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中国航空报)
![]()
段磊鹏
走进航空工业成飞数智化集成装配中心,在飞机外覆件安装站位旁,高速电主轴精准悬停在飞机蒙皮表面,三维视觉系统快速定位,内置算法实时校准参数,伴随着细密的切削声,一个个高精度锪窝加工完成,由陈学振博士团队牵头研制的自动锪窝系统实现工程应用。
“十五五”规划建议指出“强化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原始创新导向”。陈学振博士团队的研制项目攻克了复杂蒙皮表面自动化锪窝加工难题,为航空装备高效高质装配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在航空蒙皮装配中,锪窝加工精度直接关系到整机气动性能与隐身性能。“以前人工锪窝效率低、质量波动大,高度依赖高技能操作工人,对生产效率影响非常大。”陈学振博士说道。“十五五”规划建议指出,“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而新质生产力本质就是先进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是质优。围绕这一理念,该团队以底孔找正为核心原理,通过首创多轴联动与力控模块协同的加工模式及自主研发高精度自适应算法,构建起柔性智能自动锪窝系统,突破了复杂曲面锪窝深度一致性的难题。
“有了这个系统,以前干活需要我和徒弟两个人,现在他一个人就能干,还不用担心质量问题,确实方便安心。”锪窝师傅老刘说道。这套自动锪窝系统使效率较人工提升2倍以上,精度控制在0.02毫米以内,显著降低人工依赖度,可大幅节省制造成本,有力支撑航空装备批量化生产。
展望“十五五”,陈学振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我相信自动锪窝系统只是装配体系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未来我们将建立装配制造‘数字主线’,实现自动化锪窝、超声制孔、数字化镗孔、无损检测等工艺环节数据贯通。”这些技术将为飞机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支撑,推动航空制造向智能化转型,增强我国在高端航空装备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与国际竞争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