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厂港直通+海铁联运”模式让出口汽车零部件从铁路直装远洋货轮,发往德国汉堡港,全程用时较传统模式缩短近3天。
“过去货物从河南郑州圃田工厂到青岛港出口,要经过工厂仓储、公路转运、港口堆存3个关键环节,全程至少6天,还常因衔接不畅错过船期。”青岛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海铁联运中心业务部经理代学超表示,现在通过“陆海通·铁运达”,每标箱节约成本600余元,全年为客户降低成本超百万元。
物流业是实体经济的“筋络”,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五年来,我国物流业更加注重降本提质增效,“硬联通”和“软联通”双向发力。
“十四五”以来,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全力推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深化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加快多式联运发展,全力打通各类堵点卡点,“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持续完善,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走深走实。
一组数据印证了我国物流业从“量的增长”跨越到“质的提升”:“十四五”前四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下降0.6个百分点;2024年,全国全社会物流成本共降低约4000亿元,其中运输成本降低2800亿元;重点枢纽货物换装次数缩短1至2次,多式联运1小时换装率超过85%。
成绩背后,是行业转型的深层逻辑,也为“十五五”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近日,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扬在全国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现场推进会上表示,要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新形势新要求,着力推动交通物流由聚焦物流环节自身整合向主动融入和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转变,由传统要素驱动向智慧化绿色化赋能转变,由聚焦干线环节向畅通城市群都市圈城乡物流配送体系转变,由聚焦畅通国内循环向促进内外高效连通转变。“通过四个转变,在交通强国体系下,聚焦基础设施网络、物流运输服务、技术装备应用、数据赋能治理等四个方面加快建设现代化交通物流体系。”
李扬进一步指出,切实做好“十五五”交通物流发展规划编制,推动交通物流与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多式联运创新发展,加快培育综合物流集成商,持续健全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培育壮大交通物流领域新质生产力,持续完善城乡物流服务体系,组织实施好交通强国专项试点等重点工作,确保“十五五”交通物流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当前,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融合,自动驾驶、智能航运、智慧物流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已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全国已有20个城市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累计开放测试示范道路3.5万公里,自动驾驶公交、出租汽车加速“驶”入大众的日常生活。
偌大的港口看不到忙碌的工人,集装箱由AGV(自动导向车)自动装卸;万吨级巨轮融合北斗导航、雷达探测、AI算法等,可自主规划最优航线。
AI大模型助力企业从仓储管理到末端配送,全链路推进智能化升级变革,“无人”技术在仓储、运输和派送环节大显身手,“当日达”“小时达”等不断刷新着人们对快递物流速度的认知。
技术创新的背后,是政策体系的持续加码。2025年9月,交通运输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为交通运输发展插上智慧的翅膀。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物流数据开放互联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副总经济师胡焓表示,总体来看,我国物流需求增势好、总量大、结构稳,物流供应链供给质量优、企业韧性强、微观活力足,全年物流将保持稳中有进态势。
从多式联运到“当日达”“小时达”,从智能港口、自动驾驶到数据开放互联,随着新技术深度赋能、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我国物流业将进一步夯实“降本、提质、增效”的核心价值,为制造业升级、消费扩容、产业协同和国际循环提供更坚实的支撑,真正成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脉络”。
(责编:罗知之、吕骞)
(人民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