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地区教育的重要任务,语文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实现这两大任务发挥着重要作用。语文是民族地区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性工具,语文教育质量不仅是理科学习和教学的关键保障与重要前提,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关乎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与共同繁荣发展。
语文是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重要途径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本、民族和睦之魂。”语文作为重要载体,在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同时,能够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其文化底蕴和思想道德修养。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语文成绩与中华文化认同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即学生的语文成绩越好,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度也越高。
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开展语文教学的基本遵循,更是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工具书、接受中华文化与思想的启蒙读本。国家统编语文教材的内容中系统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涵盖了“仁爱”“诚信”“勤勉”“家国情怀”等中华文化的价值理念。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也潜移默化地塑造了价值观念和中华文化认同。因此,语文教育是构建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能为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文化根基,进而支撑民族地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语文是破解民族地区理科教育难题的关键
民族地区理科教育质量直接关系理工科人才培养水平,影响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水平。长期以来,研究者多从理科师资力量、教育教学方式、资源配置等方面,探讨影响民族地区理科教育水平的因素,却忽视了语文教育这一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民族地区3439名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语文成绩与数学、物理、化学成绩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语文成绩能够显著预测理科成绩,而数学在语文与物理、化学之间起着中介作用。这项研究揭示了语文与理科之间的关联,证明语文不仅是人文学科的核心,更是理科教育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民族地区理科教师表示,如果对国家通用语言使用不熟练,很难精准地表达抽象概念和逻辑推理,出现“讲不清、讲不到位”的情况。同时,学生的理科学习也受制于对语言文字的精准应用。而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破解民族地区理科教育薄弱的难题,必须把提升语文教育质量作为根本性举措。通过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解决师生在理科教与学中的诸多挑战。
民族地区语文教育提质之策
党中央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2017年秋季学期,义务教育阶段统编语文教材开始在全国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统一使用,2019年已经实现所有年级全覆盖;高中阶段语文统编教材于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并于2022年实现所有省份全覆盖。在此基础上,还需系统发力,提升语文教育质量,推动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首先,应完善顶层设计,强化语文教育的系统支撑。一是应建立国家级语文教育专家指导机制与资源平台,组建“民族地区语文课程与教学支持专家组”,统筹线上教研平台、语文课标解读资源、教学设计案例包等,打通语文教育“理念—教师—课堂”的转化路径,进而系统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课程实施能力以及教材深度挖掘能力,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二是健全民族地区语文课程学习资源支持体系,协同当地教育部门建设语文学习资源共享平台,向中小学提供优质数字化语文学习资源包,如朗读音频、微课视频、主题读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读本等内容,推动“课内—课外”资源衔接。加大对民族地区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等基础资源环境的投入,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资源。组织各地语文骨干教师开发同步教辅资源,提升课堂教学与课后巩固的一致性。三是强化民族地区语文教育评价机制与数据支撑体系。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在当地建立语文学习质量监测机制,定期发布“民族地区中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白皮书”等监测成果,为精准施策提供依据。
其次,加强民族地区语文教师队伍建设,激活语文教学活力。一方面,应根据民族地区学龄人口数量和变动趋势,根据各地区实际需求合理配置语文专任教师编制数量,采取“定向招生”“定岗培养”等措施,有计划地培养一批专业优秀语文教师,解决民族地区中小学语文师资短缺问题。另一方面,构建分层分类的语文教师研训支持体系,在充分考虑各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分层分类的语文教师专项研训机制。
最后,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营造积极的语文教育氛围。一方面,应组织各类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比如民族地区政府应协同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校,借助各类媒体平台及校园文化活动等,系统宣传语文在理科学习、升学、就业、文化认同中的多重价值。中小学可通过组织“杰出校友面对面”“语文与我的成长”等榜样分享活动,借助真实的榜样力量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内在动力。另一方面,应完善家校协同机制,构建正向语文教育生态。民族地区中小学可通过专题讲座等形式,引导家长充分认识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提高家长对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重要性的认识,共同营造良好的语文教育氛围。还可设置“普通话示范家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家庭”等激励,激发基层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动力,构建高质量语文教育生态。
民族地区教育应从国家战略高度认识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把语文教育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核心抓手,推动语文与理科教育协同发展,培养出更多既具备科学素养又具备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支撑。
(高承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宋银娟、王晋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 本文系202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提升藏族中学生理科学业成就的机制与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李景
作者:高承海 宋银娟 王晋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