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3票赞成、0票反对、2票弃权,通过了美国提出的涉加沙决议。
没过多久,特朗普的社交账号就更新了动态,直言这是联合国史上最伟大的胜利,还特意艾特了中俄外交部账号表示感谢。
但诡异的一幕很快出现,中俄外交部在次日凌晨发布的弃权声明里,既没提支持也没提反对,只反复强调对国际部队组成、巴勒斯坦建国时间表等细节“保留疑虑”。
![]()
同一时间,中东地区的反应更是两极分化:沙特、土耳其等8个此前力挺哈马斯的穆斯林国家集体发声支持决议;巴勒斯坦国政府发表声明称已做好执行准备。
哈马斯却连夜发布视频声明,怒称决议是美国强加的投降计划,放话要对抗所有进入加沙的外国部队。
这场看似一边倒的表决,实则是一场用利益编织的复杂博弈,所有细节都藏在表决前后的时间线里。
![]()
美国能在安理会拿下13票赞成,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提前一周就布下了关键一局。
11月10日,沙特、阿联酋、土耳其、印尼等8个穆斯林国家突然联合发表声明,集体呼吁安理会尽快批准美国的涉加沙方案。
要知道就在半年前,这些国家还在联合国大会上集体谴责美国偏袒以色列,如今突然转向,背后是美国精准投放的利益筹码。
中东媒体披露的外交文件显示,美国为拉拢沙特,承诺加速推进两国搁置已久的核能源合作计划,不仅提供技术支持,还保证协助沙特建立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
对土耳其,美国直接解冻了此前因制裁冻结的120亿美元援助资金,这笔钱恰好能缓解土耳其的外汇储备危机。
而对印尼,美国则表态支持其竞选下一届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这些针对性的承诺,让8个穆斯林国家彻底改变立场。
![]()
但这种布局也直接让中俄陷入被动。
安理会决议需要9票赞成且常任理事国无否决才能通过,中俄任一投反对票都能拦下决议,但8个穆斯林国家的联合声明形成了“伊斯兰世界集体认可”的舆论氛围。
若投反对票,就可能被贴上反对伊斯兰国家诉求的标签;若投赞成票,又等于认可美国主导中东战后秩序,弃权票则成了平衡各方利益的必然选择。
但中俄在声明里都留了后手,俄罗斯明确要求国际部队的组成必须经安理会全体协商,中国则强调巴勒斯坦建国的时间表不能模糊,这些细节后来都成了制约美国的关键。
![]()
特朗普的高调表演更是将舆论效果拉满。
表决结果公布后,他连续发布三条动态,除了感谢中俄,还晒出自己与8个穆斯林国家领导人的通话记录截图,刻意营造出“全球共识”的假象。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种共识更像是利益交换的产物,相当于用金钱为决议铺了路。
不得不说,决议里最关键的两个机构,和平委员会和国际稳定部队,完全是为美国掌控加沙量身定制。
根据央视新闻披露的决议原文,和平委员会由美国主导,联合欧盟代表组成,拥有对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的改革监督权,小到政府预算制定,大到人事任命,都要经过委员会审核。
而国际稳定部队虽号称多国参与,但指挥权直接归属和平委员会,印尼、阿联酋等已表态派兵的国家,只能负责巡逻、后勤等辅助任务,核心的武器收缴、军事设施拆除等工作,仍由美国主导的核心小组负责。
![]()
可历史早有证明,回望过去二十年,美国在中东主导的所谓和平计划,从来没有真正成功过,伊拉克的民主改造最终导致教派分裂,阿富汗的重建计划随着美军撤军化为泡影。
如今的加沙,一边是美国精心设计的权力架构,一边是哈马斯的坚决反抗,一边是巴勒斯坦的隐忍妥协。
特朗普的高调庆祝,更像是一场自导自演的外交秀,他只看到了决议通过的表面胜利,却没意识到那些被掩盖的矛盾,正在慢慢发酵。
![]()
加沙的和平,从来不是一份决议就能决定的,它需要平衡各方的利益,更需要尊重巴勒斯坦人民的主权诉求。
而现在看来,这份被特朗普称为最伟大胜利的决议,更像是埋下了新冲突的种子。
你认为国际部队进驻后,加沙能迎来真正的和平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