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法华经》《楞严经》《念佛圆通章》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六道轮回,这个在佛门中流传了两千多年的说法,究竟是真实存在,还只是一种劝善的方便说法?
《法华经》有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生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这六道之中,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如同陷入一个巨大的牢笼,看不到尽头。富贵的天人终有福尽之时,人间的帝王也难逃无常,即便修到非非想天,八万劫后依旧堕落。这生死轮转的苦海,真的就没有出路了吗?
大势至菩萨,这位在西方极乐世界与观世音菩萨并立左右,辅佐阿弥陀佛接引众生的大菩萨,却给出了一个斩钉截铁的答案。在《楞严经》的念佛圆通章中,大势至菩萨亲口说出了一个震撼人心的秘密——只要做到三件事,今生就能跳出轮回,永不退转。
这三件事究竟是什么?为何能有如此威力?
![]()
说起六道轮回,就不得不从佛陀成道后最初的说法讲起。
那是在鹿野苑,佛陀度化了最初的五比丘之后,越来越多的修行人聚集到他身边。有一天,一位名叫须跋陀罗的老年修行者来到佛陀面前,这位老人已经修行了八十多年,遍访当时的各种外道法门,可心中始终有一个解不开的疑惑。
"世尊,我修行这么多年,也见过许多所谓得道的人。有的说人死后一了百了,归于虚无;有的说人有灵魂,死后会上天堂或下地狱;还有的说人会变成鬼神。到底哪一种说法是真的?"须跋陀罗恳切地问道。
佛陀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他:"你修行这么多年,可曾真正见过自己的本来面目?"
须跋陀罗愣住了。
"众生之所以在生死中轮转不息,正是因为不识本心。"佛陀缓缓说道,"你看这世间,一切都在变化。春去秋来,花开花落,人从出生到衰老,哪一样不是在变?可是,是什么在经历这些变化呢?"
"是我们自己在经历。"须跋陀罗回答。
"那这个'我'是什么?"佛陀继续问,"是你的身体吗?可身体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细胞不断生灭,十年前的身体和现在的身体早已不同。是你的思想吗?可思想念头也是刹那生灭,前一念和后一念完全不同。"
须跋陀罗陷入了沉思。
佛陀接着说:"众生因为无明,不识真心,把这个变化不停的身心当作真实的自己,执著不放。有了这个'我'的执著,就有了'我所有'的执著——我的身体、我的财产、我的亲人、我的名声。为了维护这个'我'和'我所有',众生造下了无量的业。"
"业有善恶,善业得善果,恶业得恶果。这些业力就像种子一样,种在我们的阿赖耶识中。人死了,身体坏了,可这些业的种子不会消失。它们遇到合适的因缘,就会发芽结果,让人再次投生,继续在六道中轮转。"
"天道的众生,是因为修了上品的十善业,享受天福。可天福享尽,业力耗尽,还是要堕落。人道众生苦乐参半,有修行的机会,可大多数人迷失在五欲六尘中,造业比修善还多。阿修罗道的众生有天福却无天德,嗔恨心重,常与天人争斗。畜生道愚痴,饿鬼道贪婪,地狱道嗔恨,各受其苦。"
"这六道,就像一个巨大的旋转木马,众生随着业力的牵引,在其中不停地轮转。上升天道时欢喜,堕入地狱时痛苦,可不管是苦是乐,都逃不出这个圈子。"
须跋陀罗听到这里,脸色发白:"那岂不是永远都出不去了?"
"不是出不去,而是不知道怎么出去。"佛陀的声音充满了慈悲,"就像一个人被关在房间里,只要找到门,推开它,就能走出去。可如果他不知道门在哪里,或者找到了门却不推,那就永远困在里面。"
"世尊,那这个门在哪里?"须跋陀罗急切地问。
"门就是你的自性,就是你的真心。"佛陀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放下执著,见到真心,就能超出六道轮回。"
这段对话被记录在经典中,流传后世。可是,如何才能见到真心?如何才能放下执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依然是一个难题。
在佛陀住世的时代,有无数人追随他修行,各人有各人的因缘,各人有各人的根器。有人通过观呼吸证得阿罗汉果,有人通过参究万法皆空而开悟,有人通过慈悲心的修持而成就。八万四千法门,条条道路通向解脱。
![]()
可在这些法门中,有一个法门特别殊胜,那就是念佛法门。这个法门的妙处,被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中和盘托出。
《楞严经》记载,佛陀在楞严会上,让二十五位大菩萨、大阿罗汉分别讲述自己证圆通的法门。观世音菩萨讲的是耳根圆通,通过观听闻自性而开悟。文殊菩萨讲的是般若圆通,通过智慧观照而解脱。
轮到大势至菩萨的时候,这位在极乐世界位居第二的大菩萨,站起身来,向佛陀顶礼后说:"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大势至菩萨说,在无量劫前,有一尊名叫无量光的佛陀,教他修念佛三昧。从那时起,他就开始专修念佛法门,一直到成就了菩萨果位。
"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大势至菩萨打了一个比方,"就像两个人,一个人专心想念另一个人,可另一个人却把他完全忘记了。这样的话,即使两人相遇,也形同陌路,如同没见面一样。"
"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菩萨接着说,"可如果两个人互相想念,而且这种想念非常深切,那么生生世世,他们都会像形影不离一样,永不分开。"
这个比喻说的是什么?说的是众生和佛的关系。
佛陀时时刻刻都在忆念众生,想要救度众生出离轮回。可是众生呢?把佛陀完全忘记了,整天沉迷在五欲六尘中,追逐名利财色,造作恶业。这样的话,即使佛陀就在面前,众生也看不见,如同没遇到一样。
可如果众生也能像佛陀忆念众生那样,时时刻刻忆念佛陀,念念不忘,那么众生和佛陀之间就建立了一种强大的感应。这种感应力量之大,可以穿越六道轮回的束缚,让众生直接往生到佛的净土,从此不再轮回。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大势至菩萨的声音充满了感慨,"佛陀怜念众生,就像母亲想念儿子。可如果儿子离家出走,不肯回来,那母亲再怎么想念也没有用啊。"
"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可是如果儿子也想念母亲,就像母亲想念儿子那样深切,那么母子之间生生世世都不会分离。
这段话说得多么恳切!佛陀时时刻刻都在呼唤着我们,可我们听到了吗?我们回应了吗?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大势至菩萨说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如果众生能够忆佛念佛,那么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一定能够见到佛陀,而且离成佛也不远了。"
"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念佛法门不需要其他的辅助方法,只要专心念佛,自然就能开悟见性。
这是多么直接、多么简单的一个法门!可就是这么简单的法门,却被大势至菩萨称为"念佛三昧",是一切三昧中的王者。
那么,具体要怎么念呢?念到什么程度才算是真正的念佛呢?
大势至菩萨在讲完自己的修证过程后,又补充了一个关键的修行要点:"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都摄六根,就是要把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都收摄起来,不让它们向外攀缘。眼不看色,耳不听声,鼻不嗅香,舌不尝味,身不触物,意不妄想。六根都安住在这一句佛号上。
净念相继,就是要保持清净的念头相续不断。这个念不是妄念,而是正念,是对佛陀的忆念。这种忆念要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中间不能夹杂其他的妄想杂念。
得三摩地,就是通过这样的修行,最终证得正定,也就是念佛三昧。证得了念佛三昧,就能在定中见佛,就能往生净土,就能跳出六道轮回。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大势至菩萨说,他当初就是通过念佛法门,证入了无生法忍,成就了菩萨果位。
"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他现在在娑婆世界,专门摄受念佛的人,接引他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这番话说完,整个楞严法会都震动了。二十五位圣者讲述的法门,每一个都很殊胜,可大势至菩萨的念佛圆通,却有着其他法门没有的特点——简单、直接、稳当。
可是,念佛真的有这么大的力量吗?真的能让人今生就跳出轮回吗?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公案很能说明问题。
有一个屠夫,杀猪卖肉为生,造了无量的杀业。按理说,这样的人死后必堕地狱,受无量苦。可这个屠夫有一个特点,他虽然杀生,可每天清早起来,都会念几声"南无阿弥陀佛"。
有人就问佛陀:"这个屠夫一边杀生,一边念佛,将来会得什么果报?"
佛陀说:"他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众人大惊:"杀生的罪业那么重,怎么还能往生?"
佛陀解释说:"他虽然造了杀业,可他念佛的功德更大。杀生是他无始劫来的习气,一时改不掉。可念佛却种下了往生的因。他命终时,阿弥陀佛会来接引他。到了极乐世界,他再也不会造恶业了,只会不断修行,直到成佛。"
"你们要知道,往生净土的人,永不退转。即使是下品下生,到了极乐世界,也是莲花化生,寿命无量,有无数的佛菩萨为他说法,修行的条件比我们这个世界好千万倍。"
这个公案流传后世,被称为"十念往生"的典故。它说明了一个道理:念佛的力量,超出我们的想象。
![]()
可是,虽然念佛如此殊胜,还是有人会问:我也念佛啊,每天都念,为什么没有感应?为什么没有见到佛?为什么心里还是杂念纷飞?
大势至菩萨早就知道众生会有这样的疑惑。念佛法门虽然简单,可要真正相应,却需要具备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就是跳出轮回的关键。
如果只是口头上念念佛号,心里还想着世间的名利财色,那就是"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如果念佛的时候杂念纷飞,心猿意马,那就无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那么,这三个条件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做到这三件事,就能今生跳出轮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