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浪翻滚,机器轰鸣。日前,东台条子泥垦区的数万亩盐碱地水稻迎来集中收割,大型联合收割机在田间驰骋,饱满的金黄稻谷颗粒归仓……这片曾被视为“农业荒漠”的重度盐碱地,如今迎来沉甸甸的收获,生动诠释“藏粮于技”的时代内涵,书写盐碱地变身“新粮仓”的奇迹。
![]()
据农业农村部最新统计我国盐碱地总面积约15亿亩其中可开发利用的约5亿亩是宝贵的后备耕地资源其治理与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我国黄海沿岸典型的盐碱地分布区,东台沿海滩涂土壤盐分含量普遍在0.68%至2.66%之间,部分地区甚至超过4%,pH值超9.0。“10多年前刚围垦时,满地都是盐霜,别说种庄稼,野草都难存活。”省沿海集团东台公司技术人员周梦杰站在田埂边感慨万千。
![]()
今年2月总投资1.7亿元的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东台条子泥片区)正式启动6858亩盐碱地由此踏上从“白色荒原”到“金色粮仓”的蝶变之路
为攻克盐碱地治理这一世界难题,省沿海集团组建“研克盐”青年突击队,联合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对条子泥片区的盐渍化成因、动态变化趋势进行集成多源数据解析,划分“以地适种”和“以种适地”功能区,打出“土壤改良+耐盐育种”组合拳。创新实施“淋、调、肥、构、管”五步改良法:通过暗管排盐工程构建地下盐分拦截系统,铺设1.2米深、间距11米至26米的PVC暗管,并辅以生物质秸秆隔层阻盐;施用自主研发的酸性改良剂与微生物菌肥,结合秸秆还田优化土壤结构;同步构建智慧灌溉系统,运用北斗导航精准调控水位,形成“快速靶向脱盐、精准培肥增碳、抑制返盐回升”的良性循环体系,实现节水30%以上、盐分下降60%以上。
![]()
立体化科技治理体系推动条子泥盐碱地地力与产能同步跃升:如今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至11.75‰以上,盐分含量降至0.1%以下,pH值稳定在8.08。目前,改良后种植的第一季南粳9108水稻全部完成收割,亩均增产25公斤以上。这片土地的成功蜕变,不仅为全国盐碱地综合利用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也将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开辟新的空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