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红
![]()
近年来,山东港口烟台港开通多条拉美航线,实现了山东省与圭亚那、厄瓜多尔、古巴、苏里南等国家和地区的海运直达,运输货种高度契合拉美国家基建和民生需求,成为中拉经贸合作的桥梁与纽带。图为在烟台港蓬莱港区,装载着国产工程车辆的货轮起航驶往拉美。 唐 克摄(人民图片)
![]()
在巴西马瑙斯,格力巴西工厂的工人在生产线上焊接冷凝器。 新华社记者 周永穗摄
近日,中国—拉美经贸合作智库论坛在上海举办、第十八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在河南郑州举办、2025年中国“智利周”活动(重庆站)在渝启幕、“2025阿根廷企业与沪商面对面”交流活动在上海举办……近年来,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关系进入平等、互利、创新、开放、惠民的新阶段,交流合作越加频繁。中拉合作目前呈现怎样的新特点?又面临怎样的挑战?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量质同步快速增长,呈现多元化特征
中拉经贸合作向更多领域、更高层次扩展,传统领域合作基础牢固,金融、高科技、新能源等领域合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中拉贸易量质同步快速增长,而且呈现多元化特征。”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拉美和加勒比研究所所长宋均营说,“中拉贸易曾经集中在能源资源等大宗商品领域,现在开始向先进制造业、电子产业、新能源等绿色产业和数字产业转型。”
近日,第十八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在河南郑州举办。高峰会期间,河南农业投资集团联合省内相关企业与乌拉圭卡内洛内斯省农村发展局、蒙得维的亚市农村发展及管理厅农村发展司签署合作备忘录,约定共建“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开展农作物引种试验、非常规饲料研发、技术培训等业务。这是中拉双方在智慧农业方面合作的最新成果之一。
当地时间10月9日,比亚迪第14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巴西工厂下线。巴西目前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市场,比亚迪、长城汽车等中资企业纷纷在巴西设厂生产。中国的跨境电商希音集团、拼多多旗下的跨境电商平台特姆(Temu)纷纷加大对巴西市场的投入,已成为该国国内购物应用的头部平台。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先驱报》近日发表文章说,中国凭借在绿色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和投资潜力,已成为阿根廷发展电动汽车、风能和太阳能等可持续产业的战略伙伴。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地区风能资源丰富,而中国在风力涡轮机领域国际领先,二者可以实现有效结合。
此外,中国手机在拉美市场持续走俏。全球科技行业市场调研机构科纳仕的数据显示,中国品牌手机在拉美市场的占有率已超过60%,在秘鲁,这一比例更是高达70%。
墨西哥城的经销商展厅里,咨询吉利混动车型的消费者排起长队;哥斯达黎加公务车采购清单上,中国品牌电动车已占据半壁江山……
向新向智正在成为中拉合作的新趋势。“当前,中国对拉美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品出口到拉美国家。”上海大学特聘教授、拉美研究中心主任江时学说。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袁东振指出:“当前中拉贸易呈现一些新特点。首先,双方经济互补性特点推动双方经贸合作持续稳定发展。中拉经济有较强互补性,为双方经贸合作提供了稳定性。中拉双方都希望进一步发挥经济互补的潜力,通过经贸合作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其次,平等和互利互惠是中拉经贸合作的本质特征。经贸合作为中拉双方都带来切实利益,双方合作建立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惠及双方人民。第三,中拉经贸合作具有开放性,不排斥三方和多方合作。第四,中拉经贸合作向更多领域、更高层次扩展,传统领域合作基础牢固,金融、高科技、新能源等领域合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助力当地经济发展,开拓新的合作亮点
中拉合作是实实在在的共赢。中国和拉美国家都是全球南方成员,中拉合作树立了南南合作的典范
“中拉合作是实实在在的共赢。”江时学说。中国是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拉贸易连续七年保持高速增长。2024年,中拉贸易额达5184.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自拉进口2414.7亿美元,对拉出口2770亿美元,双边贸易基本维持平衡。
与此同时,中拉投资合作不断深化拓展,产业链加速融合。截至目前,中国在拉直接投资存量超过6000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存量的20%,覆盖能源、矿业、制造业、数字经济等领域。中国企业积极参与拉美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大对新能源、轨道交通、5G等新领域投入,累计签署承包工程合同额超过3000亿美元,助力当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能源转型,彰显惠民特色。双方在绿色发展、数字合作等新领域也成功开拓出新的合作亮点。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拉美开发银行与欧盟联合编制的《2025年拉丁美洲经济展望》指出,拉美正处于物流网络发展的关键转折点。该报告警示,基础设施结构性短板与高昂运输成本仍在制约区域内贸易增长。在此背景下,中国成为拉美物流基础设施发展的关键参与者。2005年至2022年间,中国为拉美地区228个项目提供了融资,其中有90个项目属于交通运输领域。报告强调,中国的投资集中在港口、铁路和公路项目上,旨在优化拉美与亚洲的贸易往来,降低原材料出口成本。以阿根廷为例,中国已为其铁路和地铁线路建设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了约170亿美元融资。这些投资除了打造实体基础设施外,还重塑了拉美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
《2025年拉丁美洲经济展望》还将2024年启用的秘鲁钱凯港列为典型案例。作为中国在该地区最大规模投资项目,钱凯港每年将为秘鲁带来45亿美元收入,同时创造8000多个直接就业岗位。经过一年发展,钱凯港已将服务覆盖至哥伦比亚、智利、厄瓜多尔,为拉美各国提供更加多元的海运选择。
“中国和拉美国家都是全球南方成员,中拉合作树立了南南合作的典范。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已与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尼加拉瓜等5个拉美国家签署自贸协定,拉美地区已有20多个国家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在该地区累计实施200多个基建项目,落地众多产能合作项目,提供上百万个就业岗位。中国对于拉美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越来越高,正在更好地助力拉美国家解决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宋均营说。
合作前景广阔,共同把握机遇
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和全球南方联合自强的背景下,中拉合作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完善全球治理的意义更加凸显
近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拉美经贸合作智库论坛上,中拉专家对中拉合作的机遇与挑战进行研讨并达成共识:一是中拉合作前景广阔,应共同把握机遇。中拉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共建“一带一路”是关键平台。二是拉美经贸合作领域重点方向明确,需务实推进。特别是,在贸易投资提质升级、基础设施与绿色转型、科技创新与数字合作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和空间。三是以贸易、投资、创新、人文的协同驱动机制,构建韧性更强、利益共享的中拉命运共同体。
挑战依然存在。
袁东振认为中拉合作目前面临三重挑战:“第一,不利的世界经济形势。在保护主义上升、经济全球化遭遇重大挑战背景下,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对中拉经济增长以及双边经贸合作造成不利影响。第二,外部因素特别是美国因素的干扰对中拉经贸合作形成挑战。美国为中拉经贸合作频频制造障碍,甚至挑拨中拉经贸合作,阻止一些拉美国家与中国在金融、高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美国虽难阻中拉经贸合作大势,但其造成的损害不可小视。第三,中拉经贸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一些拉美国家政治生态变化、政策多变的不利影响。”
宋均营也指出:“一方面,拉美国家有一部分人还在担心对中国形成过度依赖;另一方面,美国对拉美地区越发重视,正在加大力度排挤中国在该地区的存在。此外,在贸易便利化和投资自由化方面,中拉还需在通关、物流等方面做好技术支撑。”
不过,对于中拉合作前景,各方依然保持乐观。
“中国对拉美地区的重视程度在提高。中拉合作潜力很大。”江时学说,“当然,为了进一步推动双方深入合作,中拉需要对双方合作有清晰的定位。”
“中拉合作持续深化,对全球南方乃至全球经济都有积极意义:第一,中拉经贸合作是发展中国家合作的重要范例,为全球南方国家开展平等互利的经贸合作树立了样板,发挥了示范作用。第二,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三,有利于增加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关系中的地位和话语权。”袁东振说。
“虽然面临挑战,但是中拉经济优势高度互补的基本面没有变,双方共同发展的目标没有变,相信中拉经济合作的韧性能够顶住外部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宋均营说,“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和全球南方联合自强的背景下,中拉合作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完善全球治理的意义更加凸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