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国家安全政策研究所(NSPI)发布了一份罕见直白的安全报告,直接敲响警钟:如果日本以“存亡危机”为由动用武力介入东亚敏感水域冲突,朝鲜将依据1961年签署的《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参战。
换句话说,只要日本一动手,朝鲜就会毫不犹豫地“动脚”。这一预警,瞬间在国际舆论场掀起波澜。
这份报告之所以引发关注,不只是因为它提出了一个极限设想,更是因为它点出了一个长期被忽视的变量——朝鲜。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信誓旦旦地宣称“台湾有事即日本存亡危机”,她的强硬态度,与美国“印太战略”的节奏高度契合,但也正因为这种激进,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NSPI首次将朝鲜作为台海冲突的关键变量纳入战略推演,揭示出日本这一步,可能踩进了一个连环雷区。
这不是空话,是有条约作背书的硬立场。
《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明确规定:一方遭武装攻击,另一方必须立即提供军事援助。
![]()
2021年7月11日,朝中社报道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恩同日向中方致贺电,庆祝《朝中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签订60周年,指朝中两国友谊日益深厚,并表示需要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领域上加强合作,应对“敌对势力”的挑战。
中国外交部于2021年7月12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回应记者提问时证实报道属实,同时表示该条例仍然有效。
不同于日本的“美制路线”,朝鲜的军事策略以“非对称打击”著称。虽然经济体量有限,但其导弹储备不容小觑。
目前,朝鲜拥有超过千枚弹道导弹,其中“火星-12”系列可覆盖日本全境。
嘉手纳、横田等美军基地都在打击范围内。
而且,其炮兵阵地距离三八线不到40公里,一旦动手,具备首波饱和攻击能力。
如果朝鲜真的参战,日本将不得不顾此失彼,战略资源被迫分割,东京和大阪等经济重心城市也将暴露在高风险打击圈内。
反观日本的防御体系,虽然装备了“宙斯盾”系统和美制雷达,但面对大规模导弹齐射,拦截效率始终是现实难题。更别说朝鲜的攻击节奏和战场布局早已深度融合在“先发奇袭”的战术逻辑中。
日本正试图通过“存亡危机”条款铺设军事干预的合法性,但这条路一旦走偏,带来的不只是朝鲜的反制,还有更广泛的区域连锁反应。
如果冲突真被点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澳智库报告做出了一个清晰但令人不安的推演。
首先是美国的角色,特朗普政府虽然在口头上支持日本,但“美国优先”政策仍是铁则。换句话说,美国可能选择有限响应,甚至在非核心利益受损前保持战略观望。
与此同时,韩国的处境也变得尴尬。如果朝鲜参战,美国会要求韩国履行协防义务。
但韩国国内民意早已对战争疲惫,尤其在冲绳和首尔的民间抗议活动频频升温,政府的决策空间被极度压缩。
一旦半岛局势失控,东北亚这把火燎原的速度,将远超乌克兰战场的节奏。
而最直接的冲击波,将击中全球经济。目前,东北亚地区占全球半导体产能的65%,占全球航运量的40%。
一旦冲突爆发,全球供应链将瞬间断裂,芯片荒、通胀潮、能源震荡将接连而至。
乌克兰战争已经让世界见识了地缘政治对大宗商品的影响,而此次若日本误判局势,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将是十倍以上的放大。
日本内部其实并不团结,虽然高市早苗的支持率在共同社的数据中接近七成,但地方政府反对声不断响起。
更关键的是日本的财政状况,当前国债已达GDP的260%,军费开支占比提升至2%,直接压缩了社会福利与基础建设预算。这种军事冒进路线,既损耗民生,又加剧社会撕裂。
历史也并没有站在高市这边,日本在二战后期的多线作战,最终以国家崩溃收场。而现在,走上同一条路的风险正在重演。
日本在军事上越是走得急,经济和民意的反噬就越快。
澳大利亚智库的报告,实际上是在用一种冷静的方式提醒:别再赌了,这一局,代价太大。
那么,这场潜在风暴有没有解药?答案并非全无,大国之间的协调仍有空间。
而澳报告也建议,激活东盟主导的东亚峰会机制,把台海问题纳入区域危机管理议程,或许能为局势降温提供一个平台。
归根结底,问题并不复杂。
和平能不能保住,取决于日本是否愿意踩下刹车,重新承认一个事实:台海问题是中国内政,不是日本的地缘跳板,更不是它军国主义复辟的借口。
信源:中朝条约或成日本介入台海最大风险,朝鲜表态强硬2025-11-15 九尾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