进口,泰国还要大幅降低美国产品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
听起来“互利共赢”,其实细看全是单方面让利。
《华尔街日报》挖出了白宫新闻稿的一句话:“协议仍需与泰方进一步协商。”
意思就是,美国这边话放完了,泰国你自己看着办。
这种“先宣再谈”的做法,美国不是第一次用了。
当年对付日本、墨西哥也是这套,先制造舆论压力,再逼着对方表态让步。
但这次,泰国没接茬。
没有立即表态、没有回应白宫的“既成事实”,而是静悄悄地暂停了与柬埔寨的和平协议,释放出一个信号:你逼得越紧,我就越不配合。
别看泰国表面“不声不响”,其实算盘打得精着呢。
从经济上看,泰美贸易额在2024年只有约560亿美元,而中泰贸易额早就破千亿,达1120亿美元。
说白了,就算和美国谈崩,对泰国经济的影响也没那么大。
反倒是中国这边,不仅是最大贸易伙伴,还是真金白银在投资泰国的未来。
泰国暂停与柬埔寨协议,不只是地区事务那么简单,更是借机传达一个立场:不接受不平等条款,不吃“胁迫性外交”的老套路。
这个做法不吵不闹,却精准地把美方的“单边主义”暴露得一清二楚。
更关键的是,泰国没有直接和美国摊牌,而是选择了“冷处理+转向”。
既不给白宫面子,也不给自己树敌,彻底把主动权握在了手里。
就在美国那边还在琢磨“泰国怎么没动静”时,泰国国王哐当一声飞抵北京,带着高规格代表团签下12项合作协议。
从铁路建设、绿色能源到数字经济,再到农产品贸易,样样都是泰国急需的核心领域。
中方还承诺,三年内将从泰国进口价值80亿美元的热带水果、橡胶等农产品,让泰国农民直接受益。
这才是真正的“互利合作”,不是嘴上说说,也不是逼着别人买账。
中国已连续11年是泰国最大贸易伙伴,这次合作更是把“中泰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落到了实处。
对比美国那种“你听我的我就给你好处”的交易思维,中方做法显然更符合东南亚国家的期待。
别忘了,泰国的东部经济走廊(EEC)正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
中国的大量基础设施投资,直接提升了泰国的制造能力和区域影响力。
换句话说,中国不仅是泰国的市场,还是它发展的“加速器”。
面对泰国的“不买账”,白宫这回真是骑虎难下了。
原本想着通过“先发布协议”来制造既定事实,结果泰国直接翻了盘,还借中方平台稳住了局势。
白宫内部对是否继续推进这份协议出现了分歧,一派主张“施压到底”,另一派则担心搞砸了整个东南亚布局,最后干脆宣布“暂停谈判”,等于间接承认失败。
从更大的格局看,美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正一点点被稀释。
根据WTO最新数据,美国在该区域的贸易份额过去五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而中国则逆势上涨。
这不是偶然,而是长期策略使然。
美国对小国的态度一直是“用完即弃”,而中国则是“共建共享”。
泰国这次的选择,不只是一次外交动作,更是一种态度表达:不当棋子,要做棋手。
泰国这次没有硬碰硬,却凭借巧妙转身,把自己从被动中抽身而出。
拒绝签署“屈辱协议”,不是赌气,而是一次理性选择,背后有中国的坚实支撑,也有自身的战略定力。
美国那套“单边先行、舆论施压”的老套路,在多极化的世界格局里,越来越不管用了。
中方以务实合作赢得信任,以开放姿态拓展朋友圈,这才是真正的大国风范。
这场博弈不只是贸易谈判,更是一堂关于国际关系的现实课堂。
谁在逼人,谁在帮人,谁在真正尊重人,答案早已写在事实里。
信源:泰国总理决定暂停执行泰柬和平联合声明.--中国新闻网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