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工业研学与旅游的“黄石三问”

0
分享至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柯志国 摄

  第四届国家工业遗产大会即将在黄石召开,让这座青铜故里、钢铁摇篮再次站到全国乃至世界的聚光灯下。这是荣誉,更是契机。它倒逼我们思考:在科技强国、制造强国与新型工业化的宏阔背景下,黄石丰厚的工业遗产,究竟应该扮演何种角色?究竟能够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笔者认为,答案就在于超越传统的遗产保护与景点旅游思维,将工业研学与工业旅游提升为一项重塑地方精神、滋养国家未来的文化工程与价值产业。


一、因何而为:从“制造锈带”到“精神光带”的价值跃升

  我们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关键技术领域被“卡脖子”的切肤之痛,警示我们强国之基在于实体,实体之魂在于制造。然而,社会心态中“逃离车间、追逐虚浮”的倾向,与这一时代要求形成尖锐矛盾。破解之道在于人心建设,在于从娃娃抓起,培养对科学、对制造、对硬科技的由衷热爱与敬畏。工业研学与旅游,正是开启这扇心门的金钥匙。它并非“工厂+旅游”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精心策划的体验,完成两项核心使命。

  一是工业遗产研学,在历史回望中筑牢民族自豪的根基。黄石的华新水泥厂、大冶铁矿天坑、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不是冰冷的废墟,而是共和国工业长子的“青春纪念碑”,是民族自力更生精神的“活化石”。当孩子们置身其间,触摸那些斑驳的机器,他们聆听的是一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壮丽史诗。这传递的是“我们从何处来”的根脉意识,让他们知晓,今天波澜壮阔的新型工业化征程,起步于何等筚路蓝缕的创业艰辛。这份由历史深处生发的自豪,是任何生硬说教都无法替代的精神钙质。

  二是现代工业旅游,在智造现场中点燃强国自信的火焰。如果说遗产研学是“回头看”,那么现代工业旅游就是“向前看”。它向青少年展示的是一个实时跳动、激动人心的“现在进行时”。带领他们走进一座智能化工厂,目睹机械臂优雅律动,见证上百零部件瞬息集成;探访一片精密车间,理解何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种身临其境的震撼,效果远胜课本的千言万语。它让“突破卡脖子技术”从新闻标题,化为可感可知的使命担当,在幼小心灵中深植“我欲成为其中一员”的远大志向。

  因此,工业遗产与现代工业旅游,一古一今,一脉相承,实为“一体两面”。它们共同编织了一个完整的中国工业叙事——我们从辉煌的历史中走来,正创造着更辉煌的现在,也必将奔赴最辉煌的未来。其最高价值便是为国家“硬科技”崛起培育最肥沃的“软土壤”,为“制造强国”战略锻造薪火相传的“强国一代”。


二、何以而为:中国工业研学旅游的“四维策划论”

  崇高的使命,需匹配创新的路径。当前国内工业研学旅游实践中,不少仍陷于“走马观花、景点化展示”的窠臼。要实现核心价值,还得启动一场从理念到实践的供给侧革命。笔者试着提出“四维策划论”,以供业界参考。

  一是主题为魂,从资源陈列到精神引领。绝不能“有什么展什么”,而必须策划萃取能打动人心的核心主题精神。是百炼成钢的坚韧,是点石成金的智慧,还是精益求精的追求?主题是项目的灵魂和灯塔,唯有将其史诗化、人格化、情感化,才能引发参与者在内心深处和精神层面的深层共鸣。

  二是场景为体,从参观场地到沉浸剧场。在鲜明主题之下,告别枯燥的展板与解说,以场景策展思维将工业空间转化为有故事、有温度、有张力的沉浸式剧场。在遗产场景,运用XR技术让废墟“说话”,可设计“矿工的一日”角色扮演或剧本演绎,让历史“活”过来。在现代场景,打造空中廊道,设置安全互动区,让参与者虚拟操控制造车间的设备,感受创造之乐,生动体现新型工业化的智能与融合特质。

  三是体验为径,从被动聆听到主动探索。最高明的学习是“忘其所以在学”。在场景中必须策划设计任务驱动式的体验流。对学子,应让他们带着问题来,完成寻找产线智能黑科技、建言产线增效等挑战。对游客,可设计工业解谜、文创手作等环节,让趣味贯穿始终。

  四是生态为翼,从单一业态到融合共生。工业研学旅游不可独存,它必须与教育、科创、文创、会展等业态深度融合,构建自循环的产业生态。这本身就是新型工业化倡导的产业协同之实践。需开发贯穿K-12的标准化课程;在园区设立“创新工场”,吸引科创团队入驻;打造潮流IP与文创产品,让工业风成为年轻人的社交名片。


三、黄石何为:从工业摇篮到国家精神标识的跨越

  黄石,手握中国近代工业的“王牌”,完全有底气、有责任成为中国工业研学旅游的标杆城市与思想策源地。为此,笔者不揣冒昧,建言三策。

  第一,定位升维,确立“中国工业之心”的顶级IP。黄石的雄心,不应止于湖北,足以放眼全国。建议旗帜鲜明地打造“中国工业之心”品牌。此“心”,既是地理区位之心,也是民族工业精神的源动力之一。所有叙事与策划,都应围绕此IP,讲述从铜绿山的古老炉火,到汉冶萍的钢铁雄心,再到今日“小巨人”的智造未来——一部完整的中国工业文明史诗。

  第二,项目引爆,打造“古今交响”的巅峰之作。主要是两个方向。一是对于“过去”,应以华新水泥厂、汉冶萍遗址群为核心,打造“东方鲁尔”工业遗产沉浸式公园。笔者构想,可创作名为“钢铁诗篇”的大型沉浸式史诗剧,以整个厂区为舞台,运用现代演艺科技,再现从实业救国到钢铁雄心的恢宏历程,让观众成为穿越时空的历史“亲历者”,而非旁观者。二是对于“未来”,应联合本地“小巨人”“隐形冠军”企业,创建“黄石智造未来实验室”。它既是展示前沿科技,还可设立“卡脖子技术挑战馆”,以互动方式通俗揭示关键技术原理与突破之路,展现黄石乃至中国在新型工业化浪潮中的担当与作为,极具激励效能和出圈潜力。

  第三,体系构建,编织“黄金课程”与产业联盟。建议由政府主导,成立“黄石工业研学联盟”,聚合各方力量,制定标准,研发产品。重点规划三条精品研学线路。一是“青铜之火到钢铁洪流”历史探源线,串联铜绿山古铜矿与近代工业遗存,彰显工业文明之源远流长。二是“材料改变世界”现代制造线,深入新材料、高端制造企业,触摸新型工业化的脉搏。三是“矿冶生态重生”绿色转型线,展示工矿废弃地蝶变为绿水青山的奇迹,成为“两山”理论与绿色新型工业化最生动的黄石实践。

  盛会将至,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将聚焦黄石。我们当有这样的自信与魄力——今后,让每一位到访黄石的孩子,心中都燃起一团工业精神的火焰;让每一位离开的游客,脑中都铭刻一份对中国制造的敬意。当无数少年英才因黄石之旅立志成为工程师与科学家时,我们今天所有的思考与努力,便获得了最伟大的回报。黄石,这片曾为中国近代工业输送给养与动力的热土,也必将通过工业研学与旅游的卓越实践,再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输送无限的希望与梦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 incentive-icons
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
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
2075文章数 555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