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包含故事情节,请注意甄别
在山西太行山深处,有26户村民用最朴素的方式。
共同守护着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这一做啊,就是二十多年。
既没有血缘关系,也没有法律义务。
只有一句“有我们一口吃的,就不能让他饿着”的朴实承诺。
他就是——秦海松。
![]()
先来说说秦海松的故事。
他在1973年出生,住在山西省平顺县东寺头乡黄崖沟村。
那里山连山、沟套沟,村民居住较为分散。
可怜的是,他先天聋哑,还带有三级智力残疾。
![]()
明明已经很惨了。
可是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只找苦命人。
在他三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到了七岁他爹又不在了。
![]()
父母双亡,只能让他大伯照顾他。
更惨的是,2003年他大伯也走了。
![]()
这下他彻底成了孤儿,独自生活在山上的老屋里。
但是秦海松的智力仅仅相当于八九岁的孩子,他自理困难。
独自生活的话会有一大堆问题。
![]()
当时黄崖沟村支部书记桑春玉,到现在还能回忆起海松当时的样子。
他说秦海松一看见他,就拿石头往人身上砸。
![]()
秦海松不敢见生人,穿的衣裳也基本脏的不行,脏得分不清颜色。
除了这些,他头发也很长,穿个破鞋,脸都黑黢黢的。
跟他说话的时候,他抱着个头,还听不懂。
![]()
实在是于心不忍。
桑春玉那会儿下决心要帮助秦海松。
他带着几个村民开着三轮车,把当时的秦海松从山上的家搬到了村委。
![]()
刚搬下来时,秦海松的行李里有些衣服全是灰,甚至还有虫子。
这时候有个好心的村民生起一堆火。
她用木棍挑着衣服,拿笤帚在火上使劲拍打,再把衣服洗净晒干。
但是还有一个棘手的问题。
![]()
村民们发现,让秦海松自己做饭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
一开始他自己做着吃,太浪费食物了。
大米做得多,焖不熟就倒掉。
做面条吧,他和完面后直接煮到锅里,根本吃不了。
那么大的面团就这么扔了,实在浪费。
![]()
书记一看心疼的不行,想了个办法:
干脆让老百姓轮开吧。
不过让村民们接受秦海松哪有这么容易呢。
一开始很多人都觉得秦海松不讲卫生,吃饭时总是伸手抓饭,沾得满身都是。
![]()
桑春玉挨家挨户地做工作,烟递了一支又一支。
![]()
有人说干脆把秦海松送往福利院一了百了。
但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应该帮他一把。
后来经过村委会开会讨论,大家决定轮流照顾海松。
当时全村34户人家,足足有26户人家主动接下了这份责任。
![]()
为了更好安排,他们用抓阄的方式确定好照料顺序。
就这样,秦海松吃起了“百家饭”。
![]()
村里从此多了一份看不见的约定。
不仅是这样,那二十六户人家私底下还偷偷签了一个“挑粪协议”。
其中内容是:
轮到谁家,谁要让海松饿着,就惩罚他给全村挑大粪。
这个被网友戏称“最狠爱心协议”的约定,20年来没有一户违约。
![]()
书记桑春玉也没闲着。
他的抽屉里收着一个记事本,纸页已经泛黄卷边。
上面工整地写着26户人家的名字,后面跟着日期。
这是二十年来雷打不动的轮值表。
再说秦海松,他虽然不会看表,但生物钟精准得惊人。
他总能准确地找到当天该去的人家。
![]()
到了该换户的日子,他起床就往外走,从未错过。
村民们也把秦海松的生活习惯牢牢记在心上。
![]()
知道秦海松体弱,还患有胃病,平时容易胃疼。
这26户人家不管轮到谁,总会给海松单独做上一碗软和的面条。
![]()
不仅仅是这样,他们还随时给他准备着胃药。
![]()
就这样坚持了二十多年。
![]()
村民开始打心眼里喜欢海松。
更好的是,慢慢的,秦海松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农活。
他一直在心里默默记住大家的好。
![]()
虽然他不太会说话,但他会用自己的方式回报村民们的付出。
农忙时,他会跟着轮值户一起下地,做些锄草垄地的活儿。
![]()
农闲时,他会和村里的妇女们一起扎笤帚。
他勤快手巧,扎的扫帚又结实又有样,还经常把笤帚当礼物送给别人。
谁都是盼着他来家里。
![]()
逢年过节或者冬春换季,村民们都早早地给他准备好衣服。
而且都不是用他的钱买。
![]()
村民们与秦海松之间,早就超越了简单的照顾关系。
村民桑建国的女儿回村的时候,还对孙女说:
“妈妈从小就跟他一起吃饭,他就是咱的家人。”
![]()
桑建国的母亲去世时,家人告诉了秦海松老人家走了。
海松的脸一下子就僵住了,眼泪顺着脸往下滚。
村民们渐渐老去,秦海松也步入了中年。
![]()
冬天,秦海松家里的暖气常常全天开着,每月电费不少。
收电费时,书记总会默默把海松那份一块儿交了,不去动他卡里的钱。
不过海松年纪渐渐大了,村里人年纪也大了,将来的他不能没人照顾。
![]()
书记还计划着,以后卡里的钱可以留着给照顾海松的人发补助,或者留给海松看病应急。
幸运的是,政府也给予了支持。
![]()
2015年,村里帮海松申请了五保供养待遇,2020年以后,每年能领到9000多元。
但这笔钱一直由村委会代管,海松的日用品就由村集体置办。
大家都想给秦海松多省点钱。
![]()
直到现在,桑春玉的抽屉里仍保存着那个记事本,即使纸页已泛黄卷边。
更有有村民说,留守乡村的生活本来就很孤独。
秦海松的存在给了他们一种特别的期待。
可以互相陪伴,谁也不孤单。
![]()
就算未来充满未知,但村民们的声音依然坚定:
“我们会一直陪伴他。”
人生苦短。
就这么简简单单开开心心的活下去吧!
秦海松五保户身份及补助金额:平顺县民政局2025年公示数据
26户轮值记录:黄崖沟村委会《爱心接力台账》(2005-2025)
村民互助传统:《平顺县民俗志》第78页"黄崖沟村规民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