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歼-20与F-35:台海阴影下的中日空中力量透视(国际视角增补版)

0
分享至

当第五代隐身战机航迹交织于东亚上空,中国歼-20与日本F-35的对比,早已超越装备性能比拼。

2025年11月,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公然抛出“台海战事构成日本存亡危机事态”的言论,且刚完成F-35B适配“加贺”号航母的测试;与此同时,我国空军公开了歼-20与攻击-11无人机、歼-16D电子战飞机的协同作战体系。



在这一背景下,两款战机更是中日战略立场的具象化表达——一方以自主力量捍卫核心利益,一方借外购装备谋求区域干预,其差异不仅深刻影响台海安全格局,更牵动全球军事平衡与地缘走向。

一、设计初心:主权守护与体系依附的基因分野

歼-20的“重型制空”定位直指主权防御,独创“鸭翼-边条-三角翼”布局,搭配超20米机身实现2.0马赫超音速巡航,精准适配台海及周边制空权争夺需求。作为全球少数不依赖西方技术的隐身战机,其自主量产模式为印度、土耳其等寻求军工自主的国家提供了重要参考,如今歼-20服役总数或已突破500架,进一步夯实了自主防御的装备基础。



F-35是日本“依附同盟”的产物,更是美国维系“印太战略”的军工纽带。作为美军“一机三型”的妥协之作,日本虽订购147架F-35(含105架F-35A与42架F-35B),但截至2025年11月仅接装39架,且曾发生1架坠毁事故。

其引进的F-35B虽适配“出云”“加贺”级航母,却因升力风扇设计导致最大速度仅1.6马赫,更关键的是核心技术、作战数据链完全受制于美国。此外,日本首个F-35B中队需依赖美军训练场,马毛岛基地建设延误至2030年才能使用,这种“技术绑定”与基础设施短板,让日本沦为美军亚太“空中前哨”,与韩、澳采购F-35的逻辑形成呼应。

二、性能比拼:台海场景下的实战适配差异

1. 隐身与感知:自主预警vs外部依赖



歼-20隐身设计无妥协,RCS值低至0.01平方米,搭配国产AESA雷达(探测240公里)与EODAS系统,在台海复杂电磁环境中可率先发现目标。

俄罗斯《军工信使》曾评价,其自主预警体系“打破美军隐身战机单向优势”,为非北约国家防空提供新范式。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11月我国公开的协同体系中,歼-20可通过数据链引导攻击-11无人机前出侦察,进一步延伸感知边界,强化台海空域的态势掌控能力。

F-35B因升力风扇导致RCS值约0.05平方米,脱离美军支持后,180公里的雷达探测距离难以应对台海威胁。

这种“体系依附”不仅引发盟友担忧,新加坡国防部长黄永宏曾直言F-35对美军数据链的依赖“可能导致冲突中情报滞后”,更在日本自身暴露短板——其缺乏自主预警卫星与电子战支援,在台海高强度对抗场景中,仅靠F-35的单机性能,难以弥补体系漏洞。



2. 武器与机动:空战优先vs多任务局限

歼-20主舱挂4枚霹雳-15(射程150公里,不可逃逸区比AIM-120大30%),侧舱配2枚霹雳-10,可有效挫败外部空中干预。

其双脉冲发动机技术已被欧洲导弹集团列为“未来研究方向”,影响全球防务技术走向。在东部战区“海峡雷霆-2025A”演习中,歼-20曾模拟挂载霹雳-15,配合歼-16D的电磁压制,对台岛周边假想敌目标实施超视距打击演练,实战适配性得到进一步验证。

F-35侧重多任务能力,但F-35B受限于机身重量,无法满油满弹出击,携带的AIM-120射程仅120公里,外挂武器时更会丧失隐身性。

日本前航空自卫队司令田母神俊雄曾批评其“无法应对歼-20空战压力”,而日本当前装备的F-15J/DJ平均机龄超37年,多数无法执行高强度任务,更凸显F-35数量不足且难以独撑局面的困境,也让东南亚国家重新评估“依赖美军装备”的风险。



三、体系支撑:自主闭环与附属短板的实力鸿沟

歼-20依托全链条自主体系:北斗定位、空警-500预警、歼-16电子战、攻击-11无人机协同,无“卡脖子”环节。

2025年11月公开的协同作战体系中,形成了清晰的实战流程:歼-16D先实施电磁干扰压制敌方雷达,攻击-11无人机前出突防吸引火力,歼-20则凭借隐身优势与超视距武器,对核心目标实施精准打击,这套“踹门组合”专为台海等高强度对抗场景设计。这种自主体系已吸引沙特洽谈无人机合作、阿根廷考虑引进雷达技术,冲击西方军工垄断。



F-35体系完全受制于日美同盟,Link 16数据链指挥权在美军手中,日本缺乏自主电子战与无人机支援。

其核心部件依赖进口,日本仅能完成组装,年产不足10架,且2023年因普惠发动机缺陷,全球40%F-35停飞的教训仍在眼前。更关键的是,日本虽完成“加贺”号F-35B上舰测试,却缺乏多兵种统一指挥能力,海陆空自卫队各自为战,难以形成有效协同,与歼-20背后的体系化作战能力形成鲜明差距。

四、战略本质:防御威慑与扩张野心的道路分野



歼-20服务于“积极防御”,在日本涉台海挑衅后,多次出现在相关空域,遏制“台独”与外部干预。在“海峡雷霆-2025A”演习中,歼-20相关作战体系还模拟打击台岛高价值目标,以实际行动捍卫国家主权。联合国前副秘书长霍克希尔德评价,中国以自主国防维护利益“符合国际法”,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不结盟也能保安全”的路径。

日本引进F-35意在扩张,将其部署于“出云”“加贺”级航母,实质突破和平宪法,防卫省甚至叫嚣“配合美军击沉中国航母”。

同时,日本还在推动水陆机动团与F-35B的战术磨合,组建“海上运输群”企图干预离岛事务,这一系列动作加剧了东亚军备竞赛——韩国加速KF-21项目、朝鲜强化导弹研发,东盟也在联合声明中呼吁“避免加剧地区紧张”,警惕日本历史修正主义倾向。



歼-20与F-35的对比,是“自主与依附”“和平与扩张”的道路分野。在台海问题上,歼-20代表的自主防御体系是区域和平压舱石;而F-35背后的同盟逻辑,不仅让日本走向危险边缘,更可能给全球安全带来不可预测风险——这正是国际社会需持续关注的核心。

你如何看待中日五代机的体系化差距?欢迎留言讨论。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颜如玉
生活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450文章数 4535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