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报告由国家信息中心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编制,聚焦城市数字化转型中数据流通的核心痛点,以 “城市一张网” 为核心载体,系统提出可信数据空间联接底座的构建方案,旨在打破数据壁垒、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
![]()
一、核心背景与政策导向
数据要素定位升级:数据已成为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型生产要素,支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关键领域突破,但 “信息孤岛”“数据壁垒” 问题制约其价值释放,尤其人工智能大模型对大带宽、低时延的网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国家政策推动:2024 年国家数据局发布《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 年)》,提出到 2028 年建成 100 个以上可信数据空间;《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等文件进一步明确数据高速传输网络的指标(如千公里传输抖动≤50 微秒、丢包率低于 1/10 万),为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政策依据。
城市发展需求:我国城市发展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提升,需通过全域数字化转型实现 “高效处置一件事”“高效办成一件事”,而统筹集约的数字底座(含网络、算力、数据资源)是关键支撑。
二、核心架构与关键能力
“城市一张网” 体系:采用 “1+4+N” 层次化架构,“1” 为具备资源可视化、运营智能化的网络驾驶舱,“4” 为覆盖数据流通、数字政府等领域的业务服务网络,“N” 为城市光网、政务外网等物理网;核心功能包括数据流通(可信数据流通网,实现跨层级 / 地域 / 系统数据高效可信流通)、算力联接(算力直连网,优化算力资源调度)、全光联接(城市光网,依托 OTN 技术提供高速安全网络通路)。
可信数据空间联接底座:以 “城市一张网” 为基础,融合区块链、隐私计算、数字合约等技术,形成 “协同联动、规模流通、高效利用、规范可信” 的数据流通服务体系,满足数据连接、算力、安全、合规等需求,推动数据与算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可信数据流通网核心特性:从 “可信网络”“高效流通”“合规管控” 三大维度,具备安全性(防攻击、防泄露)、韧性(抗故障自愈)、流通性(高吞吐低时延)、合规性(全流程可追溯)等 9 大关键特征;并按数据重要性分为 L1(初始级)至 L4(自治级)四级服务等级,适配不同数据(一般数据、重要数据、核心数据)的流通需求。
三、技术方案与建设运营模式
关键技术支撑:
可信流通技术:通过全要素身份认证实现可信接入,采用 IPSecv6 + 量子加密构建可信传输,依托 OTN/WDM 技术打造全光安全底座,保障数据 “零丢失、零泄露”。
高效流通技术:以 SRv6、网络切片实现 “数据快递”(PB 级数据小时级传输),利用 RDMA 协议提升广域数据传输效率(2200KM 内吞吐率为 TCP 协议十几倍),结合动态弹性调度应对潮汐性流量。
合规与智能运营技术:通过数据围栏(电子边界)防止数据越界,依托 APN-ID 标识实现全链路可视化溯源;借助智能感知、故障自诊断、网络仿真校验,提升运维效率与网络可靠性。
建设运营模式:
政府投资 + 政府运营:政府主导立项与建设,下属事业单位运维,财政承担费用,控制权高但财政压力大,适用于政务域数据流通网。
政府投资 + 企业运营:政府持有资产,委托专业企业运维,实现 “管运分离”,平衡控制权与专业服务能力,如某新区城市光网项目。
企业投资 + 政府补贴 / 购买服务:企业投资建设并运营,政府制定标准与考核机制,减轻财政压力,推动商业正循环,适用于跨域数据流通网(面向企业、产业数据)。
四、城市实践案例
国家选取 13 个城市开展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各城市结合特色形成差异化路径:
深圳:出台国内首部数据领域综合性立法《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打造数字孪生城市与数据流通利用枢纽网,连接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资源,数据交易所交易规模全国领先。
天津:构建 “1+3+1+N” 数据流通体系,依托 SRv6、切片技术实现数据 “一点接入、任意互联”,在汽车(服务 10 余家车企)、金融(企业合规审核效率提升 70%)领域成效显著。
武汉:建成 “1 张城市光网 + N 张业务网” 的 “城市一张网”,整合 2.2 万个物联网设备、22 万路视频监控,支撑城市运行事件监测超 2240 万件,推动从 “治理” 向 “智理” 转变。
成都:创新 “管住一级、放活二级” 数据开发模式,授权成都数据集团为一级开发主体,融合 “公共数据 + 非公共数据” 推动二级开发,2025 年入选国家可信数据空间试点。
厦门:打造公共数据融合开发平台,运用隐私计算实现数据 “可用不可见”,孵化 “厦鹭家政”(带动 1.8 万人就业)、物流车险风控(空驶率下降 15%)等场景。
绵阳:构建 “一网承载多业务” 架构,打造市内 1ms 算力时延圈,支撑车路协同、智慧物流等新经济,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供创新示范。
五、核心价值与展望
报告提出,可信数据空间联接底座的建设,能推动城市数据从 “静态持有” 转向 “价值流通”,实现 “数据相连” 到 “价值相通” 的跨越;未来需通过顶层设计统筹资源、统一标准,加强政企协同,进一步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筑牢基础设施根基。
KX001:+可信数据空间专题报告(精选九篇)
-可信数据空间科普问答(第一册)
-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及应用参考指南1.0
-数据空间关键技术研究报告
-可信数据空间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可信数据空间 能力要求(征求意见稿)
-可信数据空间 技术架构
-零数可信数据空间产品白皮书
-时空地理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指引
-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与法律合规指南
KX002:国际可信数据空间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
KX003:可信数据空间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5年版)
KX004:北京市第一批可信数据空间储备项目
KX005:可信数据空间 能力要求
KX006: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指南及实践报告
KX007: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报告(2025)
KX008:可信数据空间标准化研究报告(2025版)
KX009:可信数据空间关键技术深度研究报告
KX010:AI可信数据空间白皮书
KX011:2025年可信时间戳数据空间应用白皮书
KX012:2025年中国城市可信数据空间行业研究报告
KX013:200页图解可信数据空间
KX014:可信数据空间试点综合研究报告
KX015:可信数据空间合规100问
KX016:2025年基于数实融合的可信数据空间白皮书
KX017:汽车行业可信数据空间研究报告
KX018:基于可信数据空间的公共数据运营白皮书(2025年)
KX019:扬州数据局:可信数据空间基础知识
KX020:可信数据空间联接底座研究报告
以下是报告部分内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声明
来源:华为,互联互通社区推荐阅读,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互联互通社区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或做相关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