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的困境?怎样实现从“管得住”到“治得好”的转变?近年来,山东省泰安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强基固本,建强“红色堡垒”
在新泰市小协镇社区,“服务365”的标志格外醒目。社区党委通过建强社区工作者、老党员、“红色合伙人”三支队伍,推动服务资源持续下沉,实现“一年365天,服务天天在线”。
“我们构建起‘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组织体系,不断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小协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刘骆同志介绍。目前,已有400余名老党员活跃在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一线岗位,89家“红色合伙人”为社区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新甫街道西西周南村的转变同样令人瞩目。村党支部负责人张灿良坦言,过去村里“纠纷多、管理难”。如今,通过推行“1+2+3”工作法,组建专职巡防队,党员带头联户,退休干警发挥余热,该村实现了五年“零刑事案件”的显著成效。
智慧赋能,提升服务效能
数字技术正为泰山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该区创新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信息平台”,整合620余万条数据资源,构建起精准治理的“数字底板”。
“通过建立‘网格发现—平台转办—人员处置—反馈评价’机制,群众诉求得到快速响应。”泰山区委社会工作部一科科长纪震震表示。去年以来,已高效处置群众诉求2000余件,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宁阳县东疏镇推行“云公章”制度,通过“两审一册”赋能“四议两公开”,让村级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现在办事有流程、决策有监督,群众更放心了。”疏里村党支部书记李昌利深有感触地说。
多元参与,共建和谐家园
基层治理,关键在发动群众。肥城市创新实施“红色合伙信用治理”体系,广泛招募企业、商户、社会组织等17800余个参与主体,形成“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合伙人接单”服务模式,累计对接服务项目600余个,整合资金、物资及服务价值840余万元。
宁阳县乡饮乡创新“四事”清单议事模式,将家事、小事、要事、难事分类办理,形成“群众提报—平台派单—党员认领—限时办结”闭环。“不管是路灯不亮还是水渠堵塞,只要上报平台,很快就有人管。”蛮营村村民曹大爷满意地说。截至目前,该乡通过“红网治村”平台处理群众诉求6023件,满意率达98%。
东平县创新“五小”模式,通过“小课堂”育家风、“小信箱”收诉求、“小圆桌”解纠纷,推动家庭参与治理。该县“东原情”婚姻家庭辅导项目已调解家庭纠纷2400余起,成为基层和谐的“润滑剂”。
成效显著,治理提档升级
随着治理创新深入推进,成效不断显现。小协镇通过打造三大平台,推出“幸福食堂”“党员代理儿女”等服务,居民幸福感持续提升;西西周南村集体收入从15万元跃升至200多万元,实现从“乱”到“治”、从“贫”到“富”的蜕变;东疏镇信访投诉量连续三年下降,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岱岳区粥店街道创新“民生微实事精准服务机制”,杏园社区“一梯一策”完成4部老旧电梯改造,惠及500余户居民;过驾院社区“四点半课堂”年服务超1200课时;御驾新苑小区常态化开展免费义诊、独居老人帮扶,精准回应群众需求。
从单向管理走向多元共治,从被动处置走向主动服务,泰安市正用扎实的探索,书写着新时代基层治理的生动答卷。泰安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推动资源整合、模式创新,为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贡献更多“泰安智慧”。(高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