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6年度的城乡居民医保缴费工作已全面拉开帷幕。国家医保局携手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做好2025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2026年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最低标准为每人每年400元,这一数字与2025年持平。与此同时,政府的财政补贴从2025年每人每年不低于670元,提升至700元,2026年人均筹资总额达1100元。
然而,新农合缴费期到来之际,不少地方却出现了“断缴潮”,缴费人数急剧减少。村干部们纷纷行动,挨家挨户催缴新农合,可即便如此,仍有许多村民选择断交。
这让不少城里人感到疑惑:城乡居民医保本是为村民健康保驾护航的,为何村民们却不愿缴纳呢?其实,村民断交新农合并非不愿,而是有3个根本原因,直戳农民心窝。
![]()
1、缴纳压力
从表面看,2026年城乡居民医保每人每年缴纳400元,与去年一样,似乎压力不大。但对于一个5口之家的农村家庭而言,每年新农合缴费就高达2000元。农村家庭经济状况普遍不算富裕,这2000元对他们来说并非小数目。
在很多农村家庭眼中,与其将这笔钱全部用于缴纳城乡居民医保,不如用来改善家庭生活条件,比如添置些生活用品、给孩子买些学习资料等,这更实在。所以,缴纳压力成为不少村民断交新农合的重要原因。
![]()
2、报销比例
新农合在不同地方看病的报销比例存在差异。在村卫生室住院,报销比例能达到70%,但基层医疗机构设备简陋,医生水平有限,很多病症难以得到有效治疗。若前往乡镇医院住院治疗,报销比例降至60%;去市里三甲医院,报销比例更是只有50%。
许多村民发现,即便缴纳了新农合,去乡镇医院看病,仍需承担较大一部分医疗费用,看病费用支出大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既然如此,部分村民便觉得缴纳新农合的意义不大,从而选择断缴。
![]()
3、账户清零
不少农民发现,每年缴纳的新农合,无论是否使用,到年底个人账户都会清零。而城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具有累积功能,上一年未使用的资金,下一年仍可继续使用。这种差异让很多村民觉得不公平,认为自己一年到头若未使用新农合,年底账户清零就很吃亏。于是,一些村民基于这种担忧,选择断缴新农合。
面对新农合“断缴潮”,还是要提醒大家:能交尽量交。人吃五谷杂粮,谁也无法保证自己不会生病。一旦身患重病,后悔没交新农合就为时已晚。
而且,城乡居民医保也在不断优化。一方面,今年新农合扩大了医保药品报销范围,将更多治疗慢性疾病的药品纳入其中。村里的李叔身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需长期服药控制病情。今年新农合把他常买的慢性疾病药品纳入报销范围,一年下来能省下好几百元药费。另一方面,新农合实现异地报销。
![]()
如今很多村民外出打工,在城里患病住院无需担忧。只要参保城乡居民医保,就能在打工所在地的医院住院治疗,产生的医疗费用可在当地报销。并且,异地报销流程也在逐步优化,村民大病住院后异地报销会越来越便捷。
城乡居民医保是保障村民健康的重要防线,虽然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不断优化完善,其保障作用将愈发显著。希望村民们能充分认识到医保的重要性,积极参保,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增添一份保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