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而言之,守护银发浪潮下的“夕阳红”,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我们要做的,绝不是因噎废食,否定“银发经济”的积极意义,而是要通过法治的刚性约束、科技的智能防控、社会的温情关怀,共同发力,驱逐那些“害群之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银发经济”真正回归其服务老人、孝敬老人的本意,成为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温暖力量。
对于题目中提到的现象,我感到十分痛心。
“银发经济”是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经济发展趋势,应是充满温情和潜力的朝阳产业,如今却被不法分子异化为收割老年人财富的“坑老经济”,这不仅是对老年群体的严重伤害,更是对社会伦理和法律底线的公然挑战,其负面影响不容小觑,必须引起我们全社会的高度警惕并加以整治。
我认为,这种乱象之所以愈演愈烈,其背后有多方面的深层原因:
从不法商家来看,是价值观的扭曲与利益的驱使。部分企业唯利是图,缺乏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将老年群体视为易于收割的“流量”和“韭菜”。他们利用“私域直播”这种新兴业态的监管漏洞,通过精心设计的话术、虚假的宣传和“非请勿进”的封闭模式,编织了一张隐蔽性极强的诈骗网络,疯狂牟取暴利。
从老年群体来看,是信息的不对称与情感的缺位。一方面,许多老年人存在“数字鸿沟”,信息甄别能力较弱,容易被不法分子的“温情牌”和夸大宣传所蒙蔽。另一方面,部分老年人面临着情感孤独和健康焦虑,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他们渴望关怀、追求健康的心理,趁虚而入,完成了精准的“情感围猎”。
从监管层面来看,是法规的滞后与执法的困境。现行法律法规对于“私域流量”这种新兴消费场景的覆盖尚不完善。其封闭性、即时性、“阅后即焚”的特点,给监管部门带来了“取证难、认定难、追责难”的现实困境,导致监管存在一定的真空地带,让不法分子心存侥幸。
从社会家庭来看,是防护网络的缺失与“数字反哺”的不足。在社区层面,常态化的防诈宣传和预警机制尚未完全普及。在家庭层面,许多子女忙于工作,对父母的数字生活关心不够,缺乏有效的“数字反哺”,未能及时为父母的线上消费安全装上“杀毒软件”。
破解“坑老经济”困局,需要政府、社会、平台、家庭等多方力量协同发力,织密一张立体的社会防护网。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法律亮剑。一方面,完善立法。应尽快出台针对“私域直播”、“社交电商”等新兴业态的专项监管法规,明确平台的主体责任。探索建立针对老年群体的“举证责任倒置”制度,降低老年人的维权成本。另一方面,严厉执法。公安、市场监管、网信等部门应开展联合专项整治行动,对典型案件从重从快处罚,形成强大震慑力。
第二,科技赋能。首先,压实平台责任。督促直播平台、社交平台运用技术手段履行监管义务。例如,利用AI算法实时监测直播中的违禁词、夸大宣传行为;利用大数据模型预警异常交易和诈骗话术模式。其次,推广溯源技术。鼓励和推广商品溯源技术,确保老年人购买的产品来源清晰、信息透明,让假冒伪劣产品无处遁形。
第三,社会协同。社区要常态化宣传。依托社区、老年大学等阵地,建立“防诈驿站”,邀请民警、律师、银行工作人员等专业人士,开展常态化的防诈骗知识讲座和案例分享。媒体要正向引导:一方面要持续曝光典型骗局,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宣传和培育专业的、值得信赖的助老服务品牌,树立行业标杆。
第四,家庭关爱。鼓励“数字反哺”:倡导子女多关心父母的“数字生活”,耐心教他们如何辨别网络信息,帮助他们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让亲情的陪伴成为最好的“防骗疫苗”。提升老年人自身免疫力:通过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帮助老年人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和健康观,不轻信“天上掉馅饼”的承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